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沃尔玛的中国野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09日 10:15  《法人》

  沃尔玛在中国的疯狂扩张,正在影响这家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价值取向

  文 本刊记者 宋华安

  作为新兴市场,中国虽然所占沃尔玛全球营收的份额微不足道,但这个零售帝国的领导人很早就明白,他们的未来与中国休戚相关,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始终是沃尔玛全球布局中最重要的筹码。

  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在深圳开出第一家店,此后的13年里,沃尔玛依仗其无与伦比的资本实力和供应网络,迅速扩张。据沃尔玛中国总部的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沃尔玛已在中国的一线中心城市“北上广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二线重点城市成都、沈阳、长沙、济南、青岛、杭州等共89个城市开设了146家商场超市,每年在沃尔玛超市购物的中国顾客高达2.6亿人次。另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04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显示,沃尔玛以76.3亿元的销售额在当年位列第20位;到了2008年,沃尔玛进入中国零售业百强前十名,营业额达278亿元,在中国的员工总数激增到7万之多。

  在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背后,其中国策略其实早已清晰可见。

  2008年10月,沃尔玛在北京举办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耀昌向外界表示,沃尔玛正与中国商务部紧密合作,推广定点农场计划(Direct Farm Program)的成功经验,该计划将把中国100万农民纳入其“农-超对接项目”中,为沃尔玛生产制造低廉而又环保的农产品

  对此,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深表担忧,他在今年上半年的一个零售业论坛上说:“最让我紧张的是,沃尔玛透过我们中国农业改革,进一步收购中国农地的经营权。沃尔玛在背后进行资本运作,推动了非常多的农业公司以中国农业公司的名义,大量收购城市附近的优质农田经营权,收购之后将其变成集约式耕种,使这些农民为沃尔玛打工。”

  实际上郎咸平并不担心中国农民为沃尔玛打工,他只在乎沃尔玛会否对中国产业链造成控制。据中国商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销售规模排名前10位的百强零售企业中,沃尔玛等外资超市占了30%,明显对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了威胁。

  自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作出了逐步放开零售业的承诺。1992年以前,由于政府管制,中国的零售业难觅外资身影。1992年开始,政府出台政策,首次允许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零售领域,并且仅划出6个城市和五个经济开发区(即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广州以及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在这些特定的区域做试验,允许建立零售业合资公司。同时,合资公司被要求外资拥有的股份不能超过49%,外资零售企业不能在中国建立全资的零售公司。

  但到了入世后的2004年,中国开始全面放开零售业。商务部近年也逐步将零售业的区域管辖权下放到地方,但地方政府为了保GDP的增长,难免开出各种“超低价”甚至“赠送”的招商引资条件,吸引外资零售企业的入驻。同时,根据中国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外资企业实施“两免三减”的“超国民待遇”,即以出现盈利的年度计算,两年免交、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可见,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赚足了便宜,这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沃尔玛们的疯狂扩张。

  郎咸平的担心不无道理。除了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沃尔玛的自有品牌也逐渐控制着消费者。据沃尔玛的公开资料显示,它在中国的146家卖场中销售的自有品牌产品就有近2000种,很多品牌虽名称不是“沃尔玛”,但这些产品确实是沃尔玛的自有产品。沃尔玛高层曾向外界表示,其自有品牌产品的比例,将在2011年时提高到20%。

  市场研究专家、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向《法人》记者表示,外资超市的大举进入,事实上加速了中国零售业的改革和业态的转变。

  肖明超认为,外资零售业占据零售市场的份额过大,不利于中国零售业的长远发展,因为零售业是一个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行业,涉及到上下游的产业链,“渠道为王”的市场铁律,完全可能促使外资占据中国零售业的主导地位,进而形成垄断,那么其结果将会对整个中国产业链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郎咸平也指出,沃尔玛们掌控了整条产业链之后,完全有可能进行联合垄断,上抬消费价格剥削消费者,下压进货价格剥削生产者,把中间利润拉大,将利润合法输出中国,图利自己,由此“绑架”中国消费者、供应商和中国的CPI。

  一位中国零售业协会人士表示,中国零售业前30年的发展,有太多政策的掣肘,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一旦放开又刹不住车。外资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万客隆、好又多、7-11等等,都因看好中国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争先恐后进入中国,圈地开店。

  特别是2004年中国零售业对外资全面解禁后,中国零售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的增长率均保持在18%左右,零售业态也从单一的传统百货店,发展到超市、便利店、购物中心、百货商店、大卖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布满大街小巷,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中国所有的超市总数加起来,已经超过包括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在内的10多个亚太国家超市的总和,约计有7万多家。

  但与沃尔玛相比,中国的零售业仍是一个小小“少年”。

  中国零售业的竞争格局,在外资所占市场份额越来越大的今天,不禁令人产生了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恐惧。中国零售业未来该怎么走?本土零售业的方向在哪里?

  这些迫切而严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尽快作出回答。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