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五评房地产之二:借“地冷”打破土地依赖症

2014年07月14日 21:24  新华网  收藏本文     

  财税改革要趁“地冷”打铁--五评房地产市场变局之二

  新华社记者韩洁、南辰

  财政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土地出让金增幅仅为26.3%,远低于过去五个季度平均40%以上的增幅,尤其6月份增幅回落至7.3%。卖地收入大幅度跳水令“土地财政依赖症”再成舆论关注焦点。而刚获审议通过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让各界看到从根上治愈这一顽疾的希望。中央和地方应当抓住机遇,趁“地冷”打铁,借“地冷”倒逼财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

  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说了很多年,但见效甚微,近几年甚至有加重之势。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在2011年达到3.1万亿元高峰,2013年土地出让金收入超过3.9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近六成,“土地财政”已是名副其实的地方“第二财政”。对本轮土地市场遇冷,地方政府决不能再以救市为名“放水”托起地价,而应从病根入手,克服“土地财政依赖症”。

  地方之所以如此依赖卖地收入,深层次问题是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地方缺少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增长机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明确了房地产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消费税等税种的改革任务,以房地产税等为主的土地生财新机制和地方税收体系呼之欲出,能够彻底扭转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为地方提供新的收入机制。

  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落实尚待时间。面对稳增长、保民生的刚性支出压力,地方财政支出压力确实很大。因此,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需要组合拳配套。

  首先要先控制“土地财政”规模的急速膨胀。“土地财政”存在自然退出的过程,当前各地仍有相当规模的国有土地储备,因此要把握好改革节奏,抓住未来5年到10年的关键期,通过控制压缩政府征地范围,逐步降低土地出让收入比重。

  面对未来城镇化建设高峰期的大量资金需求,还应逐步放开地方发债,实现地方融资阳光化;规范土地出让金支出管理,推动纳入公共财政的盘子统筹使用;改革地方政绩考核体系,从根本上降低地方政府关联于土地财政的错位和短期行为,走出追求城建“大手笔”的误区。

  长远看,到2020年前,伴随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体制关系理顺,一定能从根本上筑牢制度根基,促使地方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症”。(完)

 

文章关键词: 新华社五评房地产土地财政依赖症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被曝为郭振玺密友
  • 体育德国加时绝杀阿根廷夺世界杯第4冠 视频
  • 娱乐李小冉曝秦海璐怀孕:她身体有特殊情况
  • 财经住建部秦虹: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有三风险
  • 科技揭秘《万万没想到》:从工地走出的叫兽
  • 博客博导被指诱奸女生令人悲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分拉开400多名 北京中考被加分刺痛(图)
  • 钮文新:中国资本项目开放没准备好
  • 王海滨:房子限购 既然错了就错到底
  • 叶檀:林毅夫张维迎先生之争让人失望
  • 李锦:上海将出现大量国资不控股企业
  • 余丰慧:拿什么还4.2万亿到期地方债
  • 麒元:国际资本最后的盛宴
  • 江濡山:部委干部都求央视主持人办事
  • 徐斌:“大印钞”时代无流动性危机
  • 陈思进: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离谱
  • 王海滨:大部分死扛的房产商将会扛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