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政府部门曾经甜言蜜语招商引进的30多家民营企业,如今为何遭到政府的驱赶?浙西南山城上演的这幕国企吞噬民企的大戏——究竟是为了产业转型还是为了政府牟利?
文 本刊记者 薛子进
盛夏的丽水酷热难耐。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位于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市近几年的气温持续攀高,几次位列全国之冠,甚至超过有“火炉”之称的新疆吐鲁番。
此刻,与这灼热的天气一样,丽水天宁工业区微电机园区的几十家小微民营企业经营者心急如焚,他们正面临着一次艰难的生死抉择:政府有关部门要求他们搬出租用多年的厂房,搬离期限近在咫尺,不得延误。
政府突然换“东家” 数十家民企遭到驱赶
“让我们30多家民营企业搬离微电机园区是丽水市经信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一个阴谋。”一位企业主告诉《法人》记者,微电机园区归属丽水市全国资企业——南城建设有限公司(下称“南城公司”)所有,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建有10多栋标准化厂房,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当地政府建设该园区的初衷就是引进和扶持小微企业,为他们提供标准化厂房和优质服务。
据介绍,经过政府多个部门的招商,先后有30多家小微民企进入微电机园,这些企业的性质主要分为生产制造和商贸仓储两类,占满了园区内全部外租厂房。南城公司不但提供每平方米5元-9元的优惠月租,而且郑重承诺:你们在这里慢慢发展,只要你们不走,我们是绝对不会赶你们走的。
正是这份真诚的承诺和诸多优惠条件,使得这些民企放心地入园创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同时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可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2011年10月9日、2012年4月24日,丽水市经信委先后两次发出公告,因租赁到期,限令微电机园区内所有企业租户必须搬离,同时决定调整租金每平方米月租为15元-18元。
随后,市经信委经常派工作人员到园区内,用各种方式驱赶租户企业,有时甚至惊动警方到场处理双方的纠纷。
“无奈之下,我们27家企业签字盖章,联名向市政府反映了这一情况:我们几年来一直是与南城公司签租,合同一年一签,什么时间‘东家’南城公司突然变成了市经信委?怎么换了东家突然就变脸赶人走了?怎么换了东家月租金就突然提高了一倍多?”一位企业主在接受采访时,几次站了起来,无法抑制愤怒。
一位政府人士向《法人》记者透露,微电机园区已变更为绿谷信息产业园的一部分;市经信委于去年底独家注资350万元,成立了绿谷信息公司,负责园区的招商、改造、管理、服务等事项。“现在经信委另有打算,态度会很强硬。”该人士说。
有些民企扛不住了,不情愿地退出了园区。剩下的27家小微民企决定就“搬迁一事联名呈报”,上书各级政府:“我们要生存,要续租厂房,不希望苦苦经营十几年的小企业因此而消失。希望各部门领导给予我们一个安心的发展空间”。
国企驱赶民企上演“蛇吞象”
“一家刚成立的国有公司才俩半人,注册资本才350万元,比我们的实力差远了,凭什么赶我们走?”这些民企经营者对此愤怒的表示:这不是“蛇吞象”吗?
“蛇吞象”这个说法是有一定根据的。
绿谷信息公司总经理陈杰告诉《法人》记者,他们是市经信委独资350万元的下属国有公司,现有工作人员5个,还在申请扩编招人。
据调查,27家民企共有注册资金4000多万元,员工1100多人。其中仅固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一家的注册资金就高达1018万元,员工上百人;另外,徐盛堂食品有限公司、绿谷生物有限公司、万达商贸有限公司3家民企的注册资金分别均为500万元,也都远超过绿谷信息公司。如果再加上已经被“赶走”的其他企业,注册资金和员工数量会更多。
其实,27家民企的实际投入远远高于注册资金。
仅以龙兴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下称“龙兴耐火”)为例,该企业注册资金是100万元,引进先进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已超过600万元,并投入200万元完成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
一位知情人透露,绿谷信息公司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吞噬”民企了——凯莱特管业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有员工近百名,今年1月被迫搬出微电机园区。原租用的2栋厂房,已经被绿谷信息公司改用作网上商店的发货仓库。
知情人还特别强调,这家公司并不在27家上书的民企之中。
“绿谷信息公司原来就是开网店的一个公司,组合大家开网店”,27家民企在向市政府反映情况的《联名呈报》中尖锐地质问道:“现在30家企业(最后盖章确认为27家,本刊注)远远强出将来开网店的企业,我们30家企业也能解决就业员工1000多人,纳的税我们想也会远远高出绿谷什么公司,经信委为什么就要我们搬走给你后来的企业”?
