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方债务变成真正的债券,是中央对地方增量债务的管理办法,在多个公开场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都曾表示,对于地方债务首先是要规范,使之变成真正的债券,然后显性化债务结构,实现公平合理的发债机制。
数据显示,今年36个地方政府拥有5000亿元一般债券、10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额度,加上财政部下达的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今年地方政府预计将发行总额高达1.6万亿元的债券。
而这只是今年的数字,未来一旦债务置换成熟可行,那么庞大的地方债务将以此实现其身份置换。不过,对市场而言,减少了行政干预,承销机构对于中央的期许似乎并不买账,4月中旬,江苏省首批债券发放遇冷,这为地方债务置换带来了一些阻力,从目前地方债券的承销情况看,完全按照市场化路径认购或将成为一种常态。
“财政部万亿债务置换主要是针对本金置换,目前地方政府获得的置换标准也主要用于偿还本金部分,至于利息部分会以其他形式,或以借新还旧等方式进行偿还。”有财税系统人士说。
更多人士认为,地方债券发行遇冷,为财政部的债券置换提供了更多选择。
打消乱发债隐忧
“地方债发行延期恰也说明当前的债券市场已经开始理性化,地方债自借自还的机制正在形成,有利于地方政府的自我约束,也打消了一些人对《预算法》中放开地方债发行会造成乱发债现象的担忧,现在更多体现一个理性发债的选择。”一位财税系统人士说。
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新预算法,和以往相比,新《预算法》谨慎地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但对于地方债券发行给予一系列严格限制。这种限制,对地方政府来说,更像是戴着镣铐跳舞。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预算法》经过多年修改,最后对地方债的发行的约束主要原因还是担心完全放开地方债的发行机制后,可能会引起市场混乱,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可能会大肆发债从而造成债务危机。“但是从目前债券市场发行情况看,上述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市场的认购一定程度上对地方政府的发债热情和偿还能力做了约束。”
据悉,目前地方债的规模比国家债务的规模大,国债将近10万亿元,地方债在审计署2013年6月审计的情况来看,按当时估计的政府需要代偿的比例估算,地方政府要偿还的债务责任在12万亿到13万亿元之间。从目前的统计结果看,有一定的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比预估要低。
此前,楼继伟表态说,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债务占比比较低,中国总体债务规模可控。然而,从数量来看地方债务的发行量仍然较大。
中诚信国际债券分析师李诗认为,财政部发文后,可以在一定程度刺激地方政府加快发债速度,不过地方政府债的顺利发行仍需要货币政策的配合,尽管央行[微博]否认直接购买新发地方债实施QE。“但预计央行未来仍可能采取购买银行资产或将地方债纳入再贷款质押范围等其他相关措施激励银行购买地方政府债,以提高地方债的配置需求,确保今年首批发行成功。”
“财政部万亿债务置换主要是针对本金置换,目前地方政府获得的置换标准也主要用于偿还本金部分,至于利息部分会以其他形式,或以借新还旧等方式进行偿还。”上述财税系统人士说。
5月份,四川省遂宁市成功争取到中央第一批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资金22.41亿元。遂宁市财税系统人士表示,该批资金重点用于偿还政府债务2015年到期本金,尤其是政府对企业的借款、工程欠款及BT回购款。
本金置换
两会期间,财政部发言人表示,拟让省级政府通过出售债券来为即将到期的1万亿元人民币债务安排再融资,目标是降低偿债成本,并通过将短期、高息的银行贷款置换为低息、长期的市政债券来延长到期期限。
然而,这一计划并不被市场看好,因地方债务置换方案实施主要存在两大障碍:一是一万亿元的额度不足以覆盖地方政府到期债务,二是商业银行参与动力不足,因为债务置换要求商业银行将理财产品、银行贷款等期限短、利率高的债务置换成期限长、利率低的债务。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债的发行要走向市场化,发债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利率设定等因素必然要经受考验。
不仅如此,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把社保基金债券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政府债券,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券投资比例从10%提高到20%,然而这个比例,相比于今年将近1.6万亿元的地方债供给仍是杯水车薪。
李诗认为,2015年债券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债发行积极性,作为政府债券的承销商,银行预计仍然是债券的主要投资主体,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防止地方政府债券遇冷,货币政策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