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谁在开罪主权基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31日 14:30 《财经文摘》

  金钱的影响力

  中国政府主权基金的最近几桩大手笔投资,大多是在短短数周内敲定,而且,投资主导者对于这种大额投资的操作经验十分有限。或许有人会判定,这些投资或者是在混乱的市场中贪婪赌博,或者是在愚蠢地撒钱——看看中国持有的黑石集团股票的惨跌吧。

  “科威特投资花旗银行的时候,为什么沃伦•巴菲特没有这么做?”费利克斯•罗哈廷这样问道,他在上世纪70年代银行破产危机中拯救了纽约城。

  罗哈廷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亚洲和中东政府基金争相购买花旗、美林和摩根股票的举动是如此明智,那么,像巴菲特先生这样大名鼎鼎的投资家们都在干什么?还是说这些外国人只是在乱撒钱?

  最近,数以亿计的外国政府投资流入美国,我为此采访了罗哈廷。这位耄耋之年的老先生,是仍在华尔街工作的屈指可数的智者之一。

  巨额主权财富基金的流入,对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是全球化的新篇章吗?我们的金融机构要接受这些基金的召唤吗?这种现象是好事还是……?

  愚蠢地撒钱?

  很巧的是,在上一次外国基金潮中,温文尔雅的罗哈廷恰恰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作为拉扎德(Lazard Frères)投资银行的投资银行家,他给买卖双方都当过顾问——那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投资潮,结局十分悲惨。后来在克林顿执政时期,他还担任过驻法大使,而且一直是许多高层和政府领导人的顾问。

  让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科威特做了巴菲特不敢做的事?

  “他们的目标不同。”罗哈廷说。

  或许有人会判定,这些投资或者是在混乱的市场中贪婪赌博,或者是愚蠢地撒钱——看看中国持有的黑石集团股票的惨跌吧。但是,作为雷曼兄弟银行特别顾问的罗哈廷认为,这件事不该这样去看待,“最大的不同来自政治方面。”

  他指出,巴菲特进行投资的时候,只考虑什么能给他带来最大的回报,这是其惟一的目标。而对于迪拜和中国来说,10%或20%,甚至更低的回报率,都不是主要问题。不论表面怎么看,他们真正的目的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罗哈廷是对的。尽管政府基金赌咒发誓说,其投资动机是纯经济性的,事实却并非如此。当然,他们手上有成吨的资金需要被利用,但最近的几桩大手笔投资,大部分是在短短数周内敲定的,而且,投资主导者对于这种大额投资的操作经验十分有限。事实上,谁也没有办法对这些投资进行衡量。

  主权基金们得到了美国著名顾问的帮助。但是,连美林新总裁约翰•赛恩都说,他不知道自己银行的问题究竟有多大。

  “他们进行了一些自己可能觉得过得去、但不是最优的投资。”罗哈廷对政府基金评价道,“政治目标比回报率更重要。”

  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这样的投资者会相信,自己为达到政治目标而做了糟糕的生意。如果你花时间同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专家或者他们的顾问聊一聊,就会发现,这些人所谈论的全是这些生意的价值,以及持有这些“上涨空间很大”的股票机会,是多么“千载难逢”(过去两周内,我已经至少六次听到这种说法)。

  他们声称,政治是不相干的事,或者至多只是额外收获,跟这是两码事。然而,撇去阴谋论不谈,这至少也有点儿缺乏诚意。政府有权委任主权财富基金的管理者,那么,每一项投资最终一定会体现出政府的职能。

  中国最近的一次行动,验证了这一点——在11个小时之内,政府就否决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对花旗银行2亿美元的投资计划。

  当然,政府基金会竭尽所能将其投资描绘成被动性的。中投公司购买了摩根士丹利9.9%的股份后,发表声明:“中投公司没有特别的所有权,不参与摩根士丹利的管理,包括不列席该公司董事会。”

  警报已经拉响

  在极大程度上,投资者和美国政府可以接受这样的底线。参议员查理•舒默(Charles E. Schumer)表示,警报已经拉响,但响声还不大。

  “总的来说,外国投资强化了美国的经济,也创造了工作机会。”当6.6亿美元流入美林时,罗哈廷表示,“但从定义上讲,主权财富基金对于非经济目的,有潜在的敏感性。他们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越大,我们越应该提高警惕。”

  最好正视这个问题。因为国际投资者在董事会没有席位,就说他们缺乏影响力,是十分可笑的。沙特王子阿尔瓦立(Al-Walid bin Talal)在花旗董事会中没有席位,但是,他正计划在与花旗CEO查尔斯•普林斯三世(Charles O. Prince III)的周旋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而且常常显示出比管理层更大的影响力。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有关消息,都是关于某个持有巨额股份的股东设法进入董事会的。正如罗哈廷所说:“一旦拥有一个公司10%的股份,你就根本不需要通过在董事会中安插两个代表,来实现你的影响力。”

  这并不是美国吹响贸易保护主义号角的时候。然而,我们必须认清这些投资在未来意味着什么。

  或许应该考虑,利用我们自身的开放,引发更广泛的开放。罗哈廷上世纪90年代的工作地法国,几乎是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大碉堡,但是,总统尼古拉斯•萨科齐在离开中东前发表的演讲中说:“我相信全球化。可我不能接受的是,主权财富基金什么都可以买,而我们的资本家在他们的国家里,却什么都不能买。我需要的是互惠。”

  我与罗哈廷开始聊天时,他向我提到一本出版于1959年的有关现代股东的书,叫做《没有财产的权力》,并笑着说:“现在这本书应该改名叫《有财产的权力》了。”

  作者:ANDREW ROSS SORKIN 出处:《纽约时报》 2008年1月22日 编译:段醒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