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新浪网
| 财经首页 | 宏观 | 市场 | 经营 | 股票 | 新闻 | 专题 |
经营
特别报道
经济观察
经营之道


>> 经营 / 经营之道 / 内容



经营之道:为何企业广告不灵了

http://finance.sina.com.cn 1999年10月14日 14:08 中国经济时报

  企业不惜财力和人力,千方百计想提高广告的效果,但往往适得其反或收效甚微,于是怀疑广告和策划不灵了。其实 ,并不是广告不灵了,而是企业的广告意识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行为上落后于市场化进程。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广告运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前些年,消费者买东西往往凭一时的冲动。在这种背景下,80年代企业曾迷信过一个广告救活一个工厂,90年代 又热衷于一个CI救活一个企业。的确,1986年前的中国,只要企业有胆量做广告,保准赚钱,而从1994年起,有足 够的钱做广告,未必能占领市场。究其原因在于市场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企业面临的竞争非常残酷的形势下,要求企业必 须在所有销售环节中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然而,企业常出现两种极端的广告意识:一是广告万能论;二是广告无用论。二、企 业广告投资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

  目前,企业投资广告心态有三:一是认为舍得花钱,就是广告意识强;二是在短期内采取立体式广告攻势,以排山倒 海般的气势迅速启动市场,一旦知名度大增,就以为大功告成,可以休养生息;三是采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方式进行 广告投资,产品销不出去想着做广告,企业有暂时困难,首先减少和停止的就是广告投资。

  第一种观点只是“做广告”。美国著名广告研究专家莱瑞·赖特说: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拥有市场唯一的途 径是先拥有具有市场优势的品牌。世界知名品牌都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而是伴随着产品的不断改进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 长期的广告攻势,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形成的。

  第二种心态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倘若在该商品走俏时,不未雨绸缪广加宣传,加深消费者对畅销货的印象,进一 步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那么,有朝一日该产品一旦不景气或有新生产力量挑战时,就势必会在市场上遭到冷遇。健力宝曾 尝试着有一年未投广告,其产品迅速被挤到柜台下面。因此,国外经济界有句名言:“商品销不出去要做广告;商品销得出去 ,更要做广告”。

  三、企业广告经营缺乏战略意识

  细看沈阳飞龙、山东秦池、三株公司等知名企业成败的经过。会发现成也造名、败也造名。仅仅把企业或产品知名度 作为企业广告战略目标是不科学和短视的。追求销量也不能作为广告战略目标。

  追求品牌形象才是真正的广告战略。国外企业的80%利润来自于20%的品牌忠诚顾客,麦当劳77%的营业额来 自于每周光顾的30%左右的忠诚消费者。

  企业在具体广告运作中,要具有战略眼光和整体意识。首先在选择广告诉求对象时,不能只局限于显在市场与现有消 费层,而要关注市场和未来消费层。其次,无论在策划上或广告运作上,必须讲求战略整体性。广告是一种持续的市场攻势, 不能没中心,也不能任意改变中心,品牌形象一定要统一。

  澄清了企业广告指导思想的模糊认识,企业在广告具体运作上,至少应把握以下几点:第一,注重广告的调查研究。 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自己注重调查研究,而且要督促代理广告公司做好广告调查。

  第二,选择和处理好与广告公司的关系。企业要选择素质高、有实力、服务好、对企业有责任心的广告公司;企业与 广告公司是伙伴关系,是共担风险的伙伴。

  第三,选择恰当的广告媒体。正确的媒体选择就是在综合研究产品特性、市场范围、信息的性质和消费者的心理及购 买习惯等的基础上,选择最能与现实和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的媒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注意名人广告的合理运用。一忌炒作,二要考虑名人与产品的关联性要强一些。

  企业广告意识应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发展,有正确的广告意识,才能适应变化的形势,才能取得良好的广告效果。




>> 经营 / 经营之道 / 内容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C)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