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和13日,我们走访了保定、雄安三县以及白洋淀。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方面:

  1、100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建设进度将超预期。我们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雄安新区起步区的100平方公里的建设,在2020年将会有一个初步的雏形。同时,会采取环保与建设齐头并进的思路,而非先治理环境再搞建设;因为时间比较紧,建设量也比较大。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核心区的建设进度会比较快。而新华社发布的资料也印证了这样一个判断:2020年新城的雏形初步显现,雄安新区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框架基本形成;2022年,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部建设完成,新区核心区基本建成。

  2、雄安新区筹划已久。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雄安新区的很多项目在2016年下半年的时候就已经停了,意味着雄安新区的设立已谋划良久。而4月1日宣布设立雄安新区,4月1号晚上筹备委员会的人马就到齐了,也是一个印证。我们在新华社发布的资料里,也看到了雄安新区的大棋早已落子。2015年2月10日,习近平在讲话中提出“多点一城、老城重组”的思路。“一城”就是要研究思考在北京之外建设新城问题。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雄安新区”首次出现在汇报稿的标题之中。既然筹划已久,那么10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设在未来几年也有望得到快速推进。

  3、地方企业几乎没有机会参与核心区建设,主要是央企分享蛋糕。雄安新区规划的起点非常高,还要参考国际先进的理念和产业规划。这也印证了雄安新区“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因此,地方部门难以参与到核心区的建设,因此对于雄安核心区建设的相关情况了解也不多。由于起点比较高,主要是央企参与核心区的建设当中。特别是首先报名提出将迁往雄安、对接雄安建设的央企,将参与核心区的投资和建设。譬如中国中铁大概率将获得轨交项目资源。在总的规划方面,考虑到高起点以及国际视野,或主要由国字头的央企特别是有国际背景的央企负责。而在中期的200平方公里以及远期2000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中,地方部门或才有机会参与并分享资源。

  4、白洋淀地区景色怡人,环境改善将进一步提升其宜居性。在我们调研期间,白洋淀地区的环境还不错。蓝天白云,凉风习习,有一种苍凉的美。但美中不足的是,水质确实还有些差。在我们游览的凉亭附近的地区,水并不清澈,呈现为黑蓝色,也几乎看不到水鸟。目前白洋淀的水质已从去年最差的5类提升到4类,而最终仍需要继续改善至3类标准。如果继续推进水治理,雄安新区有望围绕白洋淀打造生态宜居新城。

  5、环保领域,大气治理重于水治理。根据我们环保组了解到的情况,雄安新区的环境治理,大气治理力度要重于水治理。这也跟我们走访中了解到的情况吻合。一方面,确实大气污染给居民的直观影响更恶劣;另一方面,河北省政府专门设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部门,也凸显出大气治理的重要性。而治理大气污染不仅仅是雄安三县的任务,也涉及到整个保定乃至河北省的配合。

  6、如何解决缺水的问题?根据规划,雄安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250万人。而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平方米即为中度缺水,低于3000平方米为轻度缺水。因此,水资源将会限制雄安新区未来的发展。如何解决雄安新区缺水的问题?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雄安新区的水资源主要依赖于白洋淀及其周边的水库以及南水北调。我们在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中还了解到,白洋淀堤坝可能会加高,然后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增加白洋淀的蓄水量。水资源的补充将为雄安新区的建设提供保障。

  7、从进度来看,雄安正积极推进拆迁安置,并做好土地储备。目前雄安三县的房地产基本都处于受控状态,即使有一些私下的交易,也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在我们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未完工的项目都处于停工状态。此外,从雄安目前的市容来看,拆迁的难度并不大。以容城为例,即使是县政府驻地所在街道,也是不太繁华的。三县来看,雄县的条件可能较好。从居民的搬迁意愿来看,我们与白洋淀周边的居民进行交流,这些居民特别是渔民,由于其生活习惯以及白洋淀较宜人的景致,是不太愿意搬迁的。并且搬迁后其居住面积也将大幅减少。但他们还是表达出了对国家大事、千年大计的理解和配合,还是表态会配合搬迁以支持雄安新区的建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申万宏观”】

责任编辑:刘金磊 SF11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