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浪长安讲坛第11讲第五节:看不见的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 21:23  新浪财经

  第五节:看不见的手

  概述:邓小平用自己的政治权威和政治力量去把这个看不见的手引进中国的经济体制。他明白越是看不见的手,才知道这双手合理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第三农民有了积极性,工人有了积极性,更大的挑战,所有这个积极性怎么协调?邓小平就承认看不见这种地位,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因为你把千军万马动员起来以后,怎么满足变化需求。

  80年代早就讲这个,主动推动这个价格改革,什么叫价格改革?这个会脱离千变万化,生产和需要,供求两面的情况每日每次都在变化,你定这个价格不能一直盯住成本,所以把这个价格交给市场决定,可是这个难度是很高的。

  因为计划决定价格就有一套分配体制,这让农民积极性很低,但是他带来一个结果,工人工资也可以很低啊。为什么?因为必需品就是粮食,副食品价格很低,政府供应那么多低的价格,所以工人工资也可以压得很低,剩余的钱就可以搞建设。

  我们的工业怎么建立起来的,就是靠这一套,这一套是当年整个经济运行的基础。所以出来各种各样的粮票啊、油票啊,你要把这个票证除掉,农产品一定会升,你现在粮食变成三毛,五毛一块,工人怎么办,所以价格改革是整个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改革当中非常重要、非常核心,又是难度非常大的一块。

  你价格一动以后工人不干,我怎么生计啊,这个案例对中国来说一直有警告意义,所以你看别的改革都用过这个词,就是“价格闯关”,邓小平说85年以后多次推动“价格闯关”,因为中国的微观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几亿农民,几百户基层生产组织,各种各样的公司,你怎么协调,你没有灵活的价格机制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你计算机输入再快,你对付不了大局,这是大局。可是你得过价格关这个难啊。

  这方面我觉得邓小平政治家的远见和魄力是值得记下来的,他就利用自己的政权,推动这个价格,中国有我们老同志在,有的是本钱,推价格,当然88年大家知道,推也就推成功了,3月份跟外宾谈话,5月份谈话,中央政治局做了决定,要改革工资和国家体系,这就是隐性的通货膨胀,什么叫隐性通货膨胀,就是有价格买不到东西,看价格没有变,可是谁也买不到,中国的通货膨胀跟西方通货膨胀不同,西方是显性的通货膨胀,什么叫隐性通货膨胀?就是你有钱也买不到,没有人生产,当时隐性的通胀会表现出来。

  邓小平推不动的时候,那只能叫听啊,治理整顿啊,治理整顿就是收货币啊,所以89、90、91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很低的,调整,很困难的一段日子,但是有好处,过多的货币收回来的,92年邓小平南巡推什么,继续推物价改革,粮食以前都是购粮本,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就是没有粮票。现在有些地方把粮票收集起来,做成一本册子,我就留了一本,这是一个时代历史的记忆啊,有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粮食。93年就把粮票除掉了,这件事情奠定了社会主义的基础,今天我们认识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就是价格机制配制资源,包括生产多少水,包括生产多少手表,怎么来协调,就是价格告诉天下,千千万万的生活,也用价格协调天下千千万万的需求。

  当年有一本书政治经济学开山国父路,就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就是讲经济,什么叫看不见的手?这是谁的手?就是市场之手,价格之手。

  所以经济学家赞成价值机制不稀奇,政治家赞成不容易。为什么?特别像邓小平这样子,我们都熟悉他的这个来历,指挥过千军万马的,那整个淮海战斗的一线指挥,大权在握的人,解放之后是中共中央的秘书长,总书记,掌握了一线大权。什么叫大权,大权那时候就是看得见的手。那看得见的手欣赏看不见的手不容易。这里头有某种替代的关系,这个很不容易。

  我在文章里也讨论了一下,他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一般的规律,大权在握看得见的手,他愿意让自己这个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今天发明一个,明天发明一个,这是合理的。邓小平这个事情有一点跟通常的逻辑向背,他是大权在手,他会欣赏承认,他不但站在边上欣赏,他用自己的政治权威,政治力量去把这个看不见的手引进中国的经济体制,这件事很不容易。

  我的看法这里有几个原因,跟大家来讨论。计划经济就是把看不见的手扩大到太大的范围,一切国民经济都有看得见的手来指挥,到最后没有能力。

  我们中国经济计划还不是那么严厉,管的事情还不像苏联那么多,一会儿说头发夹子不够,为什么?因为记者在街头看见披头散发的人很多,生产这个头发夹子的首先不够,那赶快再调设备,你看我们过去知道的这些事情,这个你怎么协调得多来。

  所以邓小平明白越是看不见的手,才知道这双手合理的边界在什么地方,超越了边界你控制不了,就变成超重负荷,超重负荷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你没体会过计划体制的麻烦,你不知道它对这个工作负荷,他在做不可能做的事情。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改革确实有不同认识,对过去体制一无所知的人可以大骂改革,有时候离改革远了以后,大家都忘了过去。每年大白菜种多少,要很多领导人批文件,头发夹子要生产多少。像我们这个年纪时候,当时经济改革第一个报告那就是李先念做的,77年的务虚会,就是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其中有一条就是处理经济问题。

  今天我们去看看,你看煤炭的供销大家去看,几万人,就是因为煤炭生产供和求,协调你去看看市场人,忙做一团,你通过一个计划委员会,设一个部分,设一个局,设一个处你就对付得了这些信息,不可能,这是我理解的邓小平改革的第一条。

  第二条你看看周边国家,我刚才说访问过来的小组,你看看我们东欧这些国家,凡是经济成绩,让当时的中国人羡慕的这些经济体,它共同的特点,多多少少都要让看不见的手有一个活动余地,没有完全靠走计划经济之路,走计划经济之路的这些国家都不怎么样。

  第三个是邓小平的这个理念,他是相信基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幕前一天,有一个中央工作会议。在闭幕会上邓小平说,中国有几百万生产队伍,多少农民家庭基层工厂,他们如果真有自主权,关心这个事情,一小片庄稼没种上,都会睡不着觉。他认为改革就是把这个自主权放下去,这个理念是非常好的。

  他不认为中国发展靠少数谋划的人,他不相信这个东西,他相信基层,越相信基层,越知道有协调问题,谁能够把中国的几亿家庭,几百万企业,多少个地方协调起来,谁有这个能耐,就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所以第三件事情就是推动价格改革,推动市场化体制的形成。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