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提问者荣念曾(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13:39 经济观察报

  大量留白的剧场中,这段唱词经由以往工老生的蓝天、工花脸的董洪松、工小生的石小梅反复唱起,三位演员都在跨越各自的本行,唱的是程砚秋在《荒山泪》里饰演的明末女子张慧珠的唱段。

  30年代已经位列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在欧洲将李白、杜甫的诗歌谱上西洋音乐,又用京昆唱西洋音乐,他还在水袖中融入现代舞的元素,荣念曾研究程砚秋在30年代的实验,转而感叹——“而现在,在京昆界,根本没人做这样的事。”

  荣念曾和两个年轻的京剧演员的合作也是一个不断提问的过程,“我通过这个合作更清楚现在传统戏剧的体制跟现在传统戏剧教育的体制,它们的运作问题在哪里?在未来,中国戏曲有怎样的可能性?在一国两制的框架里面,不同的体制在文化互动上会有怎样的现象,会不会产生新的空间?”

  荣念曾所说的“新的空间”并不囿于剧场。

  他于1982年创立 “进念·二十面体”,1985年任艺术总监至今,参与编导了 《中国旅程》、《二三事》、《百年孤独》、《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等系列作品,他不仅在世界各地做戏剧实验和演出,创作亦跨越戏剧、装置、漫画等多个领域;他推动本地文化与建制的互动,是香港艺术发展局的创局成员和艺术教育局小组创组主席,他还参与策划成立世界文化论坛,也曾兼任香港政府中央政策小组成员,从艺术创作跨越到文化格局的改造和政治制度的协商,对于自己不曾停止的追问,他的回答就在身体力行中。一旦发现“新的空间”的可能性,就将空间从设想演进为现实。

  这个火红年代的过来人,60年代在学生运动异常活跃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建筑;70年代到纽约首次参与组织亚裔族群的田野调查并创办了第一份以唐人街为主的杂志《Bridge》(《桥梁》);1979年返回香港之后,正是他和他这一代希望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不断突破各种文化、社会和政治的边缘和界限,在香港的黄金时代中,他们的思考和作为,让先锋文化亦不曾缺席。

  在香港社会建制渐趋严整的今日,进念从当初的边缘文化团体已经成为 “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国际实验剧团”(香港艺术节演出手册语),《西游荒山泪》演出平台香港艺术节的节目单上排满国际主流精英艺术团体,艺术节去年以97.5%票房打破往年纪录,今年的多场演出票也在开场前销售一空。虽然自己的剧目身在其中,自言仍记得“开始的那种spirit”的荣念曾依然对名牌化的艺术节提出问题——

  “在这个艺术节里面,你看到好的音乐,好的舞蹈,好的戏剧,看完就看完了,那是不是只是一个文化消费?那跟我们去看一个演唱会,到夜总会去,分别在哪里?文化消费如果提升了文化品位和对高雅文化的认识、欣赏水平,没有什么不好,但在这之后是什么呢?”

  在《西游荒山泪》在香港文化中心的三场表演结束之后,在跑马地荷塘道的进念办公室,面对在剧场中已经提出大串问题的荣念曾先生,我收到的还是他的连串问题。

  以下是荣念曾先生接受采访的谈话内容:

  为什么问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