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经杂志封面文章:通钢罪人(3)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5:06  《财经》杂志

  在陈国君重新上任通化钢铁总经理之前,危险气息已经弥漫,但作为谈判代表的陈国君并未知觉。

  7月24日当天,聚集抗议的人群中有人分发雪糕、矿泉水和长白山烟。中午,案发现场的食堂正常开餐,来者免费。如此有组织的群体行为,绝非普通职工所能企及。

  陈国君只身被围困殴打,吉林省副省长王祖继坐镇指挥的武警公安在长达10余小时间竟未能将陈国君救出。直到吉林最高层多方权衡,最终被迫在7月24日晚9点多,宣布建龙集团“永久”退出通钢。抗议人群方逐渐散去。此后,通钢厂区迅速大规模地燃放烟花。

  抗议事件结束仅一个小时后,通钢停工的八个高炉全部燃起了火焰,开始复工生产。在7月26日,通钢生铁产量达14916吨,型钢材2100吨,均创历史新高。

  回溯2005年建龙重组通钢之初,在通钢集团15.7亿元改制成本中,有5.7亿元是用于职工买断身份的经济补偿金。因无力支付,通钢以股抵债的方式将参与改制员工所获经济补偿金转换为所在子公司的股权,而高管人员则获得9990万元奖励转为通钢集团约2.56%的股权,仅安凤成一人即有3000多万元的股权安排。

  但这个9990万元奖励计划的实施,并未按照国资委文件所要求的那样,递交职代会表决形成决议。而是由管理层私下里完成了这一手续。除此之外,无任何职工再有机会在其中持股。通钢的职工对这一奖励计划至今亦不甚清楚。

  吉林省国资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证实,通钢经营管理层于2005年末获得的9990万元奖励,后来确实作为了新通钢注册的资本金。最初,这部分2.56%的股权由通钢总经理孙玉斌代持,后于2007年9月被转至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名下。实际上,管理层对这部分股权仅拥有有限分红权。

  2009年7月,以增资扩股方式实行的重组,无形中摊薄了这些管理股,通钢知情人士介绍,内部人裙带关系控制通钢产业链,截留利益,导致通钢长期效益低迷,饱为职工和外界诟病,通钢改制建龙入主后,势必斩断这一黑色利益链,真正触动内部人利益。因此,通钢内部对重组产生较大分歧。而通钢高管的反对,让重组工作很不好开展。

  建龙离场失与得

  进退通钢之间,建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公众形象,但得到了教训,且在后续资产处置上获益匪浅

  死者陈国君,是建龙集团派驻通钢的职业经理人。跟殴打他的大多数工人一样,穷苦出身。

  陈国君1969年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下属的遵化市,家境普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遵化市钢铁厂,这是当地一家县级国有企业。

  同事眼里的陈国君年轻有为,26岁担任遵化市钢铁厂二轧厂车间主任,三十而立已是炼铁厂厂长。数年后浙江商人张志祥买断遵化市钢铁厂,陈国君自此被张志祥看中,进而为张氏建龙开疆拓土。

  张志祥比陈国君大两岁,生于浙江上虞市松厦镇,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1994年辞去公职创办忠祥实业公司,以1999年买断遵化市钢铁厂为拐点,张志祥以“前租赁、后买断”的模式进军钢铁行业,先后涉足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根据建龙集团网站介绍,到2008 年底,建龙集团成为集资源产业、钢铁产业、造船产业、机电产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共拥有控股子公司17家,总资产319.81亿元,名列中国制造业企业排名第7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158位。

  2005年9月,建龙重组通钢,陈国君作为建龙的代表进入通化钢铁,其至血案发生时,担任通化钢铁总经理。

  若无血案,以陈国君夫妇的薪金已是殷实之家。

  对建龙而言,通钢血案与陈国君善后是一个微妙而不便谈及的话题。因为事态的每一步发展都将建龙捆于一起。该公司董事长张志祥两次在电话中向《财经》记者表示了遗憾,并称过去的事情不想再谈。

