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民生问题:中国新的最大的政治(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8:54 《环球财经》杂志

  物价:管制之辩

  文/本刊记者 刘亮

  “CPI不能再高了”,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1月份CPI数据之前,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这样向告诉《环球财经》,他认为,今年政府都应该把CPI增速控制在4.8%。但2月19日公布的数据,让他感到了更大的压力,1月份CPI同比上涨7.1%, 创1997年以来月度新高。

  杨宜勇认为,无论是从国家宏观经济平稳发展,还是从民生的角度考虑,将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将是2008年中国面临的重要考验之一。

  历史的经验表明,物价失控极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在中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分配差距已经相当悬殊的情况下,物价上涨过快,尤其是普通生活消费品的价格暴涨,都将激化社会矛盾并导致消费降温。但通胀形势不断激化的同时,政府控制物价的手段却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

  本轮通胀的发生,与全球市场的关系密切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现在国内国际市场已经基本融为一体,这使得仅仅通过增加国内供给平衡物价的努力已经越来越徒劳。

  而在全球通货膨胀的背景下,美联储不断降息,压缩了中国进一步加息的空间,加上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减速和外需疲软,中国进一步加大货币和财经政策调控力度的空间也已经非常有限。

  在这种两难的背景下,通过行政性手段控制物价,成为了现实的选择。今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稳定物价问题,会议还做出了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1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出台措施对部分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

  在冻灾地区,为了防止灾后物价飙升,政府更多采取了行政手段,例如,严厉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对部分商品价格实行差率控制和限价等等。

  政府试图更多通过行政手段来管制物价的举措,遭到了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预计,未来几个月之内CPI仍然会在高位运行。重新采用行政手段来管控物价,影响有限。易宪容建议,可以继续加息,抑制投资,控制原材料价格上涨,从而达到调控物价的目的。

  杨宜勇告诉《环球财经》记者,去年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和居住支出等价格的上涨,国家通过出台调控政策,这些领域的情况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预计,今年下半年,关系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将趋缓,2008年全年的CPI走势预计会呈先高后低的趋势。

  从2007年全国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扣除价格因素之后,同比实际增长了12.2%。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GDP的增长速度,近年来并不多见。

  毫无疑问,居民收入的增长足以在整体上抵消物价上涨的压力。但是,也不排除部分特殊人群的收入增长还不能完全抵消物价增长的压力,需要一些政策上的补贴和扶持。

  杨宜勇建议,降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最好的办法是三管齐下:一是国家逐步加大对物价的监管力度;第二,增加供给,从根本上改善这些产品相对短缺的状况;三是政府要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

  事实上,从2008年1月1日起,中央财政已经按原补助范围给城乡低保对象增加了临时性补助。与此同时,劳动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透露,《工资条例》草案目前已经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该条例试图立法强制给职工涨工资,以此来克服物价上涨给居民收入带来的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