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PPP 上调赤字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017年积极财政政策料“三箭齐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指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业内专家预计,明年财政政策在大力发展PPP、上调赤字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将更加积极,进一步助力经济企稳。
□本报记者 彭扬
PPP助力基建稳增长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加宁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会让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问题。随着经济下行,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但支出快速增长,尤其是民生支出快速增长,而民生支出最大的特点就是刚性特征,只能上不能下。
财政部数据显示,1月至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250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839亿元。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认为,从该数据看出,未来或面临进一步收入放缓和支出增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基建投资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明年基建投资可能继续放缓。
“作为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之一,基建投资在今年下半年的状况不好。”光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今年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远低于上半年水平。从基建投资融资状况看,下半年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处于本世纪初来最困难状况。目前基建投资融资来源是负增长,与基建投资增速间存在巨大缺口,基建融资增速远不及基建投资增速,表明现在基建投资面临融资瓶颈。如果融资瓶颈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缓解,明年基建投资将在今年下半年较低的增速水平上进一步下滑。
“当下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基建投资缺钱,加上民间投资挣不到钱没有积极性,所以节节减速,甚至往外转。今年前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量同比增长53.3%,已超去年全年对外投资总量。”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2017年基建投资能否稳定,除财政支出支持外,PPP项目等进展情况也将发挥较大作用。
据申万宏源研究统计,截至2016年三季度末,PPP落地规模达到1.56万亿元,落地率为26%。预计明年有望加快落地,落地规模较2016年显著扩张。按照PPP项目周期,2017年PPP落地规模将显著高于2016年,预计为2万亿元至3万亿元。
另外,预算内资金不足也将制约财政政策发力,而PPP则可以吸引良性民间资本参与。12月初,中国PPP基金与9省区分别签署合作设立省级PPP基金协议,基金总规模437亿元。包括具体PPP项目164个,项目总投资额5900亿元。
财政部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督促中国PPP基金落实政策定位,充分发挥引导撬动作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促进PPP项目规范运作,推动我国PPP市场健康发展。
赤字率可适度上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财政赤字率反映的是财政配置工具对经济总量的影响,赤字水平高低表明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动员社会资源的程度,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红线标准。今年财政赤字率上升至3%,计划赤字规模为2.18万亿元,1月至11月财政收入和支出分别为14.83万亿元和16.58万亿元,财政赤字接近1.76万亿元,仍有4211亿元赤字资金没有使用,财政收支状况健康。
“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就需扩大一些财政赤字。”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表示,明年财政赤字或继续扩大。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表示,从赤字率来看,目前整体债务率和赤字水平仍有上升空间,还可适度扩大赤字率。当下政府整体狭义债务率不到50%,相较部分西方国家要低,如德国债务率就处在70%至80%之间。
赵庆明认为,现在必须打破维持3%赤字红线思维,若赤字率维持在3%,实际上债务率是在收窄,相当于去杠杆。若明年我国经济增速要保持在6%以上,那么对政府来说应加杠杆,尤其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资金使用效率比地方政府要高一些,且具有很强投资作用。如果政府加杠杆,政府赤字率应会超过GDP增长率。
徐高也表示,明年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举措,预算内赤字有进一步放大空间。地方债置换的规模还要进一步加大,且要考虑把地方政府增量的债务需求,纳入地方债置换口径中。另外,国开行财政性、准财政资金也要加大力度。在此背景下,通过财政发力进一步稳住基建投资融资,保持基建投资平稳增长,以起到稳增长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目前财政赤字率已到3%,明年至少应延续该水平。如果有必要,适当提高一些也未尝不可。此前我国注重不超过3%的赤字率,但在引领新常态的新阶段,有必要打破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框架,研究更灵活而积极审慎地掌握赤字率和防范风险的调控要领。
对于赤字率究竟设在多少合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认为,一方面要考虑政府财政风险,另一方面要考虑现在实体经济需要。积极财政政策除在官方赤字率中有体现外,还有其他手段,包括财政存量资金、政策性银行的金融专项债、政府性产业资金等。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业内人士表示,盘活存量、减税降费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在明年也被寄予厚望。
赵庆明表示,从财政支出端发力有两个方向:其一,在促进创新方面,未来增长动力在于创新;其二,民生方面,在基础设施投资上,应多放开对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将所节约的资金用于二次分配,投向教育、医疗和养老等补贴方面。
在财政资金运用上,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明年的重点除传统扶贫方面外,要想方设法用“四两拨千斤”的逻辑去帮助相关领域投资增加。比如,在基础设施投资上能否有一些创新。“财政上拨一块钱,或用财政资金来担保,就能拉动四块钱、五块钱,甚至带动更多资金进入,光靠财政资金去投资是远远不够的,财政应起到杠杆、放大和担保作用。”
而对于财政存量资金和沉淀资金的使用,汤敏认为,有些财政资金使用缓慢,主要是因财政资金有严格规定,“打酱油的钱不能打醋。”因此,要让它灵活使用变得更有效一些,让基层有更多发言权。如果看不清某个村、某个县或某个地方到底需要“酱油”还是“醋”,就要把财政决定权下沉一些,这样的效果或会更好。
另外,在减税降费方面,连平认为,2017年减税应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首要任务。今年1月至11月财政收入增长5.7%,低于经济增速。在经济缓中趋稳、经营效益下滑背景下,当前企业税费负担较重,制约经营发展。在今年全面推开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的基础上,明年要继续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
连平建议,可适当降低工商业增值税税率,推进各项税制改革,对部分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较好的企业定向提供税费优惠。降费空间较大,比如继续降低社会保障费用,清理兼并名目繁杂的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短期来看,减税降费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但从中长期看,能激发企业经营活力,提升经营效益,扩大征税基础,有助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汪德华认为,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要两者并重。其一,在城市地下工程、环保等薄弱环节的支出要适度增加。其二,有些税费可以降,但相应支出不能减少。比如社保类缴费,必须要与社会保障改革结合在一起,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使这方面税率有所减少。另外,一些政府性基金收入,全国范围内即使把土地出让排除掉后还有一万亿元,有些是没有必要收的。其三,税制改革,比如营业税改增值税,这部分的作用会慢慢发挥,减税功能会越来越更明显。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陈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