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优惠政策怎么成了投资陷阱

2001年05月15日 07:07  中国青年报 

  面对“免地方税和工商管理费三年;国税按1.26%计征;以固定资产的70%做抵押或由当地精工集团保贷款”等8项优惠政策的诱惑,在家乡乐清市拥有服装加工厂的张仁来,执着地将厂址迁到了浙江绍兴县柯桥镇轻纺城。1996年9月,包括张在内的5人异地投资,合资300万元在轻纺城成立了金秋莎制衣有限公司。

  万没想到,如此优惠的政策竟成了投资陷阱。直到“目前为止,除了工商管理费以外,其他无一兑现”,尤其是资金无着落,迫使企业倒闭。绍兴县办公室副主任吕铁辉却说:“对一家企业而言,经营状况的好坏与资金不到位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他们的市场没有打开。如果经营有方,创出名牌,不用政府出面,银行也会主动找上门来。”(见2001年5月1日《南方周末》报道)。

  用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转轨换型期各地的常规武器。尽管随着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优惠政策的优越性逐渐减少,但由政府出面许以各种优惠政策,最后又无法兑现而留下一堆“烂摊子”的悲剧仍屡屡上演,恐怕往后也很难避免。

  把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政府行为,本身就有定位不准和职能不符的缺陷。这种随意许诺的政策常常与现行的市场竞争法则相违,所以一到兑现之时,政府的红头文件当不了国法的家,虽有当初的诚意,也只能徒唤奈何。这种单方面的变更,有时仅仅因为主事的官员更换了,便“人亡政息”。致使张仁来破产的关键性因素是资金匮乏,就因分管财贸兼县信联社主任的副县长被突然免职,银行贷款顿时没了下文。由于政府职能机关的懈怠和扯皮,使张仁来不仅失掉了对政府的信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扭转败局重整旗鼓的良机。而效率低下、扯皮推诿则是地方政府的多发病,与市场瞬息万变、效率第一的法则相去甚远。

  更可怕的是,当初政府的优惠许诺成了一种广告行为,说着玩玩儿的。如果你信以为真,执着投资,到头来只能说明自己不成熟。那位办公室副主任就说:“即使招商时政府有一些承诺,也只是一种广告宣传行为,与5家企业破产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问题是张仁来等人并不知道招商承诺只是广告炒作,否则“我们不会到绍兴投资,即使去了也不会把规模做大,而是有多少生意就做多少,一旦亏损我们也毫无怨言,毕竟市场也是有风险的”。

  当然,张仁来等人的风险意识还是少了点儿,因为超越经济规律胡乱许诺的优惠政策同样风险十足。如果不能充分评估其风险,完全依靠优惠政策尤其是那些并不合法又并不准备完全兑现的政策求发展,到头来吃亏的只能是自己。所以,每当读到外商对优惠政策不屑一顾掉头走人的新闻,总禁不住为他们的明智叫好。刘效仁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李娜小组赛三连胜 首进WTA总决赛四强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