  建龙另一位高层告诉记者,进退通钢之间,建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公众形象,但得到了教训,而后续的资产的处置上并非赔钱的买卖。

  《财经》记者再赴吉林省调阅通钢的工商资料,其股权已悄然发生变化。

  工商资料显示,2009年12月15日,通钢在公司总部十五层会议室召开该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确定建龙正式退出通钢。通钢目前的股权结构为,吉林省国资委46.94%,吉林省建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建通投资)36.09%,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4.13%,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占2.56%,其余四家小股东分持剩下的股份。

  惟一的变化正是建龙原来所持通钢36.09%股份,已全部由建通投资接盘。在互联网上,目前还没有建通投资的任何信息。该公司于2009年11月成立,由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独资注册而成,其第一笔交易正是接手通钢的上述股份。

  由于吉林省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吉林省国资委名下的独资公司,故而吉林省国资委目前实际持有通钢85.59%的股份,成为绝对的控制人。

  据《财经》记者了解,从通钢血案发生至建龙正式退出,其间长达三个多月用于资产核算与善后处理。其大体方案基本遵循2009年3月建龙与通钢股权分立原则,即建龙将其吉林建龙钢铁公司和合资持有的矿业公司剥离。

  上述资产分两笔,其中一笔是2005年12月25日重组时,建龙集团通过其持有的吉林建龙钢铁公司整体作价14.05亿元入股,持通钢36.19%股权;资产二是2008年10月,通钢的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升至80%左右,建龙增资8000万元合资持有通钢矿业有限公司(下称通钢矿业)股份,以此改善其负债率。

  据介绍,通钢矿业的高价增资扩股项目,是经通钢、通化市政府特批的,旨在充实企业资本金,以增强通钢从银行贷款的能力。但对建龙而言,这是一个巧妙的布局,因为资源丰厚的通钢矿业正是吉林建龙钢铁公司的上游原料供应者,解决了后者部分“口粮”问题。在这个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的年代,稳定的原料供应对钢铁企业意义深远。

  根据公开资料,通钢矿业旗下拥有板石矿业公司、大栗子矿业公司、通钢桦甸矿业公司、建平通钢矿业公司、敦化塔东矿业公司、吉林双龙矿业公司等六个控股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通钢矿业上述特批的增资方案,通化市工商局在工商资料中申明其保留意见。其间的交易细节与利益关联,或许只有当事人明晓。

  “救火队长”竺延风

  竺延风提醒通钢的管理层,一定要特别关注现金流。“如果有现金流,我们就有谈判的基础,我们就可以有说话的时间”

  通钢血案一度惊动中央,并成为国企改制的反思样本。此后的2009年12月,吉林省高层出现大换班。其中王珉、韩长赋相继卸任吉林省省委书记、省长职务。

  尽管上述人事变动属于正常调任,但熟知通钢改制历程的人士均清楚,王珉的调任对通钢的前景影响非凡。

  早在2004年,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116户省属国有企业为改革重点,但举步维艰。改革因为人事调整很快再入快车道。2005年1月,原江苏省苏州市委书记王珉调任吉林省代省长,他曾在苏州较早地解决了1000多家国有企业改革难题,故以苏州模式为样板,试图如法炮制解决吉林国企积弊。

  王珉上任之初,即提出国有股比例在竞争性行业中降到20%——当时国有经济占吉林全省总资产比重为80%。此后,有816户工业企业被要求在年内完成改制,通钢名列其中。而扩张正壮的建龙集团,被推荐为重点谈判对象。

  建龙提出退出通钢并实施股权分立之时,2009年1月7日和2月24日,王珉曾两度前往通钢调研,其答允建龙可以退出,前提是要等找到接盘人。而在血案发生当日,王珉曾亲自打电话给时任通钢董事长安凤成,但为时已晚,命案突生。

  熟知吉林政经环境的人士认为,通钢血案完全可以称为吉林省国企改制的一个转折,甚至可成为供中国国企改制研究的一个样本。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