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威立雅简史:投资减值石化集群双重困局
程维
4月15日下午,兰州市政府发布信息称,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从当天下午开始转入正常状态,今后自来水中苯含量由每两小时公布一次改为每天公布一次。同时,事件原因调查正在同步开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显示,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公司(下称“兰州威立雅公司”)于2005年注册成立,并开始运营。次年,兰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兰州供水集团列为公用行业国企改革重组项目,并实施国际招标。
同时,中国平安[微博]也是兰州威立雅公司的间接投资方之一。中国平安和法国威立雅(Veolia)水务集团先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威立雅水务(黄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立雅黄河投资),由这家公司和兰州市国资委[微博]全资持有的一家公司合资成立了兰州威立雅公司。中国平安2013年的年报显示,2012年和2013年,中国平安的这项投资出现了较大亏损。
此外,兰州威立雅公司地处一个总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的重化工区域之中,在这里近年来曾多次发生化工安全事故,2010年的一次爆炸事故距兰州威立雅公司的自流沟仅仅只有80米。
目前没有任何官方信息确认,这一渗漏区域,究竟在多长时间内侵蚀了这条供兰州主城区居民用水的主渠道。4月15日下午,兰州市政府在本次自来水苯污染事件新闻发布会上,承认了当地政府对自来水公共安全监管不严。
等待长期投资回报
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兰州威立雅公司成立时间为2005年4月5日,并于当日开始运营。公司注册资本为10.9亿元人民币,其中兰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州城投)以实物投资5.9964亿元人民币,威立雅黄河投资以现金出资4.9061亿元人民币出资。
兰州城投成立于2006年8月,是兰州市国资委[微博]下属的全资国有企业。据《甘肃日报》2007年1月的一则报道显示,这家公司成立的次月中旬,兰州水务集团资产重组项目正式挂牌,向全球招标。
该报道称,“兰州市严密组织,依法规范操作,先后召开5次政府常务会、7次市长办公会和30多次工作小组会议,解决了供水集团的国有土地确认等历史遗留问题和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经面向国内外招标,共有国内外7家大型水务企业参与报名,威立雅水务公司等3家企业进行了现场尽职调查,并于去年12月10日的开标仪式上正式递交了投标文件。经过严格评审,最终确定威立雅水务公司为转让受让方。”
按上述出资情况,兰州城投持有兰州威立雅公司55%的股权,另45%由法国威立雅在兰州设立的公司持有。
两年后,2007年1月19日,兰州市国资委、建委与法国威立雅水务公司草签了兰州供水集团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项目的协议。
也就是说,双方在签署项目协议之前21个月,兰州威立雅公司已经成立,并且在2006年兰州城投成立并入股这家公司后,兰州市政府才开始对外宣布将进行招投标。
可是,兰州威立雅为何在2007年获得经营权之前的2年就已注册?这家公司有一次实际注资时间在2007年11月21日,距离兰州威立雅获得特许经营权不到十天。
因甘肃省工商局4月14日拒绝查询兰州威立雅公司的其它注册档案,因此目前无法确认威立雅集团入股兰州水务的合作细节。
和兰州城投合作的另一方是一家香港公司:威立雅水务(黄河)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威立雅黄河投资”)成立于2006年12月19日,相关资料显示,其成立时名称为“威立雅水务(兰州)投资有限公司”,不到二十天后改将“兰州”二字改为“黄河”。
中国平安2013年年报显示,在威立雅黄河投资中,中国平安的实缴资本为1.89亿美元,持有49%的决策权。中国平安还与威立雅合作在昆明和柳州成立水务投资公司,中国平安分别持股24%和45%。
上述三家合资公司之中,仅有威立雅黄河投资的年末资产净额出现减少,当年计提减值准备7900万元人民币。2012年,中国平安对这家公司的计提减值准备金达到2.69亿元人民币。
市场信息中,没有威立雅黄河投资进行其他大规模投资的消息。参与兰州项目的一位专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水务投资是一个长期项目,前期亏损是正常情况。但是如此高额的计提减值还是引人关注。
在2006至2007年的招投标过程中,参与竞争的还有中法水务等多家公司,但是威立雅报出远远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中标。据媒体报道,一位来自未中标的企业代表曾在事后质疑威立雅的行为属于“恶意报价”。高溢价现象当时还引起了媒体的热烈讨论。
据中国水网的报道,该项目转让3.5亿股、扩股1.4亿股,威立雅公司出资17.1亿元。目前无法确认威立雅公司投入的17.1亿元中,除4.9亿元之外的其余12.2亿元的去向,是当地政府以出售特许经营权的方式获得收益,还是转身将这笔收益投入了该市自来水基础设施投入。
此前,国内曾有媒体质疑兰州官方与法国威立雅的合作,调查后发现“兰州供水集团土地使用权折价8.37亿元,但是兰州市政府考虑再三,决定不将其计入转让资产,无偿划拨”。
2009年,兰州市威立雅公司酝酿上涨水价,该公司一位未具名的负责人对媒体称,“威立雅自己没有安排新上项目,但是兰州威立雅如果想做一些非政府指定的新上工程项目,必须威立雅公司同意。”
本次发生苯污染的自来水自流沟,建于1955年,系混凝土结构。按照国家相应规范,水泥自来水管道及水泥沟渠的使用年限为50年,但实际该自流沟至今已经使用了近60年。
石化集群频繁事故
居住在兰州威立雅公司及兰州石化公司附近的几位年长居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兰州石化厂经常出事。”此前曾有多次爆炸、泄漏等事故。另一些居民则表示,兰州石化厂曾在夜间偷排有毒气体,“早上的时候就可以闻到空气中有一股酸酸的味道,一会就会流鼻涕或眼泪。”
经查,兰州石化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确有多次泄漏或爆炸事故发生。
