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10:40 综合

  “滴滴与优步合并不利于中国出行的改善”

  ——继商务部之后 流通协会跟进质疑垄断风险

  经济观察网 刘晓林/文 “滴滴与优步的合并不利于中国出行的改善”,8月9日下午,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发布会上,这个观点作为协会官方态度被抛出。

  “近日传言滴滴与优步的合并,我们感觉这导致国内私人出行方式的竞争弱化,而实力相当对手间的充分竞争才是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目前滴滴与优步的烧钱模式终归会有企业的理性调整,但垄断带来的消费选择减少是社会较大的损失。”流通协会方面表示。

  这并不是中国官方第一次对滴滴和优步的合二为一表达“不乐观”的关注。就在滴滴和优步确认合并后的第二天,商务部就回应称,“目前尚未收到滴滴和优步中国相关交易的经营者集中申报,而未申报的不得实施兼并”。业内分析解释称,按反垄断法规定的申报条件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必须申报。虽然滴滴方面表示双方的经营状况都尚未触及集中申报的红线,但其与部位的沟通进程目前仍没有公开结果。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作为中国约车市场的两巨头,两家公司合并后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将超过90%,成为无可争议的行业“寡头”。

  近几日,社会舆论也对滴滴优步合并后形成的寡头格局的形成表示担忧。多方信息显示,竞争的减少、行业监管的跟进、资本的掌控,都已经在导致消费者对打车软件出行成本增高的担忧。

  除了对竞争的担忧外,流通协会还强调,滴滴和优步代表的汽车共享模式目前不会影响中国乘用车新车的销量。中国市场的私车消费不会受到出行方式多元化的严重冲击。

  站在汽车消费的角度,协会的分析称,中国的私车消费是大城市限购和二三线私车出行需求更强的综合结果。在特大城市,私人购车量的减少是由于限购导致,滴滴出行的存在仅是对出行方式的补充,分流公共交通更多些,由此导致私车出行的比例提升,加速私车淘汰更新。而二三线的消费者由于汽车共享出行的成本偏高,自购车出行仍是主流选择。从美国等市场看,优步高成长性也没有影响美国车市的增长。

  “中国车市的私人购车是幸福家庭的基本配置,中国私车普及不会因为共享出行发展明显改变。”分析强调,从这一点来讲,滴滴和优步的合并无论形成怎样的约车平台,都无法达到改善交通和出行状况的目的。(来源:经济观察网)

责任编辑:李彦丽

相关阅读

地价上涨仍是大势所趋

2016年下半年地价走势,我认为仍将保持温和上涨的走势,全国房地产政策基本面不变,需求侧的支持是房企溢价拿地的最根本动力;随着下半年一线城市优质土地供应增加,随着高价地块的出现,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升。

下半年去产能任务面临三座大山

规模千亿的国家去产能资金(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相对庞大的钢铁产能而言或是杯水车薪,当前推动钢铁去产能,究竟有何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工具可采用?

高薪制度不可伤及企业竞争力

为了避免包括高薪酬在内的高成本成为压死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企业在选择是否一定要走薪酬的模式,要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和现实的宏观经济情况而理性决策。在当前“三去一降一补”的大环境下,大谈特谈高薪酬会让很多企业家更加迷茫与无奈。

靠做大国企推动经济已不可能

未来国有经济将进入一个客观的萎缩期,指望再依靠国有企业做大做强,来推动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增长,也是不可能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