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澳大利亚总理:我为什么敢说中国崩溃论是胡说八道

2015年05月06日 10:13  环球时报 微博 收藏本文     

  陆克文:我为什么敢说中国崩溃论是胡说八道

1图为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

  【环球军事报道】“沈大伟的看法完全没有道理,用中国话说,这是胡说八道。”当地时间4日,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负责人、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纽约的一次演讲中,驳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沈大伟的新“中国崩溃论”。陆克文说,问题的关键是中国领导人清楚地知道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重大举措。这是继在《美中21世纪》报告的发布会中驳斥“中国崩溃论”之后,他再次批驳这一观点。陆克文5日向《环球时报》记者解释这样做的原因说,他很担心,如果美国政界渐渐地接受“中国崩溃论”,难免会形成一个对中国未来政策设计的非常危险的基础。

  《环球时报》记者5日看到,在亚洲协会的网站上,这段时长80分钟的公开演讲视频被放在头条位置上。演讲围绕“中国、美国和他们的未来”的主题,吸引众多圈内人士关注。

  陆克文首先阐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为什么是正常现象,而不是崩溃的前兆。他说,经济历史显示,发展进入中产阶级收入阶段,快速增长自动调整为较慢阶段,中国也一样。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增长速度会减缓。当新的发展模式必须把更高的环境要求考虑在内时,也会使经济增速放缓。而且,中国改变模式、保护环境正值世界经济发展放缓之时。

  紧接着,陆克文话锋一转,具体地驳斥沈大伟的“中国崩溃论”。沈大伟3月6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宣称“中国共产党统治的最后阶段已经开始”。陆克文说,就中国地方债务而言,所有这些中国地方政府欠的都是内债,而且按照债务占GDP比率计算,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低于美国政府的水平,中国政府有能力解决;就中国贫富差距而言,中国的地区收入差别是随改革开放由沿海到内地顺序自然形成的,“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将使中国西部省份获得较大优势;对国企改革来说,如果中国发展新模式成功,私有企业将在未来推动经济增长中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这正在发生;有观点认为,中国服务行业不可能像制造业那样,创造那么多工作岗位。陆克文用阿里巴巴[微博]的例子予以反驳。

  为什么要再次批驳沈大伟的“中国崩溃论”?陆克文5日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提问时说,“以建设性现实主义来实现中美共同使命”是他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新框架,沈大伟的论点则完全相反。陆克文称“中国崩溃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论点,尤其是在美国。

  陆克文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沈大伟的论点缺少逻辑基础。中国现在面对经济、环保、反腐等各方面挑战,沈大伟的结论假设这些挑战都是难以控制的,这是一种臆想。而且,这个论点忽视了中国最近35年来改革开放所积累的政策经验。以前的挑战也很巨大,但总体而言,这些挑战都处理了,也给中国带来比较丰富的应对经验。

  “在每一个我提到的领域里,中国政府都有足够的政治意愿、足够的处理这些有关中国长期发展模式重大问题的政策方向。”在4日的演讲中,陆克文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说,虽然什么时候能成功解决这些问题他并不知道,但“可以看到应对计划已经到位”。

  陆克文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部分美国政客已有相当的“反中”趋势,“中国崩溃论”的危险在于巩固这方面的偏见,对于未来双边关系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不过,美国政界的主流对中国还是有比较中立的立场。从他们的角度来讲,“中国崩溃论”也可能导致美方低估中国未来在区域内和全球范围内所起的作用。“所以,我必须表达我的不同观点,希望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美国的政界氛围。”陆克文这样表示。▲【环球时报记者 魏莱 郭芳】

文章关键词: 中国陆克文中国经济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辽宁新任省委书记李希:决不做太平官
  • 体育亚冠-国安出线 欧冠C罗破门皇马1-2尤文
  • 娱乐外围女造假扮明星 用微信群卖淫被逮捕
  • 财经养老金预计发放年数低于预期余寿8年
  • 科技中电信通报15起违规案:设小金库和嫖娼
  • 博客成都女司机为什么被男司机暴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80后男生毕业两年第七次考公务员失败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京津冀一体化破解北京虹吸效应
  • 刘光宇:楼市成交暴涨能持续几天?
  • 朱大鸣:股市大跌的四个深层玄机
  • 易宪容:A股暴跌为常态
  • 徐斌:改革牛与大水牛让股民脸变绿
  • 向小田:A股个别股票早已是地球顶
  • 叶荣添:半个月后迎接大盘8000点
  • 钮文新:A股远不到应当恐惧的时刻
  • 叶檀:对巴菲特看好A股不要太认真
  • 齐俊杰:经济还要回到房地产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