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期或推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方案

2015年05月11日 01:57  第一财经日报  收藏本文     

  建设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 上海手握几张牌

  胥会云

  当创新这个热词被提升到深改高度之时,上海的科技创新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上海有望在近期推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政策方案。

  5月5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会议要求,要加快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创新层面,高层已经赋予上海新的期待。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对上海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2015年上海市委的一号课题。从前期调研到专题研究,再到制订方案,跨越2014年和2015年,也成为三年来第一个跨年度推进的一号课题。

  此前披露的官方信息则是,上海将争取在今年第二季度,形成“推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城市”的总体方案。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具备产业基础、高端人才、金融资源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依然面临一些瓶颈。在多名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人士看来,三张改革创新牌可以助推上海通向科创中心之路。

  自贸区创新牌:开放和放权

  自贸区带给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首先是开放度的提升。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曾撰文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应有几层内涵:第一就是具有影响世界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大本营和推动全球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全球创新技术研发、创新要素配置、创新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也因此,需要在上海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创新大平台。伴随着上海自贸区改革的推进、负面清单的缩短,跨国公司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去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自贸区考察时,了解到有跨国公司已决定把亚太资金池移到自贸区。总理说,利用自贸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把研发、投资、销售等总部落在这里,这是自贸区应该实现的目标,也是自贸区题中应有之义。

  自贸区带给科创中心建设的另外一个利好,则是政府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从挂牌至今,包括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负面清单、海关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创新制度创新等,上海自贸区都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机会,这样的改革红利正在向更大范围辐射。

  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非常乐于在各个场合分享药企药明康德的案例。药明康德落户在上海自贸区,借助于“境内关外”的政策,设备投入就省了1/3的钱,大量昂贵的试剂也不用交税,差不多又省了1/3的钱,研发成本大幅下降。现在这家企业又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样品快速通关的政策,大大提高了服务响应速度,承接了更多的海外服务订单。

  简政放权之于科创中心建设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上海的产业结构重构上。

  上海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陈建勋表示,在信息革命的今天,产业不再是政府规划出来的,而是由有效的产业规制、友善的市场营商环境、完备的知识产权制度等创新所需的要素规范出来的。

  上海的主政者思路已经非常清晰。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就表示,发展“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要更多依靠基金、风投等专业机构。政府主要致力于破解工商登记、市场监管和人才税收等共性瓶颈问题,而不是管头管脚、包办一切。

  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是上海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思路。“我一直记得国内一个非常有名的民营企业家跟我讲过的两句话。第一句话,爱拿政府钱的民营企业是搞不大的。第二句话,对民营企业来讲,没有政策就是政策。这两句话对我的印象很深。”沈晓明曾表示。

  国企改革创新牌:12万亿资产的科创竞争力

  今年3月5日,上海市国资委[微博]主任徐逸波在上海华虹(集团)有限公司调研时表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就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当月,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这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上海国资体量庞大,2014年底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2万亿元,国企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自一号课题启动调研以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也多次到国企调研。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必须依靠企业的力量,国资国企改革释放的企业活力,可以成为科创中心建设的竞争力。如果对标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上海的国有企业在创新能力和活力上有着不小差距,这也是潜力所在。

  近日,在徐汇区政协与上海社科院联合举办的“上海中心城区科创战略突破口选择”暨徐汇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座谈会上,上海社科院院长王战表示,国企大而不强、外企强而不为、民企长而不大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

  上海国资改革的组合拳,正是要打破阻碍创新发展的瓶颈。比如,力图通过改变业绩考核体系,“刺激”国企领导班子大胆改革。上海市国资委[微博]明确,凡是被纳入上海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的竞争类企业,从2014年1月1日起,其符合条件的研发投入、创新转型费用、境外投资项目费用,均视同于利润。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葛俊杰此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之前国企考核注重规模导向、盈利导向,三个“视同于”则有助于解决上海国企注重长远发展、提高企业长期活力、竞争力的问题。

  四个中心创新牌:

  融入科创发挥最大效用

  沈晓明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全球科创中心应该融入到“四个中心”建设中,成为“四个中心”的有力支撑。从发展需要来看,不管是经济中心,还是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建设,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力量,只有彼此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仅以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例,大量集聚的金融资源和不断推进的金融改革,都正在为科创中心提供支持。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复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陆洋表示,上海建设创新中心,就是要运用金融资本经营知识资本。

  “过去只是衡量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现在是风险投资占GDP的比重,中国的风险投资占GDP的比重0.02%都不到,我们要想创业创新,再好的想法没有金融支持最后也是死掉。”张陆洋说。

  张陆洋曾9次到美国硅谷考察,他说,硅谷之所以成为硅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天使投资到风险投资,到上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交易流。政府的角色,则是以财政法规为支点,用少量的引导资金带入金融市场,撬动高新科技产业。

  有上海官员曾表示,目前的政府科技投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科学研究投入,即分钱、分项目,但存在重复投入的问题;另一种形式是科技产业投资。但是国资体系中的科技投资企业只投能赚钱的项目。但其实,政府应投资早期创业项目,即进行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因为这个阶段,市场往往失灵,更需要政府介入。

  针对上海经济转型创新中涌现的“四新”经济,上海正在推进启动“四新板”,这是专门针对“四新”企业的全新股权托管交易品种,包括股份公司(挂牌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四新板”储备企业库)两类企业。在服务功能上,“四新板”将探索试点优先股、夹层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产品,有效缓解四新企业融资难题。

文章关键词: 上海创新科技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徽湖:央妈降息楼市成最大赢家
  • 冉学东:利率市场化大势底定
  • 易宪容:降息后国内楼市风险降低了吗
  • 姚树洁:本次降息绝无推高房价可能
  • 刘杉:央妈为何扭扭捏捏
  • 齐俊杰:央行降息未必利好股市
  • 龚蕾:央行降息哪些行业受益
  • 张捷:降息是必要和及时的
  • 余丰慧:社保基金错失牛市论不靠谱
  • 鲁政委:利率“失控”与三元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