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迟福林:建立改革协调机制(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21:03  《新华商》杂志

  这里,需要对“渐进式改革”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应当说,过去三十年以增量改革为重要特征的渐进式改革是基本成功的。实行渐进式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改革成本,顺利推进改革。从现实的情况看,近些年渐进式改革的成本有所上升,遗留的问题增多,积累的矛盾增多。某些改革付出了比较高的成本和代价。从渐进式改革中吸取经¬验,对推进新阶段的全面改革是十分有益的。

  新阶段改革更具难度

  《新华商》:回顾总结前三十年,对未来有何具体意义?是否可以说将有或已有新一轮改革?相比前三十年,新一轮改革有何同异、特点?

  迟福林: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经¬过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由生存型社会步入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使中国目前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即由生存型社会开始进入发展型社会。

  第二,进入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发展性压力集中体现在人的发展上。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使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源。广大社会成员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会对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物质财富快速增加的新阶段,人们还要求实现公平正义的分配,平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要求自由选择权、参与权;要求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三,人的发展对当前的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发展性压力增大的矛盾和问题,涉及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也涉及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还涉及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的变革和创新。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要以人的发展为目标,使改革及时、主动地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是新阶段全面改革的实质所在。

  新阶段改革与过去三十年的改革相比,主要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通过改革实现发展的目标。当前,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也应看到,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这就决定了新阶段的改革与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改革的出发点有所不同。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是解决人的生存需要,新阶段的改革是解决人的发展需要。

  第二,改革的内容有所不同。过去三十年的改革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新阶段的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

  第三,改革的特点有所不同。过去三十年的改革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环节, 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明显增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和重点。而且,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逐步深入,利益主体多元化是大趋势,从近30年的渐进式改革来看,我国相对容易、难度较小的改革大都完成,因此,新阶段的改革,全面利益关系调整更具深刻性、复杂性。

  打破局部利益的束缚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