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文化报》创新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8日 22:56  《传媒》

  《新文化报》创新发展之路

  本刊记者 马 莉

  从1999年改版前发行不足3000份的行业报,历经11年改版发展,成长为目前日均发行50余万份、市场占有率超过60%、覆盖吉林省九市州的主流都市报。《新文化报》在吉林黑土地上创造的奇迹,不仅见证了中国都市报的发展历程,更在报业发展史上镌刻下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印记。

  回头审视《新文化报》改版之路,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流情怀和社会责任,正是这些,使其赢得了主管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充分认可,进而获得了吉林第一都市报的美誉。

  改革:开行业发展风气之先

  新文化报社成立于1988年,虽然报纸定位几经变化,但始终是曲高和寡,发展举步维艰。

  1999年,吉林省主管部门开全国思想解放和报业改革风气之先,积极推进《新文化报》改版改制。被赋予改革重任的《新文化报》,于1999年3月12日,引入陕西省侨联主管主办的《华商报》先进的办报模式和经营管理机制,成功变身为一份全新的都市报。

  最初的变革始于体制和机制,首要任务是推行全新的人事和考核制度,实行了彻底的全员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报社所有在编人员都在人才市场“落户”,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体制。推行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优胜劣汰,动态考核,鼓励业务创新,鼓励出精品。

  体制机制的变革,带来新闻操作思路和报纸风格的巨大转变,“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成为新文化人神圣的办报使命。改版后的《新文化报》,以其机制灵活、资讯快捷、服务性强的鲜明特色,迅速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烙印。发行量也由原来的不足3000份,一年之内飙升至30万份,发行市场覆盖吉林省九市州,奠定了主流强势媒体的市场地位。

  随后11年的发展中,《新文化报》立足体制机制优势,持续推动变革,通过规模2000余人的“黄马甲”发行团队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不断巩固发行基础,提升市场份额,到2008年日均发行量已突破40万份。2009~2010年,按照集团统一部署,再次调整发行布局和结构,持续推动发行上量,目前日均发行量已超过50万份,发行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国内权威第三方调查机构慧聪邓白氏2010年上半年调查数据显示,《新文化报》家庭订阅和零售市场份额已超过同城第二媒体的3倍以上。

  提升新闻品质的同时,《新文化报》严格质量管理,不断奉献出版精品。2008年报协全国印刷质量评比中排名第15名,进入精品级行列。2009年6月8日,在2009中国传媒产业经营管理论坛上获得“2008~2009年度都市报经营管理十强”称号,并于当年年底获得了“全国十大创新都市报”称号。

  作为吉林省报业市场改革的成功典范,《新文化报》打破了吉林报业市场的旧有格局,伴随着《新文化报》的改版改制,同城兄弟媒体纷纷启动变革,吉林新闻出版行业从此进入了竞争与繁荣的新时代。

  担当:履行主流媒体社会责任

  作为吉林省发行量、覆盖面、品牌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新文化报》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群众生活,努力构建党委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也正因此,《新文化报》的发展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赞扬《新文化报》为吉林省报业市场的“领头羊”。

  坚持导向,服务地方发展。改版11年来,《新文化报》坚持政治家办报理念,将政治导向视为发展的生命线,在服务地方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都市报的创新之路。

  2002年,党中央初次透露振兴东北计划之时,《新文化报》集中力量策划选题,推出“下岗职工温州行”活动,从上万名报名者中选送30人赴江浙考察,配合省委、省政府在吉林省内掀起思想解放和“二次创业”热潮。中央电视台《当代工人》栏目曾就此做专题节目。时任省委书记王云坤对《新文化报》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批示:“这是把思想解放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一个好办法,谢谢新文化报的创意。”2004年新文化报改版五周年庆典,王云坤题词:“弘扬先进文化,倡导社会新风!”

  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后,报社陆续推出《走振兴路、兴创业潮》、《东北咋整》、《国企改革进行时》、《重大项目巡礼》、《关注东北亚博览会》、《长吉图规划》等系列报道,为振兴工作提供舆论支持。报社先后被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宣传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3月12日《新文化报》改版十周年之际,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现任辽宁省委书记王珉,时任吉林省省长、现任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均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自2004年以来,报社还连续多年被授予“年度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还被长春市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

  2009年初,在金融危机深度影响期间,为鼓舞群众发展信心,《新文化报》发起“唱响长春 挑战吉尼斯”活动,历时19天19夜,共有1308位市民不间断K歌6281首,连唱456小时2分5秒,打破了2008年7月由芬兰人保持的多人K歌446小时4分5秒的纪录,创造了长春有史以来第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极大调动了群众发展热情,创造了一个新的奇迹。

  2010年世界杯期间,《新文化报》先后举办两次大型活动配合世界杯特别报道,分别是“沸腾长春”和“世界之巅”,参与群众近4000人,再次为吉林省夺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尽心竭智,铸造吉林精神。引导舆论和弘扬社会优良风尚方面,媒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新文化报》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发掘典型人物和事件,为吉林精神的塑造做出了贡献。

  抗击“非典”行动中,《新文化报》采取“漫画三字经”形式,缓解群众心理压力,普及卫生防控知识;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行动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FLASH大赛等互动性极强的活动,吸引和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为发掘民间草根英雄和道德楷模,自2003年以来,连续7年开展大范围、大规模、覆盖社会各个层面的《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宣传报道典型人物事迹近200人次,参与投票的公众超过300万人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多名入选者入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候选,孙军、李正卫还入选了“中国骄傲”。

