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周小川:再谈中国经济中的股本-债务比例关系(3)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8日 11:00 《中国金融》

  三、观点分歧与矛盾初探

  国际比较说明我国银行供应流动资金比例很高,但是另一方面,不少人反映流动资金偏紧。特别是货币政策收紧的阶段,包括最近一定程度上加强宏观调控时,流动资金吃紧的呼声越发突出,这个矛盾值得充分讨论。

  我个人讲几个观点,不见得成熟,主要是提供一种看问题的角度,希望大家共同讨论。

  首先,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左右形成了“流动资金的供给制”概念。认为只要工厂在生产,银行就应该提供流动资金,并不考虑流动资金的定价和风险。上个世纪80年代确实有过类似文件推动了这种概念。改革早期,在缺乏资本积累,财政也很薄弱的情况下,这种观念的形成情有可原。但是这个观念不能永远延续下去,否则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就会出问题。我个人还记得,曾经有高层领导人看到某一工厂在生产彩色电视机,中国过去不能生产,市场又非常需要,但是当时拿不到流动资金,领导人批评后,银行就赶快给了贷款,这是80年代发生的事情。后来这个厂子怎么样了呢?似乎是找不到这个牌子了,这个工厂也不知道哪儿去了。应该说,不见得说有产品、有销路就一定能说明贷款是没有风险的,况且也没有几个企业会告诉银行说它的产品是没有销路的。“流动资金的供给制”概念,可能与计划经济时期留下的供给制概念有关。后来在其他领域大家已经逐步习惯不搞“供给制”了,但是在流动资金领域,供给制观念还有影响。

  其次,这种矛盾往往是在货币供应量、贷款增长量比较紧,宏观经济需适当收紧的情况下会比较突出。这涉及到中央与地方之间职能不同的问题,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博弈论来加以分析。中央与地方责任不一样,宏观调控的责任在中央,不是在地方;地方领导当然是注重经济发展,给人们提供福利,改善城市环境等等。中央与地方责任的不同会反映到在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案例分析上存在博弈。在引用具体事例上更为突出,总是可以找到一些实例说明银行信贷资金提供不足,不同经济主体会引用不同的实例以支持其主张。正因为如此,对经济学来说,汇总统计及其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最近,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有不够好的方面,例如在贷款总量适当放慢之中,流动资金贷款压缩比较多,中长期贷款压缩比较少。可以看到几种情况:一是由于企业上的技改、投资项目,自己舍不得压缩,尽量要保这部分,则自有流动资金比例进一步下降。二是就银行来讲,压缩流动资金也相对比较容易。三是与供求关系有关。企业对贷款的需求,影响银行决策。如果企业需要中长期贷款,银行的贷款结构也就受需求结构的影响。因此,从企业和商业银行两方面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补充分析的是两点比较特别的情况,一是财政大幅度加快了出口退税,出口厂商占压流动资金大幅减少,这部分资金量可以在流动资金贷款增量计算时扣除出去。二是2004年商业票据的短期融资减少比较多,商业票据减少需要作分析,可能有其他政策上的原因,这里就不多讲了。

  第三,流动资金总量很大而结构上又有部分企业吃紧的矛盾,反映出资源配置机制上的问题,要依靠改革加以解决。从转轨经济的资源配置看,由于市场和价格机制尚不到位,总是存在资源配置中有较大问题,流动资金贷款也是如此。不管总量做到多大,即使8万多亿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今天扩大到10万亿元,依然存在一个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依然会出现资源浪费和匮乏同时存在的情况,即有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过多,有的根本拿不到。这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课题和永恒主题。对此,经济学家已经研究说明,在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转轨时期,由于行政干预、市场不健全、竞争机制不健全、产品比较少,必然存在浪费与匮乏共存的情况。例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在学校食堂里可以看到有的学生把馒头扔入垃圾桶,但从全国来看,许多人在挨饿,匮乏与浪费共存。亚诺什.科尔奈在其著作中早就充分描述了这种结构性短缺。看来出路还是依靠改革,靠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党中央文件中多次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此外,对外开放有助于引入竞争,能够促进通过竞争机制、国际比较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中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第四,一些人认为流动资金紧张是由于大型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所导致。在加强内控、严格贷款审批程序、扁平化管理上,不能朝令夕改,不良贷款的问题要持续给予充分关注。为了降低不良资产,一段时间来,不断强调商业银行要加强内控,加强扁平化管理,严格贷款审核程序。但是当看到资金收缩时,就有可能归咎于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抱怨权力的上收导致贷款发放紧张,贷款工作效率受到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当亚洲金融风波来临时,按五级贷款分类计算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已经处于金融危机的边缘。金融危机很可能不按想象的方式出现,不是想解决就解决,想预测就预测的。目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包含某种客观规律,其内部控制的完善必然是处于加强贷款决策集中化的趋势之中,审批程序必然是处于严格化阶段。不能因为近年来不良资产比例开始有所减少,就忘记不良资产的历史记录的严重性,忘记浪费了国家多少资源。不能忘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型商业银行实际上“总行管不了分行,分行管不了支行”,众多案件带来的巨大危害;当时由于技术的原因,包括实际负利率的原因,贷款供求关系很不平衡,由此带坏了一批干部,一批基层银行信贷主管出了不少问题。这些教训都要求加强内部控制,也是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不仅包括内部纪律,也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这些问题是不能忘记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很大,当前要改进资产质量,防止危机,争取生存。其内控方面的改革主要靠自身去加强、理顺和完善。如果只从个别角度出发来评论,甚至提出要求,恐怕是 “站着说话不腰疼”。此外,过去在基层一些比较有权的银行官员,现在突然没权了,会向有关人士反映希望“体制回归”,对此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总之,在加强内控、严格贷款审批程序、扁平化管理上不能朝令夕改,不良贷款的问题要持续给予充分关注,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从世界范围看,对银行体系资产质量问题无非是三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持续关注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并使其保持健康,有小病就开始治,有病不能拖,采取及时校正措施;第二种方式是容忍其带病作业,生病就生病,生了大病再动大手术,但是动大手术需要的成本很可能很高;第三种是病死就下葬,换人来干,例如,波兰、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等国家80%~90%已是外资银行,国内银行基本上都垮了,或者被收购兼并了。有人提出第三种方式未必不是一条好出路,但是,中国是否能够采取这种办法是很值得怀疑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周小川新闻 全部股本-债务比例关系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