为产业转型还是为政府牟利
丽水市政府网站显示,市经信委是由原先的招商局和中小企业局组合而成,绿谷信息公司是其唯一的下属企业,注册资本350万元全部为国资。
2011年12月9日,丽水市政府批复同意设立绿谷信息公司,并规定其性质:“主营业务为信息产业园管理、信息产业政策咨询、服务管理、产业投资、融资”。
绿谷信息公司陈杰总经理也一再向《法人》记者说明,自己公司接管微电机园区的程序合法:根据市政府会议纪要,南城公司向市经信委移交微电机园区管理权协议,还有经信委的内部通知:“园区其所有管理、经营权由绿谷信息公司管理”。
“对方(指27家民企)有误解,认为我们是为了房租获利”,陈杰解释道:“我们公司其实是为了园区产业的转型”。
这些民企业主并不认可陈杰的说法,他们认为市经信委就是要通过下属公司牟利,通过行政手段取得微电机园区的经营管理权,绿谷信息公司没做任何投入却突然把租金提高了一倍多。南城公司管理微电机园区的时候,园区整个租金一年约400万元,市经信委只是贴个公告就把租金翻倍了,这其实就是打着所谓信息和转型的旗号,向开网店的人转租厂房吃差价,不但坐享其成,而且是坐收渔利。
为了证明市经信委吃房租差价谋利,知情人算了一笔账:南城公司原收年租金共计400万元左右;市经信委提高厂房租金后,预计年收租金900万元左右;可是,市经信委按协议每年只付给厂房的实际房东——南城公司300万元,这其中竟有600万元的租金差价!
有人在丽水论坛上对此挖苦道,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的市经信委,充其量是个吃差价的“二房东”。
也有民企反映,原有每平方米5元-9元的月租金确实比周边厂房的租金低一点,但是市经信委公告每平方米15元-18元的新租金后,就将周边的厂租哄抬到每平方米20多元,造成不少企业租户叫苦不迭。
“事实上,微电机园区的有些民企已有心理准备,表示愿意接受租金的适当提高,但奇怪的是,市经信委却一口回绝了加租的想法,只是强烈要求原有企业必须全部搬走。”多位企业主对此表示不解。
政府究竟是何意图
2011年2月25日,丽水市政府作出《市区企业隶属关系调整工作专题会议纪要》,其中第二项涉及到27家民企搬迁问题:“天宁工业区标准厂房产权仍归丽水开发区管委会所有,对已迁离企业的标准厂房要予以收回,适当改造后提供给软件产业企业应急使用,今后的日常管理由拟设立的软件产业园管委会负责。
记者注意到,这份纪要中只提到“对已迁离企业的标准厂房要予以收回”,并没有对不愿迁离或未迁离的企业做任何安排。纪要还特别规定园区的标准厂房所有权不变,软件产业园区管委会只负责管理。市经信委和南城公司的移交协议中也说明,南城公司保留标准厂房的所有权。
有知情者透露,南城公司的人对市经信委取得园区管理权也有看法,租赁厂房的民企这么多年来一直照章交租纳税,可是现在的管理者却驱赶所有原租户,大幅提高租金,致使矛盾激化,原有的租金也收不上来了。
27家小微民企的联名上书引起了市政府领导的关注,丽水市市长王永康先后两次批示。
据了解,2011年9月1日, 王市长第一次批示:“请经信委会同开发区,可研究开辟规划中小企业园,统一规划,多建标准厂房(开发区建设或规划好企业自建),绝不能为传统意义上的一企一个小院子,要使中小企业共享一个园区,共享一个大院子”。
2012年月19日,王市长第二次批示:“请经信委牵头协调帮助!要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为中小企业来工业园扶持。”
获悉市长的两次批示后,上书的民企非常高兴,他们认为市领导非但没有立即驱赶之意,反而说明要先建好中小企业园区,建好标准厂房后才考虑搬迁。这充分体现了市政府领导关心小微企业的难处,给了企业一条过渡的活路,也说明市政府在执行、落实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态度和决心。
然而,丽水市经信委对待微电机园区27家民企的态度,却与王市长的指示精神背道而驰,其2012年4月24日发布的搬迁公告即可见一斑,其中虽有鼓励提前搬离的奖励措施,也有对付不愿搬离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搬迁,未经许可继续留在租用厂房生产经营的企业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强行搬离”。
这一做法立刻引来27家民企的强烈不满。有人讥讽道:“市经信委主管招商局和中小企业局,现在招商却成了驱商,中小企业局应该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现在却成了我们的仇家。”
搬迁企业面临生死关头
经了解,丽水市中小企业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已经列入市开发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市经信委副主任潘隆生证实了中小企业园正在规划之中:“开发区有土地,但政府建标准化厂房没有那么快,需要有几年的过程”。他特别强调,市经信委没有采取强制手段,一直在和原有租房企业做工作,对提前搬离的企业给予减免租金的奖励,同时为没有搬离的企业提供租赁厂房的信息。
