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双城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21:47  《新华商》杂志

  中国三峡工程从今年9月底起开始175米最终目标水位试验性蓄水,这一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施工准备开始,到现在已连续建设了16年,主体工程不久将全部竣工。此番蓄水,则是竣工前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三峡山水巨变,沿线库区城市命运也随之起伏。东西两端遥相对望的湖北宜昌与重庆万州,在过去多年经¬历了戏剧性的变迁。前者坐拥三峡工程所在地之地利,尽享三峡带来的各种有形、无形资产而迅速崛起。后者却成为集中承担三峡工程巨大代价之典型,因“不上不下”、“不三不四”、移民搬迁、体制多变、产业空虚,难以抗拒地衰落下去。宜昌人和万州人,这些年来形成了一种浓浓的“三峡情结”,一个得意,一个失意。

  不管过去的荣衰如何,面对未来,乘势出发的踌躇满志,与失落后高扬的复兴之梦,同样动人。——编者

  文/皮曙初 张桂林

  宜昌马蹄疾

  宜昌是一座幸运的城市。从一个沿江¬小城到湖北省第二大城市的跨越,机遇似乎总是眷顾这个曾经¬的码头小镇。

  西接长江¬三峡、溯流直达巴蜀,东连“鱼米之乡”、顺江¬畅达宁沪,“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使宜昌自古便有“三峡门户”、“峡口明珠”之美誉,码头历史悠久,留下了2400余年的古老记忆。

  然而,古老码头的真正嬗变,却是伴随着现代水电工程带来的空前机遇。

  第一次机遇,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上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葛洲坝工程,坝址就在宜昌城区。它的兴建极大地完善了宜昌的城市基础设施,拓展了城市空间,壮大了城市规模,使城市人口增加了十余万人,拉¬动了宜昌经¬济社会的发展。1978年宜昌市工业总产值只有9亿余元,到1984年已超过34亿元。

  第二次,当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最终落子距宜昌市区仅40公里的三斗坪时,这个在当时还不算名扬天下的城市再次成为幸运儿。工程的兴建推动了宜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三峡机场、高速公路及三峡专用公路等。

  三峡工程总投资高达1800亿元。在工程建设期间,巨大的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人员流,对宜昌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业、其他相关产业及消费市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拉¬动。

  电力、化工、食品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形成并实现长足发展,199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57亿元,到2007年已达908亿元。2004年,宜昌市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并从此坐稳了湖北省第二把“交椅”。

  更为重要的是,这项世界级工程在宜昌建设,宜昌因此享誉海内外,极大地提升了宜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天,宜昌人打出了一个极富煽动力的口号:“三峡工程在宜昌!”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