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2个市级邮政局更名变公司:官方身份色彩淡出

2014年03月20日 02: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收藏本文     

  高江虹

  3月19日,中国邮政集团广东分公司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广州邮政局已于上个月底正式更名为广州分公司。同日,广东省惠州市邮政管理局亦告知记者,中邮惠州分公司也已于3月5日正式挂牌。

  国家邮政局披露,截至3月10日,全国362个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更名、企业登记变更及挂新牌工作。

  至此,过去两年市一级“邮政管理局”与“邮政局”的尴尬并存状况终于结束,广东省快递协会秘书长李清泉评价此举令2005年开始推行的邮政体制改革终于基本改革到位。北京邮电大学[微博]邮政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国君同时指出,政企虽然实现分开,中邮集团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

  迟来的改名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布的一则消息,打破了人们平日的认知。国家邮政局披露,3月10日,全国市(地)邮政企业更名挂牌工作完成,362个市一级“邮政局”全部更名为“邮政分公司”。

  也就是说,以往人们在市级城市所看到的带有官方“局”身份色彩的“邮政局”,开始被理清形象并作出澄清:它们是隶属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企业,并非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国家邮政局的下属单位。

  2005年7月,国务院原则上通过了《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要求邮政政企分开,改革主要目标包括:重组国家邮政局,作为邮政监管机构;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经营各类邮政业务;加快成立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到2006年9月15日前,31个省(区、市)陆续成立了新的邮政监管机构——邮政管理局。省级层面的企业更名则是在2007年1月后,省级邮政局更名为省邮政公司,为中邮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倘若参照电信的改革,邮政企业应该形成“中邮集团-各省邮政公司-各市、县邮政分公司-邮政营业厅”的架构。

  但是应更名为“分公司”的市、县级邮政企业却迟迟不见动静,大门口仍挂着邮政局的招牌,企业负责人仍叫局长,地方政府开会时还是习惯把他们叫上。

  一位接近广东邮政管理局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了当地流传甚广的一个真实故事。2012年,广东邮政管理局市场监管处一名官员受江门市政府邀请参加当地一个活动,当时活动安排将政府官员集中安排在一处,而企业代表则安排在另外一处。上述受邀官员吃惊地发现,自己被江门政府安排在企业群体里,而江门邮政局反倒被请入了政府官员聚集的一群中。

  “当时邮政系统政企分开已经5年多了,可地方政府完全不知道,各市的邮政局其实是中邮集团的下属分公司,根本不是政府部门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这种局与局不分的状况,随着两件事的到来变得愈发窘迫。

  第一件是从1986年起正式实行了23年的《邮政法》在2009年大修,新邮政法专门拿出来一章来描述“快递业务”,并首次出现了“快递企业”这一称谓。

  这不仅仅是一个新鲜名词的出现,更意味着提供同样寄递服务的快递企业得到了法律承认。而在此前,除了EMS之外的快递被称为“黑速递”,是要被打击和取缔的。

  这部邮政业根本大法还明确了邮政管理局对快递的监管职能,如果市级邮政企业还叫带着浓厚政务色彩的“局”,显然对其他快递企业是一种威慑和不公。

  第二件事是201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357个市(地)邮政监管机构,邮政管理体制从国家、省两级变成了国家、省、市(地)三级。

  这份全名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省级以下邮政监管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12〕6号)》的文件明确指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设在市(地)、县的邮政企业不再使用‘**邮政局’的名称,更名为‘**邮政分公司’。”

  这也就意味着,从制度层面来说,除了国家邮政局作为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外,今后再无其他邮政局。

  而原定于2012年底完成的中邮集团市(地)、县的邮政企业更名工作,直到2014年3月初才完成。

  改名背后的博弈

  记者从知情人士获悉,这场迟到的改名,是源自2013年两会上,一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要求“市县邮政局”依法尽快更名,便于邮政管理局尽快履职的议案。