“这话说得好听,可我们现在搬到哪里去?”一位企业主仍然忧心忡忡。他告诉记者,27家上书民企中,最早入园的一家企业已有10年,其他民企也都入园创业数年之久,无论是就业还是纳税方面,都为微电机园区的繁荣、为丽水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事实上,对于这次搬离,绝大多数企业都表示困难重重。
歌德电机厂已经历了3次搬迁,都是因为城市工程改造需要搬迁,工厂不得不搬,但每次搬迁都对工厂的生产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和损失。好不容易搬到政府的微电机园区,不再涉及到什么市政工程,老板放心了——这是最适合生产小电机企业的工业园区,终于不用再搬迁了。可如今事与愿违!
龙兴耐火公司则形容这次搬离为“不啻是个噩耗”。该企业3个创始人均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拥有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位。2000年,他们毅然放弃大型国企的优越工作,回到故乡创业,投巨资引进先进设备,拼力度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我们企业可以度过全球金融危机,却度不过丽水市经信委要求的搬离。”人们只有到龙兴耐火企业的现场才能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台成型用等静压机仅单机就造价180万元,占地150平方米,深3.5米,基建安装工程费50多万元;另一台烧成用高温梭式窑50万元,基建安装费15万元。而且这些设备都是固定安装一次性使用,如果拆装只能报废,这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龙兴耐火公司的一位老板说自己真的想哭:“搬哪里去?怎么搬?我们只有死路一条。”
鸿达利食品有限公司是2007年入园的,设备投资100多万元,装修厂房70多万元,现有员工近70人。目前临近中秋,企业正忙着加班加点生产月饼,生怕耽误了节前旺季的销售。
“不加班不行,我还有70多万的银行贷款等着要还呢”,鸿达利的负责人发愁地说:“最困难的是企业QS证,需要申报、审核、出图、论证、专家现场审核验收通过后才能发证,如换场地就必须重新走一遍上述程序,耗时耗钱”。QS是食品“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带有“QS”标志的产品就代表者经过国家的批准,否则不得出厂销售。
同样遭遇的企业还有一草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新审批一个QS证需要很长的时间,没有QS证就不能生产,好不容易建立的市场就会毁于一旦。
最让人同情的是绿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农业部批准的生物农药创新性生产企业,也是浙西南首家植物源农药生产厂家。
该企业经过10多年艰苦的努力,终于研究创造出3个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植物源农药,并拥有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产权。这对于有浙江绿谷之称的丽水市来说,无疑是个福音,因为该企业的产品有利于丽水地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丽水市开发区为留住绿谷生物这家企业,免去其30个月厂房租金,并要求一定要留在丽水。面对搬离,绿谷生物曾表示提高租金也行,或者绿谷信息公司出多少租金我们同样出,但遭到市经信委的无情拒绝。
绿谷生物要迁址,必须向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报批迁址手续,所有证件必须到工信部和农业部重新办理,这个过程至少要一年多时间,没有审批就不能生产,其间经济损失至少100多万元,设备拆装、厂房装修等损失也在50万元以上。如果没有合适的场地,企业就会马上停产,损失更是无法估量。
“当初在政府招商引资的郑重承诺之下,我们这些小微企业相信政府不会说空话才决定入园创业的,才放心投入大量资金装修,进机器设备,招聘培训员工,可如今怎么办?”面对市经信委的必须全部搬离的举措,27家企业虽各有不同的苦衷,更有相同的难处:
其一是企业在微机电园区发展多年,现有员工大都在附近居住,如果搬离到其他地方,企业可能面临重新招工和重新培训的情况。
其二是厂房装修和生产设备拆迁费用很高,特别是像龙兴耐火公司一次性使用的设备,拆掉就不能再次使用,损失会更大。
其三是企业如果搬离后将面临过渡性停产或直接破产,企业已经签订的合同如何履行?大笔贷款如何偿还?
