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汽车新政的非政府响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1:32  《中国投资》
汽车新政的非政府响应
《中国投资》2009年第3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汽车新政的非政府响应

  文/本刊记者  崔人元    特约记者 马中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年前在重庆视察汽车厂时表示,汽车业产业链条很长,是应该大力扶持的重要产业。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并公开了重点内容,包括对低排放汽车给予税收优惠,鼓励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和创新、行业重组等。1个多月以来,受《规划》影响的各利益相关方,特别是行业机构、企业和个人,对《规划》已经做出了积极响应。

  行会期望早日施行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会长张小虞表示,该《规划》引导消费的意图很明显,首次大幅减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显示了政府救市的决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从排量看,2008年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中1.6升以下品种是轿车市场的主力,占整个轿车销售市场的61.54%。此举让1/3购买乘用车的消费者能直接获益,还能促使消费者更多地倾向于购买小排量车。另外,《规划》也将刺激农村市场,预计轻型载货车和微型客车市场今后几年会快速增长。

  张晓虞说:《规划》支持大型汽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这是长远之计,对壮大我国汽车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零部件行业产量很大,但零部件企业目前大多各自为政,大多依附于当地的汽车厂提供配套,很难做强做大。国家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要有统一的政策,要有具体的实施细则,对于跨区域的兼并,应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税收支持,并平衡好地方政府和汽车企业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税收”。

  《规划》提出,国家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发展,支持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张小虞认为,国家必须有选择性地投放资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重点支持,集中资金开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不能撒胡椒面。例如,应该支持奇瑞、吉利、一汽、上汽发展自主品牌过程。

  参与了起草《规划》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告诉记者:减低购置税的政策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有所促进,部分缓解了企业的库存压力,但是,目前产销形势总体上仍比较低迷,商用车情况尤为严峻。

  他说:“《规划》的公布实施将推动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有利于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有利于车市早日回暖和开拓农村市场。”董扬呼吁,“《规划》应当尽快公布和全面实施”。

  消费者和车市受惠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近日发布的消息,由于《规划》中降税以及成品油消费税调整、取消养路费、成品油降价等利好,今年1—2月乘用汽车市场表现良好,其中小排量汽车和自主品牌汽车的销量增长非常快,今年汽车销量有可能恢复2位数的增长。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总经理苏晖对记者表示:“国家转变观念把汽车当成消费品是对的,《规划》对刺激消费会起到的作用还可以,能够增加消费者的兴趣和信心,但是,降低车辆购置税的幅度还是太少。1.6升以下的车多数价格相对比较低,它的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在信贷方面,目前北京贷款买车的不足10%,完善汽车消费信贷也可能会起到一点儿推动作用。但中国汽车市场目前来看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这个市场的前景应当是不错的,不过全球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我不敢说销量在近期会有大的起色”。

  记者就降低税费对消费者的影响情况在北京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在受访的20个人中,有1个人表示自己因为税费降低而买了辆奇瑞汽车;7个人表示因为税费降低而考虑今年买车;8个人表示还要观望;5个人表示不会买车;15个人表示早就想买车了,但首先得考虑买房,如果房价仍然落不到合理水平,就别想买车了,因为自己就那么点儿钱。

  来自上海的受访者李小姗表示,《规划》中有“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一项,对于上海市民来说特别实惠,“上海的牌照费太贵了!国家应当坚决取缔和打击这种地方土政策和一些利益集团”。其实,从环保等角度考虑,上海可以通过提早实行更高的排放标准来解决问题,而且这还可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汽车企业普遍欢迎

  长安铃木汽车公司市场总监汤青则说:“终于盼来了小排量车的春天!前几年80多个城市都限制小排量车。”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公司总经理沈阳也认为《规划》令人振奋,“给公司带来了重大利好,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发展机遇”,因为《规划》实际上已经明确给出了国家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小排量车的信号,而长安铃木和通用五菱的产品全部是1.6升以下小排量汽车,并以打造小排量车为发展战略。

  《规划》中的减税政策也受到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代表企业奇瑞汽车公司和吉利汽车公司的热烈欢迎,这两家公司的主力车型均为1.6升以下小排量车。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新闻发言人金弋波透露,奇瑞汽车的销量增长非常明显,但公司的产能严重不足,工厂实行3班倒生产才能勉强满足市场需求。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告诉记者:“吉利汽车的宗旨就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小排量车是老百姓买得起用得起的车,也有利于节能环保”。

