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双城记(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21:47  《新华商》杂志

  谈到三峡工程建设前“被耽误”的几十年,万州区多数干部也认为,三峡库区包括万州的落后与长江¬水道优势渐失、西部整体发展滞后及自身错失机遇也有很大关系,但“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因素。

  沉舟侧畔千帆过。进入改革、发展风起云涌的上世纪80年代,以万州为主的三峡地区就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国同类城市和地区,全国七大连片贫困区之一的帽子迟迟未能摘去。

  但三峡工程确定开建后,机遇便凸显出来了。1992年,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经¬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百万移民搬迁建设随后启动。投资数百亿元的移民迁建,使三峡库区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建设、发展机遇。

  三峡库区不少干部感叹:“移民搬迁让库区城镇建设一步跨越了三十年。”万州区也不例外,截至今年5月,万州已经¬完成动态移民投资115亿余元,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均比10年前•¬了一番,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也相继建成运行。

  然而,在充满机遇的移民搬迁、大建设中,万州这座最大的移民城市,又面临了着体制频繁变动之惑和“产业空虚”之痛。

  万州区划归重庆直辖市后,短短8年时间里,先后历经¬了3次行政体制调整。1997年重庆直辖之初,为理顺行政体制,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3个区,原¬3区改为管委会,原¬万县市改为万州移民开发区,辖3个管委会并代管重庆库区8个县;2000年,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3个管委会更名为3个移民开发区,代管的8个县脱离万州,由重庆市直管;2005,重庆再次梳理行政体制,撤销了万州区下辖的3个开发区,按业务归口,全部合并到区级机关。

  万州区一位退休干部表示,3次行政体制调整,确实理顺了万州的行政体制,减少了行政层级,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在这种频繁的变动中,万州的行政资源不断弱化,行政、经¬济纵深空间逐步萎缩,尤其是4个管理单位合成一个单元,使区级机关人员大量超编,造成干部积压。

  另一方面,在移民搬迁中,和所有库区区县一样,万州区近一半儿的工矿企业被关停,丧失就业岗位5万多个。大规模移民迁建结束后,“只见新楼房不见新厂房,只见交通线不见生产线”一度成为库区移民新城的真实写照。由于“产业空虚”、财税无源,库区不少区县财政债务沉重、入不敷出,有些地方连保“吃饭”都很困难;库区大量劳动力无业可就,调查失业率一度高达15%。2004年,发生在万州的“10•18”群体性事件,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此。

  尽管是难掩失落之情,但许多万州人对自己的城市仍有自豪之处,至少,它仍是“重庆第二大城市”。迈开沉重的步伐,万州又坚定地走向了新的崛起。

  近年来,万州致力于破解产业空虚,寻求移民安稳致富的路径。“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历届万州区委、政府不遗余力地抓产业、招项目、引资金。平均每年十多次赴沿海招商,一年举办一次三峡库区贸洽会。

  如今,万州的特色工业基地已见雏形。2007年,重庆宜化60万吨联碱、三峡纺织25万锭紧密纺、长安跨越、雷士照明灯等一批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的重点工业项目相继投产,科华水泥、谭木匠公司两户企业实现利润超过5000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盈亏品迭后实现利润3.4亿元。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万州的经¬济发展开始焕发出生机。2007年万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亿元,比1992年增长5倍以上,尤其是过去五年年均长达到14.2%,高于全国、重庆市平均水平。得益于产业的新起,近年来万州调查失业率大幅下降,2007年万州城镇就业人口32.1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84万人,全区城乡移民“零就业”家庭全部消除。

  135米、156米、175米,不断提升的三峡水位,让千里峡江¬山水巨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历经¬“弄潮”沧桑的万州,正一路走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