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动挑战募捐伦理

  合法性存疑 已被叫停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 见习记者 刘言

  输入自己的生日,能找到一个同月同日生的贫困儿童,并可捐出一元献出爱心。近日,北京零分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分贝公司”)与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爱佑未来基金会”)联合推出的“分贝筹”“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动在朋友圈热传。随后该活动被网友质疑存在受助学生照片相同、姓名和生日却不同的情况。

  有法律界人士认为,该网络募捐项目操作涉嫌违反慈善法以及相关配套规章,对未成年人信息的大量展示也在拷问募捐伦理。

  继12月24日“分贝筹”宣布停止筹款后,12月25日傍晚,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通报,调查组今天约谈了爱佑未来基金会秘书长,责令其立即停止该网络募捐活动,并提交相关文件资料,相关调查将继续进行。爱佑未来基金会也发布情况说明,决定停止该项目,表示积极与当地政府核实信息并落实好善款的执行,同时积极配合民政主管部门的调查。

  爱心捐款活动刷屏引质疑

  12月22日晚间开始,爱心捐款活动“同一天出生的你”在朋友圈获得了广泛传播,宣称“一元助TA改变命运”。网友在活动页面可寻找和自己生日相同的贫困儿童,为其捐赠一元钱。完成捐款后,还可以邀请好友参与。

  然而,有网友指出,活动页面的受助儿童信息存在问题。一个名叫“贵碧”的女孩和另一个名叫“阿碧”的女孩头像与文案相同,但她们的生日一个是2009年11月24日,另一个则是2009年1月3日。还有个儿童“小丹”出生在并不存在的2009年2月29日。

  不少网友在发现问题后,认为该公益活动的可信度值得怀疑。

  12月23日下午,零分贝公司在“分贝筹”微信公号发布公告回应称,这是由“分贝筹”计划在圣诞节期间为贫困山区孩子做的一个线上创意筹款互动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分贝筹”表示,是因为内容还在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信息错误以及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因此给大家带来怀疑和顾虑,甚至愤怒,诚挚道歉”。

  12月23日晚,零分贝公司创始人、CEO王立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该活动原计划是24日晚上线,有些孩子的信息检查和网页功能还没有做完,22日晚公司邀请4个人转发测试,没想到转发出去就突然传播开了。王立承认,之前确实有几个孩子的信息有问题,填错了。“今天早上我们又重新检查过,都已经修正了。”

  但当晚,同一个儿童的信息仍然出现在生日分别为“5月5日”与“12月26日”的活动页面中。

  “分贝筹”公告显示,所有的受助学生都来自“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平台上受助学生的相关资料,均是由各地驻村干部和结对干部(负责扶贫工作的各级别国家公务员)实地走访了解、拍摄并上传。所有在“分贝筹”上展示的孩子照片和信息,均已获得孩子监护人的书面授权。

  根据活动介绍,所有善款均进入爱佑未来基金会的账户,并由其统一直接发放给受助学生,每季度发放一次。王立透露,善款的接收信息也是由当地扶贫干部收集的,提供的银行账户的名字必须与受助儿童在同一个户口本的监护人的名字相符,基金会将按季度把善款打入相应账户。

  募款已停止 有律师认为项目操作涉嫌违规 

  12月24日中午,“分贝筹”已经关闭了捐款通道,并称本次活动已筹集善款255万余元,将全部用于云南省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为了确保善款后续能够公开透明高效地执行,决定关闭本次活动筹款。

  深圳市民政局官网显示,爱佑未来基金会具备公开募捐资格。但在爱佑未来基金会的“捐赠数据”页面,目前尚无此次活动的善款记录公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的全国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网站查询发现,备案名称为“一对一助学”的该活动募捐编号53440300MJL16079XPA17007,捐赠目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6~14岁贫困儿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而在募得的款项方面,备案信息显示:“每人每月100元救助标准,按照每人一年1200元作为助学款上限。募得款物用途:用于帮助贫困儿童支付生活学习费用。”截至记者发稿,尚无已募得款项的有关信息公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主任、慈善经济法律事务部主任张凌霄认为,“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动违反了慈善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从2016年9月1日起实施的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应当在民政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时在以本慈善组织名义开通的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发布公开募捐信息。张凌霄指出,该活动虽在“慈善中国”网站上发布了公开募捐备案信息,但并没有在民政部指定的十二个平台中的某一家发布公开募捐信息,该活动H5页面是由“零分贝”提供,并非以爱佑未来基金会名义开通的平台。

  此外,根据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开展公开募捐,应当在募捐活动现场或者募捐活动载体的显著位置,公布募捐组织名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募捐方案、联系方式、募捐信息查询方法等。张凌霄认为,尽管活动页面对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方案备案编号进行了公布,但在爱佑未来基金会官网的项目进展、信息公开、捐赠数据等页面中都没有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并没有看到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公示的信息。

  另外,根据慈善法相关规定,慈善组织、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张凌霄认为,作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爱佑未来基金会应对此次网络募捐项目承担法律责任以及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但在深圳市民政局介入前,爱佑未来基金会并没有对该项目引起的质疑或进展发布任何官方声明。

  未成年人信息展示挑战募捐伦理

  在“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动页面,公布了大量受捐的儿童照片,这引发了公众的质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尽管活动页面显示“使用的所有孩子的肖像和信息均已获得孩子监护人的书面授权”,仍有不少评论认为这是“用儿童的照片进行乞讨式筹款”“以物化儿童的方式来消费贫穷”。

  业内人士担心,营销逻辑在公益运营中深度植入,固然迎合了公众的消费偏好、能够轻易获得商业标准上的成功,但更有可能引发对公益伦理的颠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张凌霄提出:贫困地区孩子的监护人,是否清楚地知晓孩子肖像及信息的用途,以及可能发生的风险;慈善组织有没有尽到告知义务;公开募捐的范围不是特定人群,通过特定孩子的肖像和所谓的感谢语来进行项目整体的宣传,是否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以及未来对孩子的影响。

  在他看来,即使规避了侵权的法律风险,作为一个慈善组织网络募捐项目,也应当让筹款更具人情味、更有温度、更懂得尊重,受助人、捐赠人等的隐私信息也应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12月25日傍晚,爱佑未来基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同一天生日”活动的情况说明》表示,爱佑未来基金会于2017年1月6日获得公开募捐资格,同年4月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零分贝公司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合作推出“分贝筹”微信公众号应用产品,为镇雄县辖下的贫困学生募集生活费及助学扶贫款,资助标准为100元/月/人,筹满一年费用的受助学生将下线。

  该情况说明还介绍,爱佑未来基金会于2017年3月10日向民政局提交了活动备案表,于5月21日提交了新一阶段的活动备案表,并于8月在“慈善中国”备案。

  爱佑未来基金会在情况说明中表示,由于活动意外泄露了还在测试阶段的H5,导致部分受助儿童的信息出现误差,本着对捐赠人负责的态度,同时做好筹款公开、透明与守护筹款伦理之间的平衡,决定停止该项目。

  本报北京12月25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亦君 见习记者 刘言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7年12月26日 01 版)

责任编辑:李彦丽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