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平滑投放节奏。按照“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主要投向在建续建项目,切实满足春季农业生产和西南地区抗旱救灾的信贷需求,加大对小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支持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振兴,促进文化产业、服务外包、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发展,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贷款。贯彻落实房地产信贷政策,根据《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要求,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抓好“民生金融”,做好就业、助学、扶贫等金融服务。发展消费信贷,支持扩大内需。继续做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金融支持。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引导金融机构改进考核机制,相对均衡地安排贷款投放节奏,减缓贷款季度、月度间起落的程度。
稳步推进金融机构改革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深化改革,公司治理架构不断完善。截至2009年末,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11.1%、11.7%和12.0%;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4%、1.52%、1.50%和1.36%;税前利润分别为1672亿元、1111亿元、1387亿元和382亿元。中国农业银行按照“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总体原则,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健全公司治理,提升业务经营水平,稳步推进引资和公开发行上市工作。国家开发银行继续推进商业化转型,服务国家重点领域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一行(司)一策”的原则,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改革稳步推进,不断提高其服务对外经贸和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和水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的前期研究工作也正在逐步推进,在推动深化内部改革的基础上,为全面改革做好准备。
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一是资产质量明显改善。2010年3月末,按贷款四级分类口径统计,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分别为3614亿元和7.7%,不良贷款比例比2009年年末下降0.43个百分点。二是资金实力显著增强。3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6万亿元和5.2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12%,比2009年年末提高0.39个百分点。三是支农服务力度明显加大。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比2009年年末增加0.3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为1.8万亿元,比2009年年末增加1626亿元。四是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3月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23家,农村商业银行46家,农村合作银行205家。
积极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2010年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业务持续大幅增长。第一季度,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183.5亿元,为2009年下半年结算量的5倍多。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3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19.4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18.6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181.3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19.5亿元。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205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31.8亿元。香港和新加坡是境外接受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地区,在发生人民币实际收付的业务中,两地合计占比88%。为保障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2010年3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依法开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接入人民币跨境收付信息管理系统,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人民币跨境收付及相关业务信息。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第一季度,针对外汇净流入压力加大的形势,外汇管理部门在13个省市开展了应对和打击违规资金流入专项行动,主要针对银行、企业、个人等主体,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外债、个人等重点渠道及项目开展集中性专项外汇检查。下一步,将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罚,对各类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对“热钱”流入形成威慑,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第三部分 金融市场分析
2010年第一季度,我国金融市场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货币市场运行平稳,市场利率波动中有所上升;债券市场指数稳中有升,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股票市场有所走低,融资量大幅上升。
2010年第一季度,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非金融企业和政府部门)融资总量3.3万亿元。融资结构中,贷款融资的主导地位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企业债券融资继续较快增长,股票融资占比明显上升,债券、股票在配置资金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货币市场运行平稳,市场利率波动中有所上升
2010年第一季度,货币市场回购交易增速明显放缓,拆借交易量大幅增加。银行间市场回购累计成交17.1万亿元,日均成交2850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2%;同业拆借累计成交5.2万亿元,日均成交875亿元,日均成交同比增长62.6%。回购、拆借交易均主要集中于隔夜品种,其交易份额分别为80.4%和87.8%。交易所市场回购累计成交1.2万亿元,同比增长99.1%。
从货币市场融资结构看,融资主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受春节前现金集中投放以及金融机构放贷动机仍然强烈等因素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有所减少,其他商业银行则由上年同期净融出资金转变为净融入。第一季度国有商业银行净融出资金7.2万亿元,同比减少9069亿元;其他商业银行净融入资金为2.4万亿元,同比增加2.8万亿元。二是受股票市场波动加大、预期变化和自身资产负债状况好转等因素影响,证券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资金需求明显下降,第一季度净融入资金同比分别下降30.7%和73.5%;三是外资金融机构资金需求仍然较强,第一季度净融入资金7964亿元,净融入资金占净融入资金总量的11%。
利率衍生产品交易增长较快。2010年第一季度,债券远期共达成交易552笔,成交金额为1951.4亿元,同比增长113.7%;人民币利率互换发生交易1872笔,名义本金总额2098.1亿元,同比增长162.0%。从交易期限看,2-7天期债券远期品种最为活跃,共成交1490.1亿元,占总成交量的76.4%;1年及1年期以下利率互换交易比较活跃,名义本金总额为1153.7亿元,占总成交量的55%。Shibor在利率衍生品定价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10年第一季度,以Shibor为基准的利率互换共成交600亿元,占全部利率互换交易总量的29%。
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中有所上行。受春节前现金集中投放等因素影响,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在春节前达到年内高点,春节后随着现金大量回笼,货币市场利率稳步回落。第一季度,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基本在1.16%-1.55%之间波动。3月份,质押式债券回购和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均为1.40%,分别比上年末上升14个和15个基点。3月末,隔夜、1周Shibor分别为1.34%和1.60%,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9个和4个基点;3个月和1年期Shibor分别为1.94%和2.35%,分别上升了11个和10个基点。
债券市场指数稳中有升,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
债券市场现券交易平稳。2010年第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0.8万亿元,日均成交1802亿元,同比增长6.5%。从交易主体看,除其他商业银行净卖出现券3985亿元外,其余类型金融机构均为净买入现券。其中,国有商业银行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 的主要净买入方,共买入2776亿元,其他金融机构买入895亿元,外资金融机构买入314亿元。第一季度交易所国债现券成交528亿元,同比减少5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