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8日00:30 综合
资料图。资料图。

  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陷入无证经营期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刘嘉

  五年转瞬而逝。作为首批获得由中央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截至至今,支付牌照已经到期,如今处在无牌照的尴尬“空窗期”,该何去何从?

  专家认为,中央银行正在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续展进行审查,但由于尚未明确通过情况,可能会让一些支付机构面临一定的法律风险,对此可以设立一定时间段的宽展期,让申请续展的支付机构在牌照到期后,可以继续合法运营一段时间,以保证支付业务的正常运行。

  企业:牌照到期前就申请了续展

  从2011年至今,中央银行总共发放了8批270张支付牌照。2011年5月3日,包括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等在内的27家支付机构,成为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五年有效期过后,首批支付牌照在2016年5月2日到期,却仍没有收到续展审查通过通知。也就是说,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易宝支付等在内的27家支付机构,已经“无证经营”十多天了。

  记者了解到,此前,浙江易士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在2015年8月24日、广东益民旅游休闲服务有限公司在2015年10月8日和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在2016年1月5日,三家支付机构因违规被中央银行吊销了牌照。

  业内专家认为,过去4年间,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很快,一些公司忠实地进行自己的业务,但也有一些公司已经偏离了业务范围,甚至违规做一些业务包括非法集资等;而如今,该行业已经进入了整顿期。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3月,广东广物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获得牌照后,尚未新增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

  法治周末记者联系了首批获得牌照的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司支付执照续签相关资料已递交至人民银行,由于银行内部审核问题,导致目前还未续签好,但是未正式通知我司不允许做支付交易。”

  北京钱袋宝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员也表示,材料早在到期之前就已经提交给中央银行审核,但目前仍然在审核期,中央银行尚未公布续牌机构名录。

  央行:续展工作已在抓紧进行

  那么这些首批获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否提交了有关材料呢?法治周末记者联系了首批获得牌照的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过截至发稿时,对方未就该问题进行回复。

  法治周末记者就首批支付牌照续展工作多次电话联系中央银行,不过一直无人应答。

  据媒体报道,中央银行支付司副司长樊爽文透露,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续展工作正在抓紧做,出结果的具体时间不定,但也不会太长时间。

  问及为何原本应在5月2日出的结果拖了两三周,樊爽文回应:“这是正常的,没说要卡着那个点儿,几号就几号。”

  那首批第三方支付机构是否面临无证经营?樊爽文表示:“都没出呢,就无所谓。”

  专家:建议设立3至6个月宽限期

  作为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续展结果公布前,是否已集体陷入了“无证经营”的地步?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楼晓认为,根据中央银行的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应该在到期前6个月申请续展,然而没有规定支付牌照是否有类似商标宽展期的延续时间,所以从法理上说,支付机构到期没有续展确实是无证经营。

  “因为在我国第三方支付是一种新事物,对其牌照的续展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可以引入宽限期的概念。”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为了保障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的连续性,不至于造成系统性的风险,牌照到期之后,其效力应该有一个宽限期,这段时间内机构仍是合法经营,并不是到期之后直接停止相关业务。

  黄震建议,考虑到支付业务的连续性等情况,3个月至6个月的宽限期较为合适,同时希望中央银行尽快公布这个宽限期的规定,以便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够及时申请续展以及中央银行安排相应审查工作。

  在尽快公布宽限期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约定,续展结果公布之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属于合法经营。楼晓表示,因为中央银行审核牌照续展相关程序六个月的时间应该可以完成,所以第三方支付机构应当尽早申请并且提交相关材料,这样才能更好的规避因“无照经营”而出现的法律风险。

  未来对行业监管力度将加强

  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在相关问题暴露后,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强。

  中央银行曾向企业下发了《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将支付机构被分为5类11级,将按照分类评级对支付机构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而多次出现D、E类评级的机构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

  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指标包括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其中监管指标包括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性、反洗钱措施、持续发展能力共6项,而自律管理指标则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并上报中央银行。

  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准入要求正在进一步细化,支付管理办法也在不断升级。

  黄震认为,我国对于非银行支付的认识越来越符合“科技推动金融变革”的趋势,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同时,为企业规范经营提供了指引,促进了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完善了国家金融基础设施,使得非银行支付和银行支付成为两个支柱性的支付行业。

  虽然监管重拳频频,将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规套利空间压缩的非常有限,但是在楼晓看来,这些监管办法更多强调的是行政责任,而民事责任有些弱化,应该将民事赔偿的数额定得更高一些,同时在举证责任方面更多得由企业承担,这样能够起到强力威慑作用,更好地促进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因为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支付业务的利润比较低,单一模式难以立足,所以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之上,企业之间内的合作共赢是十分必要的,只做建立初期的支付业务容易被淘汰,所以创新是永恒的话题,也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的途径。

  来源: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李坚 SF163

相关阅读

йûмתĿռ

йĺ۾ߣ̫ܷתʽı仯һûڶûҪûһɹйáת䡱ܵ

ϣ

Ȩʿô

δҹ߽ص㣺һǽעػ߶Ŀƽ⡣ҹʻԻߵĸЧӦǽڴ¹߽һǿߵ

˭Ҹ˰

ͽǴô۸ɵɵֲ塣ʵʿ˵Ĺֵûдﵽй˾ʲ100%Ǿ飬Ǿǽǡشģ鲻Ҫո

ȡԤǷزĸͻƿ

ӹԣȡԤʵϾҪͿ̵IJܸˣ̷õءŵĶܣٽزҵԻع顣Ƕ˿̵ġҡ𿪷̵Ŀ־塣ֿ־岻عȵǺͷŴ󣬳ǿ̾Ӱطߵ򲢲ʵ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