  因此,在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邮政局的运作下,中国邮政集团在2014年2月向全网下发通知,要求全面完成362个市(地)级邮政企业的更名换牌工作,时间点耐人寻味:“2月底2014年‘两会’召开前”。不过,对于县级邮政局更名,这份文件只字未提。

  2月19日,无锡市邮政局第一个更名为江苏省邮政公司无锡分公司;3月6日,362个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更名和企业登记变更工作;四天后的3月10日,所有市(地)邮政企业全部完成挂牌工作。

  从此,市级邮政局正式从体制上告别。

  不过,记者在广东省邮政公司的官网上看到,其链接到21个地方邮政的网页,仍然标注着是“广州市邮政局”、“江门市邮政局”、“深圳市邮政局”等等,而非广州分公司、江门分公司或深圳分公司。

  中邮集团何以延迟数年不愿将市级邮政局的“局”称号进行切割?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邮政局”这个字眼,容易给老百姓一个错误的认知,将其等同于政府,增加信赖度,从而使得“邮政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先天优势地位,也能让邮政公司在地方获得更多的政府资源。

  而广东省快递协会秘书长李清泉作为老邮递人,倒是很理解中邮集团这样复杂的心理。他向记者解释道,邮政体制改革复杂而缓慢,中邮集团作为国企,心理心态和整体市场化需要转变过程。另外,该集团一直希望保留官方身份以维护其邮政专营权。

  中邮集团在2007年政企分开之后的竞争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邮政函件业务量首度被快递超过,中国成为首个发生这种逆转性变化的大国,两者同比增幅分别为-10%和50%;快递领域,坐拥国家机关公文专递权、曾经一家独大的中邮速递(EMS)更是被顺丰[微博]和“通达系”快递追上。

  李清泉指出,事实上中邮集团希望保留的邮政专营权,在现实中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邮政法虽然限定了外资不可涉足信函,可对民营快递企业却没有明确的拒绝。

  中邮集团并没有明确,下一步是否会继续将县级市、县级以及镇办一级的邮政分局、邮政支局和邮政所等再度更名。后者所涉及的数量更为庞大。

  赵国君认为,县级市等邮政局更名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外围环境要求中邮集团转型的速度在加快。她觉得更名后的中邮集团,在心理上摆脱政府机构的束缚,将更加倾向于与市场接轨,未尝不是好事。

  赵国君指出,目前快递发展虽然迅猛,但网点布局多数仅限于三四级城市以上,而在全国镇办、乡村一级铺陈网点的公司,只有中邮集团,中邮集团完全可以与各物流公司和快递企业合作,接收其末端物流需求,在维持乡镇邮政正常运营的同时,亦能给中邮集团带来可观的收益。这样的市场合作,官方身份反倒不易达成,而从“邮政局”、“邮政所”真正转型为“公司”,心态上更易接触市场。

  李清泉同时表示,在中邮集团完成市级邮政局的更名之后,历时8年多的邮政体制改革算是基本到位,此后改革的深化,恐还需诸多细节推进,远未到成功完成之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习近平在河南兰考朗诵旧作追思焦裕禄
  • 体育亚冠国安2-1水手 CBA总决赛I北京胜新疆
  • 娱乐警方:李代沫等8人疑属吸毒贩毒团伙
  • 财经楼市供需格局逆转 业内称或再现2008年
  • 科技第一线:民营银行,馅饼还是陷阱
  • 博客马航事件中美暗战:数据涉及机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美老师对决:合工千颂伊PK南大章子怡
  • 叶檀:谁为房地产泡沫局部崩盘买单
  • 易宪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与监管
  • 陶冬:降准能救中国经济?难!
  • 杨东辉:QE已收缩 美股为何依然坚挺
  • 天天说钱:有必要设“政治副中心”吗
  • 钮文新:请监管层严查做空操纵
  • 海宁:上海郊区房价将跌30%
  • 郎咸平:房产税让政府更有动力抬房价
  • 张庭宾:人民币和楼市拐点基本可确认
  • 向松祚:互联网金融不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