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专家预警地方债四大问题:偿债依赖土地批租上升
地方今年偿债2.4万亿元
财政部称属“压力最大年”
陈益刊
今年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这是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作出的判断。他称:“一方面,短期内偿债压力较大。今年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化解债务压力较大。”
在财税改革顶层设计出台渐进之时,财政部官网9日发布了王保安今年4月18日在2014年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保安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特点以及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财税改革任务。
偿债压力最重一年
王保安透露,今年到期需偿还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是偿债压力最重的一年。
根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按照上述偿债比例,今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为2.4万亿元。
王保安称,在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地方债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化解债务压力较大。
按财政部的测算,地方政府未来三年(2015年~2017年)偿债比重分别为17.06%、11.58%和7.79%。
地方政府偿还债务高度依赖土地出让,而近期楼市低迷,土地出让金的稳定性也考验着地方政府。
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2年底,11个省级、316个市级、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金偿还的债务余额约3.5万亿元。
除了依靠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还通过代发债券、国企经营、融资平台收益等方式来偿债。
此外,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提到,允许平台公司发行部分债券对“高利短期债务”进行置换,以及允许平台公司通过发行债券用于“借新还旧”。
2014年有1000亿元的城投债券到期兑付。
根据审计署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中通过企业举债4590亿元。上述政策有利于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尽管如此,地方债务利息负担重。例如2012年借助企业信用通过融资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等融资年化利率达8%,通过“影子银行”等融资成本更高,如信托融资的年化成本大多在10%以上(最高24.4%),政府回购融资年化综合成本大多在20%以上(最高42.4%)。
“产能过剩和地方政府债务积累过快是中央最为关注的两大问题,而且这两方面有可能连带出现金融危机。”王保安称。
金融、房地产风险逐步显性化
“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使得部分行业、企业、地区经济运行比较困难,同时金融、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的一些潜在风险也在逐步显性化。” 王保安说。
王保安分析了当前经济运行中的四对矛盾:第一,保持一定增速与去杠杆、去产能、去泡沫的矛盾;第二,调结构与创新驱动严重不足的矛盾;第三,大学生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第四,流动性泛滥与“钱荒”突出的矛盾。这几个矛盾的存在说明推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经济正面临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其中包含重大改革主题。”
同时,王保安将当前我国面临的问题归结为“四高四低”,即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率、低效益、低科技含量。
此外,王保安分析称,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正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三产业转变,而我国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二产要低,短期内难以完全弥补第二产业增速回落带来的影响。
财税体制怎么改
根据财政部网站信息,王保安分管财政部的综合司、社会保障司、金融司、财政科学研究所(下称“财科所”)等。
其中,综合司负责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财科所则被认为是财政部的智囊团。
6月6日,中央深改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讨论已久的财税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出台渐近。
三天后,财政部网站发布了王保安今年4月份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讲话稿。
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王保安称,本年度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改革可以总结为“六改一清”。“六改”涉及增值税改革、消费税扩征、资源税改革、环境保护费改税、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和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一清”是指清理地方税收优惠政策。
在中央和地方财、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未来将适当上移并强化中央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中央直接履行事权的比重,把中央应承担的事务管起来,减少委托事务。
同时,相应调整中央地方人员机构、财政支出责任和保障机制,做到财力责任与人员机构配置相统一,从而大量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对地方的干预。
此外,中央和地方未来在税种上会再次划分,以保持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
2014年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减少三分之一,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同时,建立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013年6月底地方债余额未来偿债情况
偿债年度 | 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金额(亿元) | 比重 |
2013年 | 24949.06 | 22.92% |
2014年 | 23826.39 | 21.89% |
2015年 | 18577.91 | 17.06% |
2016年 | 12608.53 | 11.58% |
2017年 | 8477.55 | 7.79% |
2018年及以后 | 20419.73 | 18.76% |
合计 | 108859.17 | 100% |
资料来源:审计署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