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节能减排路径:中国皮都蜕皮记(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8:35 南方周末

  那年秋天,陈景宝去省里开会,他跟温州市、平阳县环保局长3个人在西湖边坐了一晚上,第二天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削减转鼓。

  平阳四大班子在常委会上为此争了起来。要知道,水头镇的皮革业每年贡献的利税达1.69亿,占全县财政的1/3强。削减转鼓,实际上削减的是随转鼓而来的GDP。

  帽子的恐惧终究还是盖过了GDP流失的痛苦,平阳最终决定“壮士断腕”,停止再建污水处理厂,而是将转鼓削减到500只以下——当时,仅合法拥有排污许可证的转鼓就有3300个,这意味着,每7个转鼓必须关掉6个,削减比例高达86%。

  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打架、“杀鸡”、摄像头、排污权交易

  就在政府官员们努力制订一个平衡方案之时,民间智慧也在迅速闪耀火花,一个类似国际流行的排污权交易式的机制很快便自发形成。

  “刚开始我们天天打架。”陈黎洁说。他是公安局督察大队长出身,五短身材,勇猛精干,自水头制革基地管委会筹建后,一直任副主任。

  这几乎是所有人对那段日子的集体记忆,充满着中国式治污的辛酸与无奈。

  在水头这块占地仅3平方公里的小地方,每天至少有50名环保局人员来回逡巡,发现偷排者则由公安部门进行拘留,因为制革污水中的铬是致癌物质。

  平阳县环保局副局长陈贤星记得,有一年除夕头一天,环保局督察队还一直追到水头上游南雁镇一户人家家里,“就是要告诉那些人,政府这回动真的了”。

  政府的确是动真的了,2006年11月5日起,水头制革全部停产,为了完成转鼓大削减。

  谁的转鼓该被削减?大企业说要保大扶强,小作坊说要给公平的发展机会,每次开会,都是争论,常常一开就吵到半夜12点。“大家天天围着管委会吵来吵去。”当地一个制革老板董希国告诉记者。

  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博弈结果,是人人平等,转鼓由此可以折算成指标。

  平阳政府规定,每7个“红鼓”(指有证的3300个转鼓)可换整合后的1个转鼓指标,每家企业必须拥有12个转鼓指标以上。也就是说,若想获得整合后的生存许可证,必须拥有12个以上的整合后转鼓,即12×7=84个整合前的“红鼓”。而进入全县20强企业排行榜的,则7个“红鼓”可换2个转鼓指标,以示奖励与支持。

  由于这些“红鼓”全都是合法转鼓,而且此前为了配合拆油毛毡盖厂房、建立污水处理厂等治理政策,企业已经投入不少尚未回本,政府要想再推进转鼓大削减改革,便不得不对被削者进行赔偿。一轮轮摸底与座谈之后,赔偿额度被确定为每个转鼓3万元。

  要削减2800多个转鼓,加上其他支出,按环境容量完成治理约需1.435亿。而平阳一县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3.5亿。

  谁来支付治理的成本?官员们绞尽脑汁。幸好省里领导来视察数次后,深感水头治污之不易,愿意先由平阳贷款7000万,省里每年拨款1000万用于还款,至于利息则由浙江省与温州市共同支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