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月24日讯(记者 姚慧婷)近年来北京城市发展带来的交通、人口等压力不断增大。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长郑新立近日在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这是因为行政壁垒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如果把轨道交通修到固安、香河等地,城区人口就会很快疏散开,三四环以内过高的房价也会很快落下来。”
北京到底有多堵北京市交通委日前发布2013年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称,2013年出行量的增加和机动车增长,直接导致了交通拥堵情况进一步严峻。2013年工作日高峰时段属于轻度拥堵等级,但距离中度拥堵指数的门槛儿只差了0.5,同比增长了4.2%。
换句话说,2013年北京平均每天堵车1小时55分钟,比2012年工作日日均拥堵时间同比延长了25分钟。
郑新立称,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按照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型城市不同情况,实行有区别的户籍管理政策,引导新增的城市更多的向小城镇和中小城市聚居。未来中国城市化,将会在三个层面同步展开。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含以广州为中心的长三角,还有珠三角。
他认为,三大都市群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甚至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增长极。大城市和农村之间,要打破城乡和区域之间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壁垒。
“北京市现在形成了繁华的都市,周边被贫穷的农村所包围,原因是行政壁垒阻碍了要素的自由流动。如果把轨道交通修到涞水、涿州、固安、香河、三河这些离城市一二十公里的地方,城区内过度密集的人口很快疏散开,三四环以内过高的房价就会很快落下来。”他说。
郑新立举例称,如果从三环路驾车往外开半个小时,房价就会从每平方米三四万降到只有五六千。因此,他认为要打破行政壁垒,让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这样既可以缓解北京市交通压力、人口压力,抑制城市房价上涨状况,又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郑新立透露,北京市计划向周边地区转移五百万人,对京津冀地区布局、规划、统一负责,打破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打破省市之间的界限,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德国讨厌大城市,往往以工厂为依托,形成十万人规模的小城镇,人们步行上下班。住在那里,没有噪音、雾霾的干扰、没有交通拥堵问题,空气非常清新,何必往大城市挤,”他说:“穷奔城,富奔乡,这句话有道理。”(中国网财经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