  对于《规划》中支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提法,李书福还表示:《规划》的内容很好,是自主品牌的一个难得发展机遇,吉利汽车会积极响应,也将激励吉利汽车再接再厉推出更多更好安全、节能、环保的小排量汽车;但“希望有关规定能落到实处,特别是在资金和政策上要给民营企业以公平的国民待遇。像我们和王传福的比亚迪公司,也在为中国汽车产业和中国经济做贡献,也在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也在自主创新,也需要钱和政策持支持。希望有关部门能到企业里和市场上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希望相关的扶持措施更倾向于企业的创新成果”。

  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和东风汽车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认为《规划》支持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像李书福一样,他们对记者所提的关于其所在企业是否进行兼并重组的问题,都回答说“也在考虑,但没法透露具体内容”。

  也有企业觉得《规划》不够解渴,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说:“我觉得减税力度还不够。无论从规模还是从行业关联性上看,汽车产业都是需要实施大手笔刺激的行业”。

  各方专家建言

  对于《规划》,专家学者们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言。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杨玉成和长期研究中国汽车业自主创新问题的北京大学政府学院教授路风表示:当初就认为《规划》不能仅说“振兴”,而是应当突出“调整”的政策诉求。《规划》不但要顾眼前扩大消费和内需,重点更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国内汽车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加合理,要做强做大我国汽车产业,很关键的是要推进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和兼并重组,形成自主能力和竞争力。从已经透露的内容看,《规划》中许多措施像是以前政策的复述,应早日出台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例如100亿也罢,50亿也罢,这个钱如何支付?如何用到正点?如何保证实现可测度的目标?现在有几十家企业在搞新能源汽车,如何防止急功近利搞大跃进?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指出,《规划》对促进消费能起多大作用,还得看房地产,现在房地产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能量很大,如果国家再出台个“振兴房地产业规划”,很可能会影响房价下降不到合理水平,而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没有变化,汽车消费就必然受到打压。房地产对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也无多大作用,它不像汽车需要好钢,需要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李春波、国泰君安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张欣对记者表示,《规划》对汽车行业来说肯定是好事,相关上市公司首先会从中受益,小排量汽车和零部件国产化现在获得了发展良机;从全球范围看,新能源汽车都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但要到投入市场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北京汽车工业发展研究所董事长刘敬桢认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规划》最重要的意义,是要抓紧时间和机遇调整结构,练好内功,做大做强。一款车要是品质不过关、技术不过硬,不管排量多少、减税多少,也不会有人买。全球的汽车工业都进入低谷,但是中国汽车工业更多的只是汽车销量增速放缓。从量上看,中国是新兴的汽车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与欧美、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不同,他们的汽车市场已经基本饱和,而中国目前汽车千人保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零头,内需市场仍然很大。

  相关链接

  1994年以来的汽车产业政策大事记

  1994年,出台《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标志政府开始干预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2004年,出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这是中国入世后首次明确今后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2005年,中国入世后第4次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并系统地提出汽车贸易政策。

  2006年,出台《关于鼓励发展节能型小排量汽车意见》,标志着小排量汽车受限的僵局被打破。

  2009年,制定《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起步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尽快实现产业化,将为中国在该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国际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传统汽车行业,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上,大家处于相同起跑线,中国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和可能在世界上形成领导地位。而当前的政策无疑将加强这一领导地位。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汽车企业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但是真正下足功夫进行研发的并不多,能够生产出与外资品牌相抗衡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汽车企业则少之又少。

  不过,这种情况将改变,在此次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要求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在2011年都具有能上市的新能源汽车,并要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要占总量的5%左右。

  这意味着,不管过去是否真正愿意投入,未来所有汽车企业将必须开发新能源汽车产品。而那些率先投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如比亚迪、福田汽车等,此时笑得最为灿烂。

  比亚迪:技术为王

  2008年12月15日,世界首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新能源汽车——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上市。比亚迪领先通用、丰田两到三年时间实现了可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的商业化,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据悉,目前国际上掌握双模技术的只有通用、丰田和比亚迪3家企业,比亚迪DM双模电动车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在3家企业中最先实现商业化。底特律车展上,比亚迪的电动车技术吸引了众多同行关注,不少国外企业纷纷提出要与比亚迪进行合作。

  比亚迪是中国汽车界的一匹黑马,最早从电池起家。2003年比亚迪在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了比亚迪汽车公司,开始了电动汽车的研发。随着2008年巴菲特公司的参股,让比亚迪更具有了传奇色彩。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告诉《中国投资》,“横跨电池、汽车两大产业领域,是比亚迪研发电动汽车得天独厚的优势。” 2008年底,比亚迪斥资2亿人民币收购了宁波中纬,整合电动汽车上游产业链,这更进一步增强了比亚迪电动汽车产业化的能力。

  此外,其强大的垂直整合也是一大优势,比亚迪能够把电池、电控、电机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反复充电、家用插座充电两大技术难关,F3DM双模电动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

