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茅于轼:必须保卫市场(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9日 04:51 经济观察报

  市场经济的启蒙者

  经济观察报:在呼吁价格改革的同时,你也一直在通过生活中的日常琐事解析经济学。

  茅于轼:这与出国有关系。1982年我就有机会去了一次英国,参加中欧能源政策讨论会。因为时间太短,未能近距离地观察一个西方国家,但是仍然对国外超市里丰裕的商品感到震惊。1985年的夏天我参加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访问美国的普鲁金斯研究所。第二年年初,我就去哈佛大学访问了一年。这一年可说是我人生中起转折作用的一年,不但结交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和许多国际学术机构建立了联系,而且近距离地观察了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方方面面,对市场经济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经济观察报:在美国一年,你主要思考什么问题?

  茅于轼:美国为什么如此富有?如何使中国富起来?根据理论思考和现实的观察,我的答案是:一个社会如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杜绝生产浪费,不仅每个人的劳动报酬较高,整个国家也会富裕起来。一个国家穷,是因为人们的劳动没有用在生产上,甚至反而用在了抵消别人劳动成果的努力上,更因为各种各样的浪费普遍存在,耗掉了社会巨大财富。而当存在着消除浪费、增加生产、提高效率的机会时,或由于权责利关系不顺,或因为管理上过严过死,或者是观念上无法接受等原因,使得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潜力眼睁睁地不能发挥出来,这就是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问题。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可以促使每个人努力工作,减少社会生产中的浪费,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终促成国家和人民的富裕。

  经济观察报:就是说,富国和穷国的差异就在于经济制度的不同?

  茅于轼: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社会产出。合理资源配置,让一切可以生产财富的要素都发挥作用,社会才能致富。择优分配原理说明,价格可以引导资源流动,形成一般均衡,达到社会产出最大化,这就是富国致富的本质原因。而一般均衡如何实现呢?要靠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公平竞争和自由选择,这就是市场制度。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回国以后我写了《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就是讲述这个道理。

  经济观察报:这本书为刚刚接触市场经济的中国人提供了大量的美国经验,受到读者极大欢迎,好像连续出版了3版。

  茅于轼:对。一个国家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不知道穷的原因,更可怕的是错怪了穷的原因。例如,我们这里就有很多人把中国的贫穷归咎于外国的侵略,这是很荒唐的。美国的富有是整体效率高的结果。并不是一个政策、一项运动或一个措施就能达到的。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写这本书就是希望把我的这个体会传达给中国读者,用经济学的原理为普通读者说明市场经济的运作,引导读者自我思考,体会出自己能掌握的经济学来。我收到许多读者来信,不少人说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方法,改变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甚至改变了人生观。这是很出乎我的意料的,当然我感到极受鼓舞。

  下转34版

  上接33版

  经济观察报:这本书没有堆砌学术概念,对国人而言,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文化方面的启蒙。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