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

2001年04月27日 11:49  中国经济时报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艾丰呼吁对企业广告支出不要采取一刀切的限制作法,不必因为个别企业过度广告现象而因噎废食、秧及全池。2000年5月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通知第四十条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第四十二条又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该通知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此举一出台,便引起了企业界和新闻媒体的强烈反响。

  据有关部门称,这一政策一方面是为了堵住企业将各种费用列入广告费支出的漏洞,并防止企业不计成本打广告,通过巨额的税前广告开支攫取国家税收利益;另一方面试图借助限额管制控制一些企业过度夸张的宣传。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期间,鉴于制度缺陷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一些企业将广告支出当作“大筐”,各种费用都在里面开支,巨额的广告开支本身有虚假成分,反映了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对经营者激励不足,经营者想方设法通过虚列、假列、多列各项广告开支的作法以获取可观的收益。同时,一些企业为谋求自身利益,不惜夸大产品功效,竭尽吹嘘之能事,引起社会舆论的反感。针对上述情况,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调控,固然有其善良、合理的一面,然而这种调控的实际效果,可能难以令人乐观。

  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其生产经营权应该得到合适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因此,离不开政府规制与调控。市场机制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是建立在企业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基础上的,是企业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下,进行理性选择、决策的结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求生存、赢利与发展,企业根据生产产品所处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的需求弹性等因素,实施特定的营销战略,甚至大打“广告战”,建立先行者优势和竞争优势,实为无可厚非。企业的广告行为,是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市场主体的行为,由于存在信息结构不对称等等现实因素,政府干预的成本太高且实际效果不佳。只要企业不违法,最好尊重“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避免太多、过细的政府干预。实际上,限制企业广告支出的制度安排,很难实现政府一相情愿的主观愿望。首先,如果想通过对企业的广告开支实施限额来堵塞税收漏洞、增加财政收入,无异于缘木求鱼、杀鸡取卵。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培养税源、扩大税基,而不是竭泽而渔。只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后,国家财政收入才有可靠、稳定与积极的来源。这一通知对许多企业,尤其是处于发展中的企业迅速占领市场、巩固市场份额和实现超常规扩展极其不利,这样,可能会从根本上减少税收。至于企业滥摊广告费用,完全可以通过审计和监察等方式加以有效控制,也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一定的自我约束。最关键的还得深化企业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合适的激励与制约机制。其次,代表公平、公正和良知的政府部门出于打击虚假广告、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动机,对企业的广告开支实行限额管制,似有越权之嫌。广告内容真实与否,已有《广告法》和工商管理部门进行规制和约束,企业在广告宣传中的欺诈、虚假行为自有游戏规则和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制约与监督,这一理由似乎有些牵强附会。即使按照目前已执行的上述政策,企业广告宣传中的夸大和虚假恐怕仍然难以杜绝。

  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复杂。处于制度转轨、工业化和对外开放大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又面临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的重要职能可能定位在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供给适合企业成长的制度框架,促进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政府应收回“看得见的手”让予“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不宜施加深度干预。企业的广告行为,在市场经济中有着深刻的内涵。广告支出本质上是企业战略投资,尤其是深思熟虑、规范、有艺术感、诉求手段和方式感人的广告,不但有利于企业产品的促销,而且能够增加企业的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造就企业品牌,形成宝贵的企业无形资产。而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之一。没有较大的广告投资,无形资产的形成也就无从谈起。也许我们应该摈弃过时的广告支出费用观,不应简单地认为广告只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而应将企业广告支出看作企业的长远投资和持续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思路可能更开阔,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也更合适。其实,企业的广告行为也存在自约束机制。成熟的企业要谋求战略利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的质量,广告宣传也必须真实可信,以提高其信誉。由于“声誉机制”的作用,欲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自然会十分注意广告宣传的客观和适度。因为企业与市场需求者的买卖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在多期乃至无限期买卖的博弈中,企业不可能不顾声誉地追求短期效益。

  即使政府出于善意,通过出台限制广告支出的管理措施,提供对公众有利的公共产品,但是,采取一刀切的作法,同样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这一政策忽略了行业间的现实差别。诸如钢铁、石油等生产资料行业,产品生命周期长,广告投放比例小;而化妆品、药品、食品、服装、电脑、房地产、通信、家电等行业,产品生命周期短,投入广告比例较大。其次,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差异,企业初始条件和环境参数的变化,都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广告策略,必要时加大广告投入,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忠诚度,建立信誉优势,以无形资产取胜。第三,同一类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不同,其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中实施的营销战略也有所不同。以美国企业为例,一般对大众消费品尤其是新开发的产品广告投入较大,烹调类产品引入一个新产品概念时,在广告和促销上的总投入将高达产品营业收入的20-100%。

  就宏观层面而言,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种种政策的着眼点都是刺激有效需求。广告支出限额政策的实施,主要冲击了医药保健行业和生活消费品行业,对这些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设置了不少的障碍,缺乏广告投资产生的市场效应,这些行业投资可能会缩减。此外,企业调整广告政策、减少广告支出,还会对依靠广告生存的传媒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现实威胁。广告实际上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扩大销售收入和引导、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手段,限制广告的税收政策实际上等同于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有悖于国家总体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大思路。

  笔者认为,企业广告行为应让“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尽量避免“看得见的手”的直接干预。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取消广告支出限额管理政策,或针对不同行业、企业和产品进行适当地补充和修改,方为明智之举。王廷惠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州公务员去年人均工资和补助达17.51万
  • 体育首尔7盘外招伤恒大 里皮回击首尔刁难
  • 娱乐章子怡携汪峰为长辈贺寿 恋情再添铁证
  • 财经葛兰素史克行贿案后很多医生不敢开药
  • 科技水客团伙走私手机4.9万部逃税1400多万
  • 博客蒋方舟:写作记录本身即已是反抗
  • 读书红灯照真相:义和团女兵们如何御敌
  • 教育奶茶MM纽约读名校演绎白富美人生(图)
  • 谢百三: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林采宜:监管创新是自贸区成功的保障
  • 周彦武:这次钱荒央行不会再放水
  • 马光远:北京低价自住房恐成腐败高地
  • JohnRoss:印度不会是反华联盟附庸
  • 周彦武:银行存款不再绝对安全
  • 齐格:国民党发金圆券为何3月就失败
  • 郑风田:为何流动人口不愿放弃农村户
  • 刘杉:宏观经济还靠投资唱大戏
  • 张捷:新快报头版请放人滥用媒体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