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胀预期的管理,目前主要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实行通胀目标制,增强社会公众对货币政策控制通胀的信心。二是中央银行加强与公众沟通,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引导公众预期。三是必要时对一些基础性生产要素价格进行限制,如保证工资增长率不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速,避免出现物价—工资螺旋上升式的通货膨胀。
2009年以来,国内通胀预期逐步显现。中国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的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持续上升,2010年第一季度虽有所回落,但仍维持较高水平。通胀预期有所显现的主要原因,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应对危机普遍实施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全球货币环境宽松特别是美元等主要货币利率超低推动了全球的通胀预期,表现为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反弹;二是从国内来看,2009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信贷总量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公众对未来价格水平上涨的预期;三是虽然CPI、PPI等价格总水平指标的变化相对平稳,但部分初级产品、服务价格以及房价等资产价格明显上涨;四是近期极端天气、重大灾害也引发了未来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预期。
我国正处于改革转轨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包括重要资源产品在内的一些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理顺,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因素较发达经济体更为复杂也有所不同,在管理通胀预期时,既要借鉴国外经验,也要从国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以管理。一是做好与公众的沟通和引导工作,增强社会公众对稳定价格的信心。明确宣示保持价格稳定是政府的重要政策目标,政府通过采取必要措施能够使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对具体可能影响价格的因素,要向公众解释说明。如阐明能源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主要是为了理顺价格关系,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为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创造良好的价格环境,并不意味整体价格的上涨。二是通过适当的政策操作切实管理好流动性和货币信贷总量,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在管理通货膨胀预期中的作用。三是针对我国食品消费比重较高,食品价格对消费价格总水平影响较大的实际,采取综合措施增加国内农产品供给,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四是针对我国资产市场相对不成熟以及居民对金融资产需求逐渐增加的特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将金融杠杆率保持在一个合理审慎水平,防止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过快上涨而强化一般消费价格上涨的预期。五是针对我国投资率较高、资源消耗比重大、上游价格易受国际初级产品变化冲击的特点,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同时建立健全对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积极采取社会保障、财政补贴等措施,缓解改革对困难群众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受经济回升向好带动和同比基数较低等因素影响,第一季度财政收入(不含债务收入)大幅提高,第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19627.1亿元,同比增长34.0%,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提高42.3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出14330.0亿元,同比增长11.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22.9个百分点。收支相抵,收入大于支出529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66.0亿元。
第一季度,税收收入同比增长35.9%,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6.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11.3%,营业税同比增长41.2%,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69.4%,分别比上年同期高13.7个、42.7个和30.9个百分点。受企业经济效益好转影响,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6.1%,比上年同期高32.8个百分点。从支出结构看,各项支出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2164.9亿元,占15.1%,社会保障和就业1960.0亿元,占13.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6.4亿元,占11.8%。从增速看,第一季度,除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66.6%高于上年同期外,其他各项支出增速同比均有减缓,其中,政府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同比增长11.5%,教育支出同比增长17.1%,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6.5%,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长9.1%,环境保护支出同比下降21.1%。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顺差
第一季度,我国外汇净流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外汇储备继续增长,外汇供过于求压力进一步加大。第一季度结售汇顺差同比增长117%,2009年同期为下降73%。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2.45万亿美元,较2009年末增加479亿美元。未来,虽然主要经济体重新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金融领域风险尚未完全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之路难以一帆风顺,国际资本跨境流动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受此影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际收支仍将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外汇净流入趋势仍将持续。
外债规模总体上升。截至2009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86.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39.9亿美元,增长14.4%。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669.5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63.9亿美元,增长2.5%,占外债余额的62.3%;短期外债余额为259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84.7亿美元,增长23.0%,占外债余额的60.5%。
行业分析
工业生产快速回升,工业利润增幅较高。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67.4亿元,同比增长119.7%,增速快速回升。对利润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大多为重化工业和交通运输产品行业,利润增长相对不高的行业大多为轻工业和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行业。39个工业大类中,35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个行业由亏转盈,一个行业亏损额减少。其中,电力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7.8倍,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7倍,化纤行业增长86.1倍,化工行业增长1.7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3.5倍,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5.6倍,钢铁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7.2亿元转为盈利176.7亿元,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由亏损16.3亿元转为增长140.7亿元。煤电油运供求基本稳定。第一季度,原煤产量7.5亿吨,同比增长28.1%;发电量94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8%;原油产量4819万吨,同比增长4.6%;全社会货运量71.4亿吨,同比增长16.5%。
1、房地产行业
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继续增长,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较大。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3月末增速略有减缓。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较大,土地购置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较多。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同比增长35.1%,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水平高1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4552亿元,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的69.0%,同比增长33.0%,较上年全年增速高18.8个百分点。第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61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0%,上年全年水平则为下降18.9%;房屋新开工面积3.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8%,比上年全年增速高48.3个百分点。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继续增长,增幅低于上年全年水平。2010年第一季度,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1.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5.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27.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增速低6.3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额7977亿元,同比增长57.7%,比上年同期高34.6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增速低17.8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快。2010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为历史最高水平;环比上涨1.1%,较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较2月份高0.2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5.9%,海口(64.8%)、三亚(57.5%)、温州(22.3%)、金华(20.9%)和广州(20.3%)为涨幅最大的五个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三亚(50.4%)、海口(40.4%)、深圳(23.9%)、温州(18.6%)和银川(16.2%)为涨幅最大的五个城市。
商业性房地产贷款增速略有减缓,但仍然较快。截至2010年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8.18万亿元,同比增长44.3%,增速比上月末低0.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高6.2个百分点。其中,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持续回落,3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7453亿元,同比增长80.2%,比上年末低24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总体处于缓慢上升通道,3月末房产开发贷款余额2.10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速比上年末高3.8个百分点,但较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购房贷款增速继续提高,3月末购房贷款余额5.33万亿元,同比增长52.6%,比上年末高10.1个百分点,其中新建房贷款和再交易房贷款增速分别达50.3%和91.6%。截至2010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0.1%,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