  热心公益,躬身回报社会。作为大众传媒,主流情怀更多地体现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履行,11年发展中,《新文化报》将此视为己任,殚精竭虑,躬身亲行。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新文化报》是吉林省第一家向红十字机构进行大额捐款的单位,也是吉林省内首家发出捐款倡议的媒体,共筹集读者和报社员工救灾善款近300万元。其中,2008~2009年用269万余元在四川平武县援建了一所高标准、高质量的读者爱心小学,2009年9月9日该小学正式投入使用。

  因抗震救灾表现突出,《新文化报》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新闻出版行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也是东北地区惟一一家受表彰的都市报。

  《新文化报》多年来始终坚持扶贫济弱,彰显主流大报的人文情怀。2006年,救助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募集96万余元;为21名白血病患儿募集善款10余万元;为吉林省公主岭市龙卷风受灾区募集钱物20余万元;为全省429名濒临辍学的学生,筹集善款27.4万元;2007年,在全国为被遗弃的白血病儿童募集捐款30多万元;为被歹徒强暴并刺伤双眼的小姑娘募集资金30多万元;为一名被烧伤的孩子募集手术费30余万元;2007~2008年报社推出“曙光计划”,由报社编委会成员和中干、骨干人员出资对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一对一助学行动,资助困难学生50余人;2010年,为救助22个月烫伤儿童曾群博,4天时间筹集捐款16万余元……另外,每年两节前后,《新文化报》都开展暖冬行动,汇集爱心帮弱势群体度过温暖节日。

  2010年西南大旱,《新文化报》筹集善款76.96万元;玉树地震与上级集团合并捐款320万元,报社筹得读者及员工捐款78.68万元,全部用于灾区救灾和重建工作。

  2010年8月,在吉林省抗洪抢险救灾中,一方面组成专题报道组,选调优秀记者不惧风险身临一线报道灾情和抢险救灾工作进展,另一方面积极呼吁社会各界奉献爱心援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截至8月31日,共筹集读者爱心捐款74万余元、物资价值187万元、报社及员工爱心捐款14.75万元,帮助受灾严重地区群众渡过难关,受到了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

  据不完全统计,《新文化报》自改版以来,11年来累计筹集及投入的爱心款项近千万元。

  关注民生,持续推动进步。推动社会进步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充当社会减压阀、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新文化报》始终以温热的情怀,关心群众疾苦,用一点一滴的努力,争做城市的守望者和建设者。

  2008年,针对农村法律知识欠缺现实,《新文化报》组织开展“律师进村屯”活动,组织了百余名律师把法律知识传遍全省,让数百万群众了解了法律知识。

  针对城市老城区楼道灯残破不堪、楼道案件多发情况,《新文化报》联合政府和商家开展了“黑楼道亮起来”活动,安装照明灯20余万盏,改善了100余万长春市民的生活环境,增强民众安全感。活动被列入《长春市2008年民生行动计划》,央视《新闻联播》对此行动进行报道。

  创新:遵循规律创造最大价值

  事业长青的基础是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新文化报》11年的改版发展中,遵循新闻规律,不断完善制度流程,将创新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自1999年改版以来,《新文化报》就坚持推行广告代理制,以“客户为本、价值竞争、品牌经营”作为经营理念,不断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同和支持,由此也带来了广告经营收益的快速增长。

  2004年,《新文化报》广告收入突破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了1.92亿元,2009年在金融危机深度影响下,仍实现了1.85亿元。

  2009年1月5日,《新文化报》被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评为“中国年度报刊广告投放价值30强”。2010年《新文化报》广告收入的目标是突破2亿元,这对于人口只有2700万、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媒体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台阶。

  《新文化报》改版至今,积极回报家乡父老,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献力,据统计,改版11年来,已累计为地方上缴税费近1.7亿元,也是吉林省首家纳税过亿元的都市报社。

  通过制度和流程创新,提升队伍素质,进而提高产品质量,是《新文化报》发展壮大的一条重要经验。

  《新文化报》建立有覆盖各业务领域的严密、科学、有效的制度共151项,报社制度执行体现刚性原则,确保团队的纯洁性和业务导向要求。比如,针对为人诟病的新闻行业四大公害问题,早在1999年改版之初就严格规定,礼金必须及时足额上交,否则一经发现立即除名,此制度已坚持11年。

  对照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新文化报》2009年全面梳理和重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和行业特色。以“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为使命,以打造“以平面媒体为核心,区域一流的多元化媒体平台”为企业愿景,以“责任、务实、融合、创新、专业、卓越”为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的宣贯,增强了团队的创新、进取意识,为未来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战略:打造区域一流传媒

  改版11年来,《新文化报》已发展成为吉林省发行量、覆盖面、阅读率、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

  借助品牌优势和媒体资源,在过去11年的发展中,《新文化报》立足长远,不断探索,成功开创了多项拓展业务,现已形成拥有主报(《新文化报》)、周刊(《家周刊》)、新媒体(新文化网)、文化传媒(华晟公司)等多元业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传媒的发展形势决定了纸媒未来的转型已成必然。顺应传媒发展的新形势,2009年,《新文化报》重新修订了未来三年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了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按照战略规划,《新文化报》正在携旗下《家周刊》、新文化网、华晟公司,不断开拓创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服务读者、回报社会的前提下,持续服务地方发展,全力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为达成“以平面媒体为核心,区域一流的多元化媒体平台”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