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观察:人民币利率近期将保持稳定

2001年05月28日 10:23  中国经济时报 

  今年以来,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降低利率,美国连续五次降息,累计降幅达2.5个百分点;英国英格兰银行连续三次降息,把基本利率降至5.25%;日本重又回归零利率政策;5月10日欧洲中央银行也开始加入降息国家的行列,出乎意料地将欧元区主导利率降低0.25个百分点,从原来的4.75%降低到4.5%;香港、台湾等地区也随之降低利率。可以认为,一个全球性的降息浪潮已经形成。

  尽管各国央行对降息的解释有所不同,但拯救经济却是美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等中央银行采取减息行动的共同原因。例如,欧洲中央银行并未承认欧洲经济增长面临放缓危险,它对此次减息的解释是,根据最新的经济预测数据,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会低于欧洲央行所规定的2%警戒线(最新公布的通货膨胀率为2.9%),央行理事会认为欧元区通货膨胀的压力已减轻,所以适当调整利率有助促进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但是情况表明,欧洲经济放缓恐怕才是欧洲央行采取减息行动的真实原因。近年来,欧洲央行饱受批评,认为它没有减轻全球经济放缓对欧洲的冲击。近期德国公布的一连串经济数据显示,作为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的德国经济正急速放缓,工业生产和新增订单大跌,失业率上升,而德国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欧元区的经济环境,因此,面对德国经济数据疲弱,欧洲央行不得不有所行动。

  根据联合国[微博]欧洲经济委员会本月发表的2001年第1期《欧洲经济研究报告》,美国经济的衰退很可能比一些乐观分析人士的预测更严重和持久。这些预测认为,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将有适当好转,全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低于2%,但在2002年将得到进一步加强。相比之下,西欧地区今年的经济增长前景略好于美国和日本,但是增长减速不可避免,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在2.5%左右,低于先前预期。经济分析人士预测,为避免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欧洲央行和美联储有可能会再度减息。不过,欧盟统计局16日宣布,4月份欧元区的消费物价比上月上升了0.5%,与去年同期相比升幅则达2.9%,不仅大大高于欧洲央行2%的控制目标,而且比3月份2.6%的涨幅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这一情况使欧洲央行进一步采取降息行动面临困难局面,因此,我们认为,欧洲央行近期不会再次采取降息行动,而会先看看物价走势和经济运行状况,再决定是否再次降息。相反,美国刚刚公布的消费价格指数布告显示,尽管汽油、天然气和烟草价格大幅上升,但总体消费品价格增势平缓,4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仅比3月份上涨0.1个百分点,尚未出现通胀威胁,因此,美联储再次降息的可能性较大。

  在全球降息浪潮之下,我国人民币利率又将如何呢?我们认为,人民币利率不大可能随之下降,也不会加息,近期将保持稳定不变。

  首先,从人民币利率和通胀率水平看,人民币利率已处于历史低位,通胀率开始接近实际利率正负临界点,降息已经没有空间。人民币名义利率自1996年5月1日以来连续7次降低,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水平为2.25%,扣除利息税,实际上名义利率仅为1.8%;而目前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约为1.6%,与实际利率正负临界点1.8%已经相去不远,并且物价水平还在缓慢回升之中,可见,目前的人民币利率水平基本见底,没有了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其次,从人民币本外币利差看,本外币利差大大缩小,由本外币利差产生的人民币加息压力基本消除。我国外币利率走势与国际利率走势具有很强的联动性,随着美国利率的连续下调,我国也相应下调了境内外币存款利率,目前1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已经降至2.6875%,1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的落差已缩小为0.43个百分点,比利差最大时的3.25个百分点减小了86.7%,显然,由本外币利差产生的人民币加息压力已大为缓解,有助于人民币利率保持稳定。

  第三,从国际国内经济情势看,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慢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放慢,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外贸出口,增幅逐月回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下降。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将更需要依赖国内需求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现行宏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不宜作出反向调整,以免发生宏观政策信号混乱,抑制投资、消费需求增长。因此,尽管人民币利率水平处于低位,但调整人民币利率应会慎之又慎。(华夏证券研究所 诸建芳)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张曼玉疑整容回春脸变紧 乐当包租婆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三星陷维修危机:字库门后销售待考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张玉凤究竟守住了毛泽东晚年多少秘密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
  • 尹中立:从京七条看房地产调控新思路
  • 陈季冰:谁是美国最大的债主
  • 章玉贵:中国下个黄金十年的改革依托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