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不会放松 房地产转向供给调控
记者 陈益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货币政策偏中性,明年的货币政策不会放松,2017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估计不会超过12%。‘中性’表述也不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偏紧,这会引起市场动荡。”
12月18日,2016~2017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会在上海举行。对于明年“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做了上述分析,他认为考虑到汇率等因素影响,明年货币政策不具备放松条件。
对于明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方面,盛松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估计今年实际财政赤字率达到3.5%左右,明年预算内财政赤字率肯定会突破3%,可能在3%~4%区间里,未来财政赤字率还有提高空间,必要时甚至达到5%。
另外他注意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建立房地产长效机制,这将改变中国以往房地产调控中以短期、需求端为主的调控方法,而注重房地产供给端的长期调控,即通过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面积等举措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在上述报告会上,如何解读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的政策动向成为焦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7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调节好货币闸门,努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盛松成表示,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提法值得关注,其个人理解是,在即将过去的一年实施的货币政策可能偏松了一点点,但明年货币政策也不会提偏紧,这会引起市场动荡。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在会上表示,明年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中性”提法,可能意味着货币政策会比今年略微收紧一些。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在报告会上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2016~2017)》(下称《报告》)称,若央行2017年主要政策目标为维持经济增长速度,那么货币政策将呈现略微宽松的态势;若主要政策目标是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呈现略微紧缩的态势;若2017年的主要政策目标为维持经济增长速度,为辅的是维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宽松幅度有限,预估降准只有25个基点。
盛松成分析,明年货币政策也不具备放松的条件。因为货币政策不仅要考虑稳增长,也需要考虑汇率变动、通货膨胀、股市、楼市等方面。另外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到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这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预计明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不会超过12%。据悉,今年M2增长的预期目标是13%左右,前11个月M2实际增速是11.4%。
关于财政政策,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此前多位专家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都认为,财政政策力度会比今年更大,明年财政赤字率会突破3%。
《报告》对2017年财政赤字率做了不同情境假设下的预测,赤字率空间是3%~5.75%。如《报告》假设中美贸易摩擦导致2017年我国出口下降1%,2017年GDP实际增长不及预期目标(6.5%)但相差幅度不远,政府无需放宽货币政策,而靠财政政策收拢增速缺口,预计财政赤字率达到3.26%。在最保守悲观情境下,财政赤字率达到5.75%。
盛松成认为,在考虑我国债务规模等因素测算后,中国财政赤字率可以提高到4%,甚至5%。
田国强表示,在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增速放缓、产能总体过剩、债务率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都是短期的,尤其是高强度的财政与货币刺激政策代价十分巨大,需要谨慎使用。中国经济要实现稳中求进,必须推进市场导向的结构性体制和治理改革。
楼市调控注重长短期结合
今年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盛松成称,近十几年来,中国对房地产调控都是以短期、需求端为主,采取多是限购、限贷措施来抑制需求来控制房价,但这种单一需求调控却难以抑制房价上涨预期,导致房价越调越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这意味着中央将改变以往单一短期、需求端调控方法,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供给调控。”盛松成称。
在需求端调控上,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而在供给端调控上,会议提出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对于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税,盛松成认为由于房地产税设计复杂,几年内很难推出。
另外,目前房地产供给问题比较突出,盛松成表示,这体现在多数大中城市土地供应在逐年下降,土地拍卖“量减价增”,住宅用地和新建住宅供应不足。
他建议,未来可以改进土地拍卖制度,借鉴上海车牌拍卖的方法来控制土地拍卖价格。通过改变对地方GDP考核要求,来减少地方政府引进工业投资提高GDP的冲动,从而将更多用地用于住宅建设,而非工业用地。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