其四是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厂房,只能破产倒闭。龙兴耐火公司也在寻找新厂房,但看过的厂房净空高度都不足5米,设备根本进不去。鸿达利、一草堂和徐盛堂食品3家公司寻找新场地,必须符合QS证的要求。绿谷生物对生产场地的标准则更高了,已经到了国家部委审批的层面上。
大盟机械厂是为美国博雷公司配套企业,在《无法搬迁厂房情况说明》中提出一连串质问:“厂房如何安置?设备如何搬迁安装?费用如何解决?技术人员如何招聘和培养”?
《法人》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大盟机械厂一家的意思,它表明了大多数面临搬离企业的心声。市政府中同情人士担忧,如果有企业因搬离而破产倒闭,1000多员工中有多少人会因此失业?这已经不是减少纳税的经济问题,而是失业多少的社会问题。
政府与企业为何陷入僵持状态
记者再次来到微电机园区,这里有些清冷,几家企业已经搬离关门了。
还有20多家没有搬离的企业怎么处理?
丽水市经信委的态度似乎很坚决:“微电机园区中的原企业租户已有10家搬离,自己下属的绿谷信息公司也已经引进一家企业,有意向在谈的企业5-6家。对于还没有搬离的企业,我们双方就是租赁关系,租期到了,厂房如何使用和给谁使用是我们的权利,有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2012年8月7日,绿谷信息公司已将绿谷生物、鸿达利等5家拒绝搬离的企业告到莲都区法院,但至今没有立案受理。
这场被27家企业租户形容为“蛇吞象”的搬迁纠纷,当事双方都进入胶着状态。
27家企业中有的不愿搬离,有的是不能搬离。面对市经信委不断的驱赶和可能的法律诉讼,如果不搬,企业还敢增加投入扩大发展吗?有个别企业扛不住压力,只好被迫选择迁出。
“这些问题,并不是丽水市经信委一纸简单的公告所能解决的,这是一个如何看待小微企业的战略问题。”浙江大学一位教授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指出,在这次搬离事件中,27家企业提到最多的是“丽水市经信委为什么与国家对小微企业的扶植政策背道而驰”的质疑。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与国企和大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型企业遭遇的打击更大。但是,我国小微型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浙江为例,有资料显示截止到2012年1月,全省共有小微企业56.9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7%,有1100多万人在小微企业中工作,创造了全省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6.3%。
据其介绍,如何积极地保护和扶持小微企业已成为国家和各地政府的战略方针,仅今年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
2011年10月12日和2012年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研究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通过落实各项税收以及改善小微型企业经营环境等措施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2012年3月28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2012年4月20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再创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就破解小微企业眼下面临的融资盈利难、提升发展难、成功创业难等再出一揽子扶持政策。
为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浙江省工商局、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共同制定出台了关于免征小微企业注册登记费、年检费的政策。
“我们怎么也不明白,国家和省政府出台这么多的政策和措施,想尽方法积极保护和扶持小微企业,可是作为专管中小企业的丽水市经信委,为什么非要给原本健康发展的小微企业制造困难?为什么非要与国家和省政府的政策背道而驰?”一位企业主在握别记者的时候,仍然禁不住自言自语。
与民争利是市场经济大敌
与民争利的市场经济,破坏了平等、自由的竞争规则,也破坏了市场经济本身
文 刘兴成(律师、财经法律评论员)
丽水市政府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及下属国企绿谷信息实业有限公司发出公告,驱赶天宁工业区微电机园的30多家民营企业,上演“蛇吞象”的闹剧。这是政府部门及其国有企业与民争利的典型案例,也是当下中国经济现状的缩影。
