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科学发展观 做好金融宏观调控工作(4)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5:28 金融时报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领会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一是要坚持从紧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不变,加强对从紧货币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全社会对实施从紧货币政策的认同度,正确引导公众预期,促进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二是要切实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对地方性金融机构贷款进度和投向的引导和监测,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实际信贷需求均衡放款,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三是要坚持从紧货币政策不搞“一刀切”,加大对抗灾救灾必要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倡绿色信贷,支农贷款也要充分保证。四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必须紧密配合。货币政策主要解决总量问题,在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应强调的是,要提高宏观调控实效,还必须大力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夯实宏观调控的微观基础。我们将进一步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配置的导向性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及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按照“重组存量”与“发展增量”相结合的思路,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打造地方金融知名品牌,焕发地方金融活力;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建设,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正确引导企业和居民的投资理财行为,为金融宏观调控创造健康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完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增强金融中心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区域金融新格局。 杨子强(人大代表、人行济南分行行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目标确定在4.8%左右,这个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基础上慎重提出的,是实事求是的。从目前情况来看,落实好这个目标,任务艰巨,压力很大。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实现物价控制目标的战役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通过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也可以大有作为。 此次物价上涨的成因是复杂的,要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仅仅依靠从紧货币政策一副“药方”,药力恐难骤然见效,必须多管齐下,多种政策协调配合,才有望打赢物价稳定“保卫战”。我认为,应该围绕“增供给、调需求、提效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作用。针对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占款过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对物价上涨产生的需求拉动效应,人民银行须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调控工具,继续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并合理运用利率和汇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充分吸收过多货币供应量,通过适度控制社会总需求,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二是注重发挥信贷政策在增加有效供给、控制不合理需求方面的作用。要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贷款条件,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控制中长期贷款增长,特别是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创新和改进银行信贷服务,完善担保、贴息等制度,加大对“三农”、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贷款支持;加大对粮油肉禽蛋生产和流通环节的信贷投入,帮助农民增加有效供给。 三是充分发挥财税杠杆在稳定物价方面的作用。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农资等上游产品的生产,遏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保证国内商品农产品的供应,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充分调动“三个积极性”,即通过提高对农业的补贴比例,扩大财政贴息覆盖面,加大财政贴息力度,调动金融机构的贷款积极性;通过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和奖励力度,调动地方的产粮积极性;通过坚持和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应适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抗通胀能力。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