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农村衰落和空心化是城镇化面临的新问题

2014年07月14日 15:01  一财网  收藏本文     

  党国英:农村衰落和空心化是城镇化面临的新问题

  党国英解释说,城镇化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是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的必要基础。

  改革开发30多年来,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而过度追求大城市扩张的偏向,农村的衰落和空心化成为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7月13日,在“新城镇•新乡土”沙龙上,社科院农发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党国英解释说,城镇化的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城镇化是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的必要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最近15年,我国城镇化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官方数据,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比上一年提高1.1%。其中,“人户分离人口”达到2.89亿人,流动人口为2.45亿人。“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7%。

  党国英说,尽管大城市现在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是这并不影响人口义无反顾的由农村走向城市。之所以如此,就在于城镇化规律。

  一是,人口空间布局的变化。农村廉价劳动力涌向城市,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核心秘密”。

  二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也就是农业比重的下降,工商业比重不断提高。这是经济规律的基本趋势。

  三是,社会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由自给自足、宗法自治的传统体制向民主自治转变。

  由于过去城镇化发展模式的粗放,直接导致中国的城市化面临诸多问题,“大城市病”严重。

  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这就要求中国需要走符合中国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理。党国英说,各地要根据地域优势,发展城镇特色,包括城镇文化、建筑风格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形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的城镇化格局。

  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要缓解大城市过分膨胀的状况,户籍制度改革开始向小城镇倾斜。中央已经要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30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到“小城镇,大问题”,发展小城镇也一度成为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重要路径。党国英认为,过度追求大城市扩张的偏向,农村的衰落和空心化成为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

 

文章关键词: 党国英农村衰落城镇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央视主持人芮成钢被曝为郭振玺密友
  • 体育德国加时绝杀阿根廷夺世界杯第4冠 视频
  • 娱乐李小冉曝秦海璐怀孕:她身体有特殊情况
  • 财经住建部秦虹:中国楼市不会崩盘 有三风险
  • 科技叫兽易小星:长在互联网 成功后彷徨
  • 博客博导被指诱奸女生令人悲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3分拉开400多名 北京中考被加分刺痛(图)
  • 李锦:上海将出现大量国资不控股企业
  • 余丰慧:拿什么还4.2万亿到期地方债
  • 麒元:国际资本最后的盛宴
  • 江濡山:部委干部都求央视主持人办事
  • 徐斌:“大印钞”时代无流动性危机
  • 陈思进:经济学家们怎么会错得离谱
  • 王海滨:大部分死扛的房产商将会扛死
  • 曹凤岐:IPO改革“恐惧症”
  • 张炎夏:房价太高论纯是皇帝的新衣
  • 李大霄:为什么现在可以买股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