依法为民着想是出路
微电机园区本属于丽水市另一家国有企业——南城建设有限公司所有。地方政府建设微电机园区的目的,是引进和扶持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的厂房和优质的服务。南城公司在向小微企业收取优惠月租的同时,郑重承诺不会把入园企业赶走。
绿谷信息公司经合法程序接管了微电机园区。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绿谷信息公司在承接南城公司权利时,也应当承接南城公司的义务,给入园企业续租厂房并按原来的优惠价格收取租金。
如果政府真的要实现产业转型,首当其冲的做法是开辟和打造一个新型的产业园区,提供配套条件和服务,吸引新型企业进入新型园区。
如果政府一定要在微电机园区完成产业转型,可供政府选择的第二个做法是,政府新建一个与微电机园区条件相当的园区,由政府承担成本,帮助原来在微电机园区的企业搬迁到新的园区,再让新型企业进入微电机园区。
与把原来的入园企业赶出去的粗暴做法相比,以上两个做法体现了政府为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着想的初衷,在效果上是合法而又减少矛盾的解决问题之道。
放着合法而又减少矛盾的出路不走,由政府部门贴个公告,再换个国企进行操作,把微电机园区原来的入园企业赶走,向新入园企业涨一倍收取租金,政府部门及其国企每年坐收600万元的租金差价款,从本质上讲,这就是打着产业转型的旗号,与民争利。
政府及其控制的国企与民争利,就像裁判员亲自下场比赛。裁判员兼运动员肯定能得第一,但比赛规则不公平,以后的比赛就无法进行下去了。与民争利的市场经济,破坏了平等、自由的竞争规则,也就破坏了市场经济本身。
林毅夫的预测是对的
如果丽水市政府部门及绿谷公司执意赶走原有入园企业,赤裸裸地寻租,不仅损害了丽水市的投资环境和经济秩序,而且为官民矛盾火上浇油,无端制造社会不和谐与不稳定因素。
一旦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不好、社会不稳定,除无法吸引新的投资外,还会将原有的投资企业吓跑,这势必引发当地经济衰退。当地经济衰退后,政府有可能为保障财政收入,加大收取税费的力度,进一步挤压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会继续恶化投资环境和经济秩序,形成投资环境与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丽水市政府部门及国企的做法,不是作为民营经济第一大省浙江省的传统做法,却是中国经济现状下的典型做法。众多经济学家正是担忧中国走不出投资环境和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难以回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中来,而对中国经济前景看淡。
与大多数经济学家相反,世界银行(微博)前高级副行长、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林毅夫对中国经济做出非常乐观的预测。林毅夫认为中国大陆有能力维持20年8%的经济增长率;到2030年时,大陆的人均收入可以达到美国的50%。
经济学家做出预测或判断,是有假定或前提条件的。林毅夫预测的前提条件是,中国政府能够解决收入分配、金融结构、政治腐败等问题,中国经济能够享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曾经联合编著发布了《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提出中国须进行深层次改革,转变发展与增长模式,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作为世界银行的高级副行长、世行成立以来首位中国籍的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不可能不参与和影响《2030年的中国》的编著。
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猛烈抨击林毅夫,但林毅夫的看法与大多数经济学家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大多数经济学家假定中国维持现状,不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转型,因而中国经济前景堪虞。而林毅夫的假定是中国能够实现《2030年的中国》,因而中国经济前景光明。
如果中国能够在十八大后朝限制权力、自由市场、依法治国、民主政治的目标迈进,让国人共享制度红利,就会将13亿人民的勤劳和创造潜力再次激发出来,中国经济一定能够进入科学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典型的与民争利将会成为特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