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信用要像货币一样能流通起来

2001年07月18日 10:53  人民网 

  本报记者 韩国飚

  全国首创的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开通已有一年,上海资信公司最新统计说,资信公司的数据库中,已经有120万用户的信用报告。从对信用消费的促进来说,这是明显的利好。但是,记者观察到,近一个时期来,实际的信用消费政策却呈现收缩的趋势,银行界已经停止发放汽车、住房等大宗消费产品的零首付贷款。

  对个人信用的信任度有多高

  来自上海资信公司的消息说,个人申请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只有200多人,只占该数据库人数的十万分之一左右。市民们似乎普遍不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状况。为什么呢?该业务开办时间不长、宣传面不够广是一个原因,而个人信用贷款政策的收缩,也使人们刚刚开始产生的对个人信用的重视热情旋又下降。

  个人信用贷款,通俗地说,就是让消费者无需抵押、无需首付,即兜里没有一分钱也可以先将商品搬回家。据了解,这种以信用做保证的贷款消费方法,在国外非常普及。如在法国,持循环卡消费的占销售额的30%,美国和德国的比例更高达50%。上海开办一年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就有利于我国发展个人信用贷款。

  但是,按照国内目前的做法,所有花样百出的个人综合消费信贷都要有可质押的资产。据了解,主要是考虑到银行的贷款风险,防止个别消费者恶意贷款、透支信用。银行界人士表示,由于确实碰到过消费者恶意贷款现象,造成银行坏账,所以,银行就把贷款的门槛抬高,个人信用贷款也就难了。实际上,按照各地一些银行的统计,个人消费贷款还款率明显高于其他客户,最新的几个统计显示还款率达100%或接近100%。尤其是年轻的中高收入人士,贷款信用相当好。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的信用评估还处在初级阶段。

  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有关专家表示,目前商业银行仍只能采用信用贷款与质押、抵押相结合的贷款方式。信用只是一个参考。他们认为,信用评估在国内毕竟刚刚起步,以其作为标准提供贷款,风险度仍不小。但是,相信随着个人信用信息采集的进一步积累,配套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一定会迈出这一步,每个市民都会对个人信用报告求之若渴。那时,当个人需要贷款时,银行只需进入“信用系统”,查询出贷款人的信用程度,就可判断出是否发放贷款,这样既节省贷款人的时间,也可简化各种手续。

  能连通、能流通才能有真信用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总经理许小年[微博]认为,银行目前的担心很有道理。上海的做法为开拓个人信用资源开了一个好头。大连、广州也已纷纷推出类似的举动。最终需要全国一盘棋,共同建立个人信用评估制度、个人信用风险管理和风险预警制度、个人信用保险制度、个人信用破产制度等相关制度,才能共同建好中国的信用体系。

  他认为,银行个人信用贷款的开展实际上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一步。而重要的是,信用要能流通。如果不能流通,信用经济就会倒退到货币经济、货币经济又会退回到实物经济。显而易见,中国的信用贷款问题,恐怕不仅仅是信用施放的胆量和力度问题,更重要的是信用在银行系统、甚至全社会的公认、接纳和流通的问题。

  记者的一位美国朋友说,他每年都要搬家,从纽约到芝加哥,只要另一家银行接受他原来的按揭房产,他就能以此来获得一笔信用贷款,再买新的住所,其他的事情由该银行同原来的银行之间解决。让他感到自豪的是,不仅贷款是方便的,而且自己的信用是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之间流通的。

  个人破产制度将是必要补充

  专家们说,为使个人信用制度建立好,需要这样一些立法保护,如尽快完善消费金融的法律体系,并清理现行的涉及消费金融的法规、规章。最关键的是,加速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完善信用担保机构。个人破产如同企业破产一样,在个人资产远远小于个人负债并且无偿还可能的情况下,应实施个人破产。个人破产制度是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补充,需要限定破产人在豁免债务的同时,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个人破产后不得进行高消费,不能购置房产、汽车等高档物品,并在进行消费信贷时给予更苛刻的条件。

  上海资信公司表示,个人信用报告不仅为信用贷款服务,个人、企业间的生意、经济往来也可在列。目前,上海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主要从该市10多家商业银行和通信公司搜集信息,可以查询个人在偿还银行消费贷款、使用信用卡透支业务以及支付手机费用等方面有无不良信用记录。要是能和法院、检察院等单位联网、连通,让一些人的不良行径或经营伎俩有迹可寻,就可避免更多人吃亏上当。在配套体制逐步完善后,如果所有与个人信用记录有关的部门都能与资信公司联网,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一定能够建立起来。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月薪5千延迟退休5年每月或多拿900养老金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曝陆川秦岚分手 男方要结婚女方不愿安定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七万低价房会调低全国房价吗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