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栏】收入分配体系畸形是中国社会之痛
本报记者 孟俊莲 北京报道
清华方案打补丁
2013年是养老金改革的顶层设计年。在8月12日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率先公布《清华方案:中国养老金顶层设计》后,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内的其他研究团体也相继将方案提交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
《华夏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获悉,人社部正在内部传阅各个方案,并酝酿召集各个学术团体参加相关研讨会。而首个发布的清华方案,因延迟退休一节引发激烈争议,也在进一步修订完善。
延迟退休再引激烈争论
8月12日,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率先在媒体上公开了其关于养老金顶层设计的方案,共分三大战略问题,涵盖国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税、居民档案、领取年龄、困难群体就业、账户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并轨等内容。其中,第五部分中关于“从2015年开始逐步延迟领取养老金,2030年之前完成男女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的论述引起社会激烈争论。
8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撰文表示反对延迟退休,“最基本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人,无论男女,70%都不可能工作到65岁。一般而言,女的到40岁,男的到50岁,就会进入就业困难期;二是今后对于中国,压力最大的是就业问题,如果大龄劳动力不退出劳动力市场,青年人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唐钧称,如果青年人就业不会因为延迟退休者而受到影响,劳动力市场又有足够的就业岗位容纳他们,或者社会上能够有足够的创业机会,延迟退休可以推行,但是,如果大龄劳动力因为就业、收入的不稳定同时还要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心生怨恨,青年劳动力则因为就业机会缺乏同时体面的工作更难觅而满腹愤懑,从而超出经济社会的范畴,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乃至动荡,那么,就应免谈延迟退休年龄。
对此反对声音,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清华方案主笔人杨燕绥于8月20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回应称,大学生就业靠发展现代服务业,50-65岁老职工就近参与养老服务业,向改革要红利,停滞和倒退没有出路。而很多人实际上误读了清华方案中关于“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提法,延迟领取养老金并不代表延迟退休。
本报记者注意到,清华方案中称,根据精算原理,在平均寿命75岁的条件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应为60岁,约在2030年中国人均寿命可能达到80岁,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为65岁。而由于“目前我国男性职工60岁退休,女性职工50岁退休,艰苦岗位45岁退休”,因此“提高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势在必行,由此引领国民推迟退休”。
在“具体计划和实施步骤”一节,清华方案称,“第一,从2015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1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2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第二,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10年领取养老金。总之,从2015年开始,到2030年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可以看出,清华方案主张的是渐进式的“延迟领取养老金”,而非“一刀切”地延迟退休。杨燕绥在8月20日做客人民网[微博](21.790, -0.27, -1.22%)解读清华方案时也强调称,养老体制改革涉及人口结构、就业状况、人口收入、缴费基数、制度结构、管理办法、投资收益、经济系数、决策机制等多个横跨极大范围领域的问题,“不是算一笔账就能解决的”,而是一项非常系统的社会政策。
“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社会,这意味着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各个国家在进入这个时点之前必须做好准备。所以,我们才从现在开始提出延迟领取养老金,必须从现在开始做好准备。”杨燕绥表示,这是按照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统计得出的一个测算结果。这个结果可以作为政府决定政策时的一个依据。而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和退休年龄不是一回事,是两个概念。我们过去是单一的一刀切,随着老龄化,这个问题可以分开处理。
专家支持渐进式延迟退休
实际上,从2008年起关于延迟退休的争论就此起彼伏。
2008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曾在中国第三届劳动论坛上透露:“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当时,何平的一席话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人民网调查数据显示,77%以上的网友反对延迟退休。
2012年,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应延迟退休年龄已是必然趋势,将会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延退”再一次被提出,同样引发一边倒的反对声,调查数据显示,参于调查的96.98%的人直言“不乐意延迟退休年龄”。鉴于社会压力太大,人社部此后曾表态称,2015年前不会推出延迟退休的政策。
不过,在众多社会保障专家的眼中,在中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已经事实上进入老龄社会的背景下,延迟退休年龄却是必然的选择。
杨燕绥曾撰文专门阐述过该问题。她表示,延迟退休是世界大势,因为随着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加剧,退休年龄必然会往后推移,欧美大部分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在65岁以上,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退休年龄过于年轻。中国的退休制度始于1951年,形成于1978年,当时的人均寿命和劳动环境,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延迟退休是必然要求,“根据全球普遍认可的精算规律,退休年龄应该比人均预期寿命早15年,即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为80岁,那么最合适的退休年龄就是65岁。”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微博]8月19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延迟退休是目前解决养老压力很有效的一个措施,国际上有多个国家均采用过这种方式解决养老难题。如美国多年前就将退休年龄从65岁推到了67岁。
他表示,在中国实施延迟退休的可行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释:一是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人的寿命延长了,劳动能力相应大大提高;二是从必要性的角度来说,现在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参加工作的年龄比过去增加了,进入工作岗位后刚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其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效的结合,此时就让其退休,这对于知识和人才是一种浪费;三是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劳动力呈缩减趋势,而养老压力非常大,延迟退休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
那么,怎样实现延迟退休呢?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一刀切”政策肯定是行不通的,只能采取渐进式的方式进行。
王绪瑾称,可以采取自愿弹性选择的方式,想提前退的,允许提前退;不想提前退休的,可以正常退休,“但一定要注意对公权力有所约束,不能让自愿原则变异,一定要将是否退休的权力交在劳动者手里。”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认为,大家对延迟退休年龄有误解,“延迟退休年龄不是瞬时举措,而是历史的、渐进的过程,即用几十年时间把男女退休年龄提高到一个适中的水平。例如,用50年时间提高5岁,大概10年提高一岁,一年也就提高一两个月。”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