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财经》2004 > 正文
 

中国外贸2005: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全面来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 16:14 《财经》杂志

  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加以应对,才能避免出现失控局面,避免某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编者的话] 近日出版的《财经》杂志《世界.中国2005》特刊刊登中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孙振宇的署名文章,就2005年的中国外贸形势作一展望,以下为文章全文:

  世界经济将在2005年回暖,这让人看到了世界贸易增长的有利条件和中国的机遇。然而,回暖之中,石油与其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仍是一片阴霾,让人无法全然乐观。

  美国的布什总统赢得了他在白宫的第二个任期,他将面临国内外的巨大挑战。除了对外关系局面严峻,国内的事务中经济方面的挑战也不可小视:尤其是巨额贸易收支逆差和财政赤字,都会成为他的关注重点。中国应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由于国会及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影响,美国政府随时都可能就贸易逆差问题及人民币汇率等问题向中国施加压力,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会不时受到这样那样的干扰。

  2005年还有一个关注点,就是多哈谈判的新进程。由于美国大选刚刚结束,欧盟扩大之后要产生新一届欧盟委员会等政治因素,目前多哈回合谈判处在低潮。2005年春季,人们可能对谈判前景有一个初步的评估,而2005年年底在香港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正是未来最重要的大事件。按当前最乐观的估计,多哈回合谈判至少要到2006年年中或年底才有可能见分晓。

  由于多边贸易谈判进程曲折复杂,使一些WTO成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谈判上。美国在NAFTA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之后,又先后与约旦、新加坡、智利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其与南美洲商谈的FTAA(美洲自由贸易区)虽然遇到一定困难,但仍在努力之中。欧盟除了扩盟,还与以色列、突尼斯、摩洛哥、土耳其等国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日本、韩国过去不大重视双边与区域贸易安排,最近也加快了谈判步伐。日本与新加坡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并在与东盟十国谈判。韩国与智利也签订了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同东盟十国的谈判也在加速。

  区域自由贸易对WTO机制的影响是双刃的:既是对其多边贸易体制一种补充,又是对其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一种侵蚀,因为未参加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国家势必处于不利地位。国际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中国也是一种挑战。

  2005年中,中国产品出口也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这是因为在当前,随着各国关税水平不断降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运用非关税措施对国内市场进行保护,例如一些国家利用严格但又超出正常必要水平的技术标准与卫生检疫标准,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欧盟最近通报的对化工产品的技术标准REACH,将大大影响发展中国家化工产品及下游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反倾销、反补贴和贸易保障措施是发达国家经常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从WTO成立以来,各国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愈演愈烈,目前正式向WTO通报的反倾销调查累计达到2539起,其中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高达380起,占这一时期反倾销调查总量的七分之一左右。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受到的反倾销调查达171起,涉及中国42亿美元的出口商品。这些保护措施2005年将有增无减。

  对中国出口的挑战特别表现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由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贸易规则实施双重标准,纺织品服装与农业这两大部门长期游离于国际通行规则之外,对从发展中国家纺织品服装进口保留了长达四十余年的配额限制。按乌拉圭回合谈判,经过1995年到2004年的十年过渡期,必须最终完全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限制,这是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一项来之不易的成果。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在2005年,欧美等发达国家可能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纺织品特限等措施取代现有的配额限制措施,继续给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制造障碍。中国出口企业当须对此高度警觉,并力争通过各种途径把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005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四个年头。过去三年来,经济运行及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总体情况不错,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实际上,中国在加入了WTO之后仍面临众多挑战,并在一些领域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在金融领域、在农业领域以及在以纺织品服装为代表的出口领域,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十分严肃认真的态度加以应对,才能避免出现失控局面,避免某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同时使中国贸易的国际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从海外角度观察中国的对外贸易国策,以下事情要尽快做起来——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加强经济宏观调控与管理的同时,提高服务意识,使政府各部门由重审批向重引导、重服务、重提供信息转变,真正为社会、为企业、为消费者排忧解难。

  二、继续推进国内全方位改革开放进程,继续认真履行承诺,进一步开放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市场,进一步改善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引导外商向国内最需要发展的产业和部门投资,并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与提高研发水平,重视引进人才。继续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为企业和科研机构创造提升技术与科研水平的宽松条件,进一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投资,落实“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

  三、认真组织应对各类贸易摩擦,同各种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斗争。在交涉过程中,要充分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指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已占中国出口总量的50%以上,限制中国出口实际上也损害了他们本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同时损害了他们国内消费者的利益。对纺织品特限及一般商品特殊保障措施也要加大交涉力度,尽量减少这类措施对中国产品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

