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茅于轼:必须保卫市场(8)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9日 04:51 经济观察报

  “中国真的是到了一个最有希望的时候”

  经济观察报:自由、人权等话题是很多经济学家不讨论的。你走得似乎太远,有时候甚至跟这个时代有脱节,或者说有些理想主义。

  茅于轼:其实,我就是从最基本的东西出发,我想的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你看,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阿马托亚·森就讲“自由就是发展,发展就是自由”。我讲的一套东西跟阿马蒂亚·森不谋而合。我是自己归纳出来的。我是过来人,“文革”前反右时我就当“右派”,40多年了,这么长的时间里头我还归纳不出来呀。根据亲自体验,我认识到平等自由是多重要啊。人的历史就是追求平等、自由的历史。经济学家也有不同的情况,有些人不是不懂得道德、人权等问题的重要性,而是不讲为妙。当然,也有一些人根本就没想过经济增长跟人权有什么关系,跟自由有什么关系。

  经济观察报:你如何评价中国改革30年?

  茅于轼:我觉得,改革30年有三个非常伟大的成功。第一,财富的增加。改革之前,全中国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富人。幸亏邓小平同志提出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开始改革。如果一个人一觉睡了30年,今天醒过来一看,你都不认为现在还在中国了,你好像到了外国去了。第二,自由的扩大。在改革以前,中国人的自由非常有限。改革以来,国民的自由度越来越多了。第三,对内和对外的开放,中国融入到全世界的大家庭里面,中国变成充分交流的国家。这三方面的变化是30年改革最重要的成就。

  经济观察报:改革有什么不足?

  茅于轼:第一,是人治还是法治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法治跟经济改革一样进步的话,今天大部分的社会问题就不存在了。第二,是舆论监督还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是地方政府的趋利化。地方政府特别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点权就拿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经济观察报:回顾中国改革30年,有不同的理论解释,你认为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

  茅于轼:我觉得还是自由的扩大。国际上有一个机构专门研究经济自由和经济绩效的关系,每年都发布,香港好几年都是全世界第一。得出的结论是,人民的自由度高,经济增长就比较顺利,生活水平就比较高。中国改革30年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自由多经济增长就好?因为商品和人才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它的使用和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钱不能自由地变成东西,东西不能自由地变成钱,价格就是扭曲的,资源配置就是错误的,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真正的经济学家一定是一个自由主义经济者,赞成控制的经济学家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是冒牌的。一个国家是不是市场经济国家,就看它有没有经济自由。所以,中国改革30年可以归结为自由的不断扩大,平等的不断扩大。自由度的不断扩大,也就是人权的改善。从计划经济的不自由、不平等,变成一个自由、平等的文明国家,我们现在还没走完这条路。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在我看,是继续扩大人们的自由和平等,也就是对人权的尊重。

  经济观察报:但是为什么近年来对改革的反思与质疑连续不断?

  茅于轼: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帕雷托改进”的机会已经用尽、改革开始损害某部分人的利益时,他们就会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提出怀疑。这就是当前我国改革所面临的形势。由于贫富差距扩大,工农大众的收入增加幅度不大,腐败问题没有明显好转,而富豪们挥霍浪费,社会不公明显暴露。这时候许多人对改革的目标感到怀疑:是不是我们走错了路?该不该往回走,过一个比较平均的日子?这时候目标的重要性重新显露。到底是目标错了还是过程中的问题?对主流经济学坚信的人会主张原来的改革方向,并指出问题是法治的松弛;没有法治的市场将是拉美式的、坏的市场经济。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