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博
0

新闻

  • 行情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楼市症结在市场化不彻底 政府是高房价真正受益者

2014年02月21日 14:55  《第一财经周刊》  我有话说

  这个市场所衍生出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市场化不彻底引起的。

  观察者|李洋

  王石[微博]说:2014年楼市非常不妙。

  他过去不止一次提到类似观点,但这一次在他提到的同时有很多并发事件,比如李嘉诚对京沪两地房产的抛售和对A股的继续坚持,像是“内地楼市已出现过热风险”的警告,与此同时,一向对房价非常乐观的任志强[微博]也在最近表达了颇为谨慎的观点,他提醒说今年楼市涨幅不会超过7%。

  早在去年12月,北京等地二手房交易量下降就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在整个春节期间,据统计90%的城市交易量均出现了下滑。成交量与火热的拿地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其实,这个设问本身可能就存在问题。假如你现在提到香港、伦敦或者任何单个城市,出现上涨或者下跌的可能性是可以探讨的,但中国市场如此巨大,并不存在一个普遍的走势,因为各地情况是如此不同。比如,一些城镇眼下甚至出现了给公务员摊派卖房的情况,以消化当地大片的库存;而另一些城市比如苏州刚刚提出对商业地产也要严格调控:三年内不得销售、抵押和转让,在提高新建商业房地产项目货币资本金的同时,还全面禁止“售后包租”。

  不过,我还是劝你听一下类似的告诫。中国楼市已经维持上涨了十多年,几乎没有什么产业会一直红火下去,它们都会从经历出生、成长到衰退的循环和调整。

  中央政府用一刀切的方式干预房地产市场,但各地的差异显然是无法抹平的;它尝试把土地和住房市场划分成若干种类型,导致其中产生了种种不畅和腐败;而把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更不是一个什么好主意。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乱到了一定程度。

  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它还谈不上是个市场—一直以来,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太重,并且非常糟糕的事情是,政府一直都在试图用一个药方解决所有问题。这也导致房地产业的问题层出不穷。

  眼下我们谈到部分地区可能会在这一年出现严重的泡沫,就是一个直接恶果。

  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过去一年又把重心重新转移到一二线城市,它们在过去几年的一二线市场调控过程中,在三四线城市遗留下了大量库存。一个传说是一些地方银行正在计算最坏的情况。

  在一个真正的市场,产品价格最终会停留在供需平衡的最佳节点上,买卖双方都会意识到这是一个波动的市场,而风险需要自担。

  就像打嗝吐痰、说话大声的中国人在国外会受到老外歧视—假如你多年后再去看,这个现象一定就会减少很多,人和市场都存在自适应,会通过遵守文明准则和商业契约逐渐融入一个普适标准的环境。

  房地产市场则缺少一个适应的过程,政府一直插手过多,让参与其中的角色都产生了错觉。

  假设中国房地产业是市场化的,它就不会简单地在市场下行过程中政府“救市”也不会在上升过程中人为控制,市场的主体会做出判断:地产商应该有赔有赚,投资者也是一样对风险自知。

  如果地产作为投资品的价值风险没有被政府掩盖,而是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富人或许就不会疯狂囤房,因为像他们所做的所有投资一样,在一个价格能够波动起伏的市场,他们也会介意其中的风险。

  吴敬琏说,2014年中国经济还是会非常困难。他认为争论房地产是否应该作为支柱产业是计划经济的思维,能赚钱的产业都是好产业,如果央行[微博]还要大量印发钞票,房价还会继续上涨。

  你要问2014年地产到底怎么个走势,这还得看这个产业中话语权最强的人—毕竟政府垄断了土地,并通过低价收地、市场价拍卖的方式获取巨额利润,高房价中的60%到80%都进入了政府的腰包。

  它如何定位自己,是这场游戏里唯一的变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欢迎发表评论

发布
  • 新闻外电称奥巴马将见达赖喇嘛
  • 体育詹皇33分热火胜雷霆 哈登39分火箭负勇士
  • 娱乐第六代导演路学长因病去世终年49岁 调查
  • 财经中石化如意算盘:引入民资后可做文章很多
  • 科技专家称电信联通涉垄断处罚或不了了之
  • 博客方舟子:不要轻信最强大脑“超能力”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被曝连坐制惩罚学生 考研成绩查询
  • 巫山喜雨:主力反复震荡蕴藏何种玄机
  • 肖磊:未来货币是黄金还是比特币
  • 江濡山:面对台湾 做残缺的中国梦
  • 姚树洁:被老婆害死的高级法院院长
  • 叶檀:政府不必管哪家企业该倒闭
  • 罗慰年:凤姐的洗脚经 新移民典范?
  • 唐钧:养老金改革千万不要盲人摸象
  • 刘杉:人民币没有贬值逻辑
  • 李迅雷:城镇化均衡观念下的非理性
  • 袁一泓:香港楼市没有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