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粮库以陈顶新胆量从何而来:潜规则残存

2015年04月19日 01:19  京华时报  收藏本文     

  粮库以陈顶新的胆量从何而来

  那些规制粮食收购、储备各个环节的制度机制为何被轻易突破?面对这种依然残存的业界潜规则,国家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机制上,仍需不断改进完善。

  据央视日前报道,中储粮辽宁、吉林等地一些粮库“以陈顶新”套取国家补贴。目前,吉林省三级粮食系统组成的调查组查封了吉林白依拉嘎18个稻谷粮囤,总量约16000吨。中储粮派出的调查小组到辽宁开原展开调查。国家粮食局调查组称将验查粮食质量,彻查企业违规问题。

  中储粮进入公共舆论视野之初,就与粮仓“硕鼠”有关。2013年的那一把蹊跷大火至今记忆犹新,同年,中央巡视组指出中储粮总公司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中储粮董事长、总经理双双换人。据称新班子宣言对以陈顶新等行为“零容忍”,并公布了一系列措施。然而时隔不到两年,这起粮库以陈顶新事件,再度让中储粮陷入信誉危机。

  我们需要质问的是:在整个国家革故鼎新的新形势下,在老虎苍蝇一起拍的反腐新常态中,这些粮库以陈顶新、顶风作案的胆量从何而来?那些规制粮食收购、储备各个环节的制度机制为何被轻易突破?

  硕鼠的秉性莫过一个“贪”字。马克思曾这样分析资本家的贪婪本性: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家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其实对很多想要以权谋私的人而言,其贪婪性与资本家无异。上千万的巨额差价,很容易令权力陷入纸醉金迷、忘乎所以,即便是反腐高压态势下也难挡诱惑。

  从报道的画面中,我们还能隐约发现官商勾结的奥秘。一位神秘的粮商称粮库主任是其亲兄弟,这种非同寻常的可靠关系,恰是权力者仍然“暗流涌动”的重要原因。反腐力度加大,迫使很多以权谋私者看似收手,实则转战地下,削减甚至暂停了与自己关系不够硬者的“生意”,却仍然维持着那些自认为不会遭到“出卖”的暗线交易。

  更令人触目心惊的,还是业界潜规则的庇护,令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肆无忌惮。从央视报道看,以陈顶新在业界已不是秘密,而是一种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如果没有举报,没有记者暗访,潜规则之下粮库、粮商利益均沾,套走本该惠及农民的巨额补贴,而粮农又看不到自身的直接利益损失,腐败的盖子很难被揭开。即便出现个别利益受损者,也能及时获得腐败共同体内的补偿。此时此刻,潜规则便畅行无阻,反倒是那些形同虚设的法规制度,越来越无人问津了。

  说到底,陈粮轻易洗白身份,轻而易举进入国家粮库,在养肥粮仓硕鼠的同时,损害的终将是寻常百姓的利益。面对这种依然残存的业界潜规则,国家在维护公共利益的法律机制上,仍需不断改进完善。

  本报特约评论员兵临

文章关键词: 中储粮粮库以陈顶新粮仓硕鼠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方否认用超级计算机模拟核爆炸
  • 体育孙可绝杀舜天2-1逆转辽足 富力平永昌
  • 娱乐汪峰章子怡在港申请领证 6.29前须完婚
  • 财经地方再掀土地增值税清缴风暴 救地方财政
  • 科技揭微商卖面膜乱象:利润高达数十倍
  • 博客侯虹斌:心灵鸡汤读多了损害智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澳大利亚8岁萝莉网上教烹饪月入79万(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水皮:今天的万达就是当年的可口可乐
  • 凯恩斯:两融利空不会让股市就此趴下
  • 易宪容:政府希望A股疯牛变慢牛
  • 周天勇:抑制高利贷 拯救实体经济
  • 徐斌:股市已成疯牛 领导心里不踏实
  • 慕容小散:世界那么大 总有人接盘
  • 谢百三:中小板有明显被错杀的好股
  • 洪榕:牛市中后期的投资策略选择
  • 叶檀:北水南下 恒生疯狂
  • 张捷:神车超波音下看高铁黑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