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沃尔玛:暴力与谎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 10:09  《法人》

  沃尔玛员工围殴顾客致死,显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但究竟是什么让这家零售业巨头背上一个永远的污点?

  文  本刊记者 阮加文

  在余小春死去25天之后,绝大多数人仍然并不清楚8月30日那个下午到底发生了什么——从景德镇的沃尔玛超市到余小春居住的那栋楼,只是隔着一条并不宽阔的街道,但就是在这么短短的距离里面,从沃尔玛购物回家的余小春却被几个尾随而至的沃尔玛员工围殴致死。同以往沃尔玛员工与顾客隔三差五发生的纠葛一样,他们因为怀疑余小春偷窃了超市的物品,于是跟踪了余小春并由多人进行围堵殴打,直至这位37岁的柔弱女子气绝身亡。

  余小春是否偷窃了超市的东西,这一点显然有待景德镇警方的调查结论。然而,在沃尔玛中国总部发布的一个遮遮掩掩的声明中,人们不仅看不出这个全球零售业巨头有丝毫的反省,并且表现出一贯的傲慢与冷漠——他们总是试图把沃尔玛员工围殴顾客粉饰为一个偶然事件,而从不思考这些恶行有可能根植于缺少关怀和同情的沃尔玛文化。

  对于有过沃尔玛购物经验的顾客来说,没有人相信余小春之死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沃尔玛对中国顾客的不信任几乎贯穿整个销售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如果顾客在超市购买了牙膏一类的商品,在买单的时候,收银员通常要打开盒子看看——顾客是否把商品掉包了;即使是购买整箱牛奶,收银员也可能拆开厂家的完整包装和封条,查查顾客是否从中做了手脚。至于因为怀疑顾客偷窃了货物而对其搜身的事例,在沃尔玛也并不鲜见。

  余小春的死或许不能让沃尔玛声名扫地,但这位零售业巨头高喊多年——“为顾客省钱,让大家生活得更好”的口号将肯定不再像以往那样打动人心,至少在中国是如此。即使在其本土美国,沃尔玛也总是扮演最受人赞赏也遭人痛恨的矛盾角色。一方面沃尔玛以极具诱惑力的“天天低价”为人们节省了大量的金钱,另一方面又不惜一切手段毫不留情的从供应商和员工那里榨取利润,并且毫无愧色地成为全球500强中少数几个没有工会组织的企业之一。为此,就连全世界那对最有名的夫妻奥巴马夫妇都拒绝到沃尔玛购物。奥巴马总统当然不是存心要与美国最大的私人雇主过不去,只是他很早就看穿了沃尔玛企业文化中那些与生俱来的毒素。在他看来,一家拒绝并蔑视工会的企业,不可能对人的权利有更多的关怀和同情。

  沃尔玛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强权。每年超过3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使世界上不少小国家一年的国民收入都难以望其项背。这一点不仅使沃尔玛成为全球渠道网络的王者,也使它在控制产业链和改变人们日常生活方面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沃尔玛也正是以这种强权面孔进入中国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沃尔玛就制订了雄心勃勃的进军中国的计划,并寄望于在中国这个新兴市场复制其在美国的成功,包括强大的物流配送、先进的科技、慎密的管理。但是,一味的照搬,加上中国的特殊土壤,沃尔玛很快迷失了方向。尽管这一个时期国内制造企业已经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但普遍缺乏有效的流通渠道,沃尔玛显然看清了这一点,并一改在美国有效的采购方式,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下游获取消费市场利润的同时,还不断的向上游制造商“榨取”利润。比如过份压低进货价格,索要进场费用等等。所有与沃尔玛打过交道的供应商,都无一例外地感受过沃尔玛的强硬和冷酷。

  零售业由于占据了终端地位,沃尔玛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即使不是太高,也具有相当强的支配力量,这种支配力使其可以对任何供应商实施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交易行为,而绝大多数供应商则敢怒不敢言。从这个意义而言,沃尔玛的所谓“天天低价”完全建立在对供应商的无情“剥削”之上。

  连续三年,沃尔玛从中国都采购了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商品,这对于成千上万家国内供应商来说,的确是一个无法抗拒的诱惑。然而,我们必须这样思考:是谁在左右着供应商?是谁在掌控着产业链?“天天低价”的成本最终又转嫁给了谁?这样的“低价”是不是真的低价?

  相关组文:

  景德镇沃尔玛血案调查

  沃尔玛安防解密

  沃尔玛低价背后

  沃尔玛的中国野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