  事实上,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历经了5年的技术积累,耗资数十亿人民币”。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的终极目标是纯电动汽车”,王传福表示。F3DM双模电动车是从汽油车到电动车的过渡产品,目前比亚迪已经掌握了纯电动车的技术,纯电动汽车e6有望在今年推向市场。

  在当前消费环境中,很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心存疑虑。对此,王传福向《中国投资》表示:“电动汽车被市场定位为特种车,不是技术的局限,而是由于消费者的心理局限。其中比亚迪F6DM双模电动车就是一款瞄准公、商务车市场的中高级车型”。他解释说,其实,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有了电动汽车。只是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电动发动机车没有普及。习惯了汽油车的消费者,短期内对电动汽车这一新事物的怀疑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保理念的深入,电动汽车将会被消费者逐渐接受。

  面对竞争形势,他也表示坚信“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电动汽车的研发和制造掀起高潮,从一个侧面预测了电动汽车广阔的市场前景,电动汽车将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以及管理优势,保持传统燃油车型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实现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两翼齐飞。”据悉,比亚迪汽车今年要完成40万辆的销售目标,比去年翻一倍。

  同时,王传福也对政策支持寄予希望,希望国家能支持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电动汽车的普及,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的完善。充电站的建设将为电动汽车商业化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前期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新能源车购车补贴政策。希望国家在后续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方面,有更多更细化的支持政策”。

  北汽福田:打造产业联盟

  2008年12月28日,在北汽福田沙河厂区,“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工程基地”称号被正式授予北汽福田汽车公司,北京市公交集团与北汽福田签订了8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整车及底盘的采购协议,与此同时,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宣告成立。

  这3件事给2008年的中国汽车工业添上了一笔亮色,新能源汽车从开发阶段向商品化阶段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以北汽福田为中心设立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总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投资额达50亿元,已形成新能源客车5000台及高效节能发动机40万台的年生产能力,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基地。作为我国汽车行业首个新能源领域的设计制造基地,该基地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广泛的示范、引领作用。

  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落户北汽福田并非偶然,早在2003年北汽福田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并一直把“新能源的研发与应用”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对此,其新闻发言人党委副书记赵景光表示,“新能源的发展必将带来全球汽车技术和产业的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率先实现新能源在汽车上的产业化应用,谁就能占据未来的发展先机”。

  为了抢占市场先机,近年来北汽福田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致力于新能源的开发。2005年,在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的时期,北汽福田毅然投资6亿元兴建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节能减排重点试验室。目前,此试验室已正式落成,其整体设计及配套设施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历经多年卧薪尝胆,北汽福田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核心技术,在其研发和推广上领先了国内同行一步:2006年福田混合动力客车面世;2008年1月,30辆福田欧V混合动力客车正式交付广州一汽巴士使用。

  随着北汽福田混合动力客车在广州公交市场成功运行,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公交公司都向其投送了橄榄枝,而北京市公交集团与北汽福田签订的800辆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整车及底盘的采购协议,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采购订单。这也使北汽福田成为第一家真正实现混合动力汽车产品产业化的企业。

  除了在混合动力客车的研发及推广上取得骄人成绩之外,北汽福田还积极参与了“国家863项目”——燃料电池客车的研发。2008年4月,福田欧V燃料电池客车在北京车展上亮相,由于该车排放出来的完全是干净的水蒸气,因此被誉为“尾气能养鱼的汽车”。福田欧V燃料电池客车在奥运期间承担了马拉松比赛工作用车等工作,目前,该车已成功位列国家首批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公告之中,并正在北京中关村一带进行示范运行。

  除了在内部打好基础,北汽福田还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来促进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实现。赵景光表示:“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市场前景尚不明确,前期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因此许多企业徘徊在新能源的大门之外;而许多已经投身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的限制,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研发阶段。与此同时,许多企业由于规模分散、重复研发,形不成应有的合力,这样使得整个中国新能源产业非常落后,无法与国际先进水平进行竞争”。

  他认为,“在这种形势下,通过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打造共有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突破重点核心技术,将有利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工业取得超常规的发展。

  为此,北汽福田联合了北京公交集团、中科院电工所、中信国安盟固利等10余家企业以及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家著名院校,以北京新能源设计制造产业基地为中心,集合区域内相关科研、关键零部件供应、整车生产、用户等产业链全部能量,向共同开发、共享成果的合作开发模式转变。

  “未来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除了将包括北京市新能源领域的重点企业之外,还将广泛吸纳全国新能源领域的重点企业”,赵景光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不单纯是一个民间性质的联盟,它是在科技部支持,北京市委、市政府协调下,由北汽控股公司发起成立的。从组织结构上看,该联盟的最上层是政府协调委员会。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做法不仅为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