  四、以积极、建设性姿态参加多哈回合谈判,争取通过谈判,改变发达国家利用农产品出口补贴与国内支持严重扭曲农产品贸易的状况,促进农业、工业品与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同时改善有关反倾销、反补贴、区域合作、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以及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规定,并制定新的相关规则。中国作为新成员的特殊关切在谈判中也力争得到充分体现。

  五、抓紧双边及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谈判,在与东盟实现货物贸易领域自由贸易安排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与韩国、日本双边自由贸易安排的深入研究,为最终实现10+3区域自由贸易合作而努力。同时,继续推进与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等国的自由贸易安排的探讨与谈判。

  六、中国各类企业都应当认真学习与研究WTO有关规则,学习掌握并运用好规则为自己服务。企业要及时掌握各国政府有关的法律、法规最新动态,了解各国在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环保标准等各方面的最新要求,使自己的产品能够适应不断提高的标准,保持稳定的出口渠道;企业要自觉接受有关协会商会的协调,防止出口低价竞销而导致进口国的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行为, 一旦出现反倾销调查,就应当积极应诉,争取作出对企业有利的裁决;企业要树立长远的观点,遵纪守法,合法经营;讲究诚信,讲究质量,树立品牌意识,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严格遵守劳动法、环保法,履行社会职责。

  中国企业同时要学会运用WTO规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在经济活动与贸易中受到任何不符合WTO规则的不公正待遇,均应及时向有关商会、协会、政府主管部门反映,争取得到公正妥善的处理。□

  目录

  10 编者的话

  特别分析

  12 “第四代领导者”主政中国

  16 中美关系可望平稳发展

  19 布什对华政策不会作重大调整

  22 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仍在蔓延

  25 反恐:美国的外交套路

  27 改革联合国

  30 世界石油市场中国角色殊重

  32 应对流行病 时刻准备着

  34 应对传染病:国际趋势和潮流

  36 2005年每月大事

  中国

  38吴敬琏与季卫东对话

  改革还是徘徊,这是一个问题

  48 郭树清 经济:均衡发展五基点

  50 孙振宇 外贸: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全面来袭

  54 陈锡文 农村:要什么样的城市化

  58 唐 旭 金融业:稳定之下 多重考验

  60 刘明康 银行改革:继续以监管为重

  62 陈 元 开发性金融:靠制度建设解决瓶颈问题

  64 陈国庆 反腐败:制度奠基三大期待

  66 崔振龙 审计:风暴之后回归理性

  68 李东生 中国企业:国际化门槛非迈不可

  70 孙立平 社会:重建利益均衡

  74 王 焱 文化:在中西古今的巨大张力

  颠踬前行

  美国

  78 布什第二任期面对的挑战

  81 美国外交:中东牵一发动全身

  83 美欧重新走到一起

  86 斯蒂芬.罗奇 全球共赌美国模式

  88 索罗斯:“我感到非常失望”

  欧洲

  91 鸟瞰欧盟,别期望过高

  93 欧盟新成员:发展、活力与挑战

  95 增长与改革:德国两手都要硬

  98 俄罗斯:前路将向何方?

  102欧盟与中国:从露水情人到长期伙伴

  亚太

  106黑田东彦 亚太经济:增长仍是主旋律

  108王景荣 东盟-中国伙伴关系欲再上层楼

  112日本在中国外贸中地位续滑

  117印度:经济政治无危机

  122巴基斯坦:走向正确

  125阿富汗:暗流涌动重建难

  127朝鲜:波谲云诡又一年

  129中亚五国不平静

  131“韩流”今朝向何方?

  中东

  133美国在伊拉克如何抽身?

  136处在十字路口的伊朗

  139美伊关系:敌意难解 祸福相系

  142巴以关系重现机会

  非洲

  145非洲:超越悲观

  149南部非洲:潜力巨大的脆弱地区

  151艾滋病:非洲之痛

  153中非贸易升温

  拉丁美洲

  157拉丁美洲:经济飞速增长

  160拯救被遗忘的雨林

  162数据世界

  商业趋势

  169 BRIC崛起

  172拉古拉迈.拉詹:全球经济结构性改革

  正当其时

  175全球利率难题

  177全球金融居安思危

  180巴尔舍夫斯基 美中贸易摩擦加剧

  182默格.惠特曼:eBay适用中国

  184雷夫.约翰松:沃尔沃中国攻略

  186政府不要添乱了

  189风险投资之宴

  191通信技术关键一年

  193 2008奥运不可忽视的细节

  195挑战极限

  198产业分析

《财经》杂志2004年11月15日刊目录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财经观察 
观点评述 
沪深股市 
香港股市 
经济全局 
公司与产业 
评论·中国经济 
评论·海外经济 
追踪 
市场与法治 
商事.现场 
商事.动态 
资本与金融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际贸易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