国家安监总局2010年1月15日印发的一份《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1·7”爆炸火灾事故的通报》称,2010年1月7日17时24分,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石化分公司(以下简称兰州石化分公司)316号罐区发生一起爆炸火灾事故,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
2010年1月7日17时16分左右,兰州石化公司合成橡胶厂(记者注:该厂位于本次受污染的“自流沟”北侧80米)316罐区操作工在巡检中发现裂解碳四球罐(R202)出口管路弯头处泄漏。17时24分,现场发生爆炸。之后又接连发生数次爆炸,爆炸导致316号罐区四个区域引发大火。
当地电视媒体在报道此事时,称“在事故现场17公里处能感到震动”。
事故发生后,企业和地方消防部门调集460余名消防官兵、86台各类消防车辆迅速赶到现场,展开扑救。鉴于着火物料多为轻质烃类,扑救十分困难,现场抢险灭火指挥部决定,对4个着火区实行控制燃烧,同时对周边罐采取隔离冷却保护措施。大火直到9日19时才基本扑灭。事故造成企业员工6人当场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316罐区8个立式储罐、2个球罐损毁,内部管廊系统损坏严重。
安监总局认为,“这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伤亡严重,火灾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重大,教训极为深刻。事故暴露出作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316罐区安全设防等级低,早期投用的储罐本质安全水平、自动化水平不高和应急管理薄弱等问题。”
本次事件后,媒体搜索发现,兰州石化公司仅在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期间,就发生了4起爆炸事故,分别是,2006年5月29日,兰州石化发生火灾致4人遇难;2006年6月28日,兰州石化炼油厂爆炸1人遇难11人伤;2006年12月11日:兰州石油化工助剂厂爆炸 3人死亡;2007年2月6日,兰州石化公司爆炸致6人受伤。
因信息不全,目前尚无法进一步确认被当地居民视为是“不断出事”的兰州石化公司,在1987年后,究竟发生了多少次泄漏及爆炸事故,以及泄漏的物料及有毒物质的数量。
上述信息表明,有关兰州威立雅公司一水厂和二水厂所在区域附近,此前发生的原油提炼及化工产品生产泄漏、爆炸事故,并不只有2次,而是在过去多年中频繁发生。其区别仅在于,是否有巨量渣油或化工物质、以及消防制剂渗入地下。
化工城中的唯一水源地
尽管目前兰州市政府对外公布称,该市的自来水目前已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本次事件公开的主要污染物苯已经检测不到或每升含苯低于10毫克,但是悬在400多万兰州主城区居民头上的化工毒性物质的威胁,并未能解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查发现,对兰州自来水安全的威胁,并不只有受此前泄漏和爆炸的污染物污染的地下水威胁,当地一些居民更为担心的是,不管是兰州威立雅公司的自来水一厂还是二厂,都位于一个总面积大致为30平方公里的重化工城中。
本报记者实地对照卫星地图实地一一查看得知,兰州威立雅公司的二水厂位于该化工城最西侧的黄河上游,横向向东移动3公里,是该公司二水厂的位置。其余的西固西路、西固中路、西固东路以北区域,基本均为兰州石化的原油冶炼厂、各种化工气体生产厂、以及橡胶生产厂,这一化工区域接近长方形状,但东侧收窄,长约8公里,最宽处超过4公里,最窄处2公里,总面积大致为30平方公里。
兰州威立雅公司的正面那一条街的街名,名为“化工街”,此街名并非浪得虚名,而是的确周围均为化工企业:兰州威立雅公司二水厂位于该化工城西侧,距离之前频频出事的兰州石化厂只有50米;北侧200米,是橡胶厂,再往北400米处,是大唐电力旗下的一座发电厂;往北800米处,是兰州石化目前的原油冶炼厂。
国家安监总局在处理兰州石化公司2010年1月份的爆炸事故时披露的数据显示,兰州石化分公司现有总资产约340亿,员工2.74万人,下属9个生产分厂,90套炼化生产装置,原油加工能力10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70万吨/年。
其中的石油化工厂有6套生产装置,主要包括25万吨/年乙烯装置、6万吨/年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14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装置等。
兰州石化官方网站的资料称,目前兰州石化公司是国内三大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基地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上述数据,仅指其产能,实际可能对该市唯一水源地产生更大威胁的,是分布在该化工园区内的化工物料储物罐,这些储物罐直径20至50米不等,有的为球体,有的为圆柱体。因多方因素,目前无法进一步向兰州石化公司确认该公司在这一化工城中究竟布局有多少个储物罐,以及储存多少吨(或立方米)化工原料。
国家安监总局的通报显示,仅该公司2010年1月份发生事故的316号罐区,就有29个中间物料储罐,分属于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厂和合成橡胶厂。合成橡胶厂负责管理4个裂解碳四球罐和3个丁二烯球罐,7个球罐容积均为120立方米。石油化工厂负责管理的22个储罐中,有10个为立式储罐(属压力容器),储存拔头油、丙烯、丙烷和1-丁烯;另外12个为常压立式罐,分别储存碳九、抽余油、加氢汽油等重组分。
因该化工城及水厂均投建于1955年,因年代久远,暂难找到具体的责任者,进而把疑问焦点转向为针对过去60年中,兰州市官方部门没有对该市主城区唯一的水源地的化工威胁消解掉。
公开信息显示,兰州市政府此前也曾为迁走兰州石化公司而努力多年,但未果。
这意味着,只要兰州石化公司没有搬迁,悬在兰州主城区的4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就难以真正解除。
目前兰州市政府采用的解决方案是,用粗管径铸铁管埋在原来的自流沟位置,取代原有的水泥自流沟——这显然是只能解决自流沟流经区域的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其它化工污染威胁问题,仍悬而未决。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