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抓住时机优化布局调结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1:32  《中国投资》
抓住时机优化布局调结构
《中国投资》2009年第3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抓住时机优化布局调结构

  专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业务部钢铁处处长陈子琦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2009年2月9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正式下发,并将于今年两会前后正式对外公布。

  “我认为,这次《规划》应该说既不是‘镇痛片’短期的效应,也不完全是一个长效机制的‘治本药’,应该是二者结合的性质,也可以讲是一个类似于复方药双管齐下这样一个效果”,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冶金建材业务部钢铁处处长陈子琦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规划》对于建设曹妃甸、湛江、防城港等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做了特别说明”,陈子琦强调,“条件成熟的大项目如能及时建设,对加快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结构、拉动区域经济都有好处,而且可以确保先进产能抢得市场先机。现在建设投资成本是最低的。既然是迟早都要建设,那么晚建不如早建,目前正是实施这些重大项目的恰当时机”。

  危机引爆隐患

  《中国投资》:作为钢铁行业的专家,您如何看待我国钢铁产业目前面临的危机?

  陈子琦:2008年下半年以来,钢材需求下降,价格快速下跌,大量的高价原材料库存需要消化,导致钢铁行业效益下降、出现亏损,重点大中型企业利润6月为178.3亿元,10月为-58.35亿元,11月为-128.18亿元,12月为-294.21亿元。

  分析钢铁行业在短短几个月内产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外因触发、内因矛盾集中暴露、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实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抑制了钢铁市场需求,钢材出口受阻、内需不旺,对钢铁行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内因是钢铁行业长期以来粗放增长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落后装备产能大、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等。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钢铁行业高速增长,短短8年间产能翻了两番多,且增加的产能以一般水平居多,甚至还有部分落后产能,使得结构不合理矛盾进一步加剧。从下表我国钢生产消费情况可见,2005年钢产需基本达到平衡。2006年、2007年,钢消费量增长率已从2005年前的20%以上回落到9.33%、11.18%,而钢产量增长率仍高达19.6%、17.1%,产量增速明显高于消费增速,多余的钢只能靠出口消化,钢净出口量高达3446万吨、5458万吨。大量出口低档次钢铁产品,加剧了铁矿、煤炭等资源供应紧张状况,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也掩盖了低水平产能过剩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状况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实际上隐患早已埋下,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影响,钢铁行业迟早也会有一次大的调整。此次国际金融危机触发了钢铁行业调整期的到来,需求下降导致低水平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内因外因共同作用,造成了钢铁行业亏损、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

  从外因看,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进一步加深,其严重后果可能还会进一步显现,钢铁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不容乐观。当然,也不宜过于悲观。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实施,对钢材需求有一定的拉动,钢材价格将逐步止跌企稳,加上原材料价格下降、高价原材料库存减少,钢铁行业严重亏损状况也会逐步有所改观。从内因看,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必须要解决,早解决早主动,否则,无法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内外因结合辨证地看,金融危机冲击导致需求下降、行业不景气,也正是钢铁行业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品档次和国际竞争力的有利时机,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进结构调整,趋利避害,变被动为主动。

  保增长调结构  双管齐下

  《中国投资》:该《规划》最开始酝酿时,并没有“调整”二字,后来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这样命名呢?

  陈子琦:是的,最开始酝酿规划时,并没有“调整”二字,而后来将此定位为“调整与振兴”规划,正说明了国家发改委等相关规划起草部门对行业问题洞若观火,直切要害。

  刚才谈到,产业危机爆发内因是钢铁行业长期以来粗放增长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隐患早已埋下。因此,钢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正确途径是以结构调整促发展。

  由于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其作用是为其他行业发展提供原材料,与汽车、家电等面向终端消费的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其发展主要靠各行业对钢铁的需求来拉动。前几年的钢铁过热是经济高速发展拉动的结果,当前的钢铁行业也不可能脱离其他行业振兴而独自发展。当然,钢铁行业本身应努力练好内功,推进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产业升级,力争在数量、品种、质量上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冲击主要是影响钢铁市场需求。在扩大钢铁需求上,外需方面是采取一定措施扩大高档次产品出口,限制低档次初级产品出口。内需方面以及间接出口,主要依赖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家电、房地产等其他行业发展,钢铁行业自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钢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主要是以解决内在深层次矛盾为主,由内及外,以结构调整促发展,将一些迟早都要开展的结构调整工作尽快付诸实施。例如,启动建设一批对优化结构和布局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用先进装备淘汰落后装备,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等。这样实现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能够立足当前保增长,又抓住机遇调结构,是钢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正确途径。

  《中国投资》:外界对该《规划》是“镇痛片”还是“治本药”有些疑虑,您怎样看待?您觉得这次《规划》有哪些地方不同于以往产业规划?

  陈子琦:这次《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既有像“镇痛片”这样应对金融危机方面的措施,包括调整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税率,实施公平的贸易政策等短平快的政策,同时,也有大量的“治本”内容,包括调整结构、优化布局、促进产业升级等长效措施。

  要说跟以前的产业规划比有何不同,我觉得首先是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不一样,该《规划》旨在解决金融海啸和产业结构失衡的双重“危机”,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保增长又调结构,既应对眼前危机又解决产业深层次矛盾。

  其次,这次《规划》有更为具体的配套细则,而且有专门的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专项工作分工进度表,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各部门协同作战,按期出台和落实各项细则。

  再者,《规划》提出的具体量化目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些目标能够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同时激励中等水平的企业挖掘潜力,“蹦蹦高”就能够着。对于提升整个产业水平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另外,这次《规划》强调了跟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明确表示了钢铁要与相关产业实现协调发展,满足上下游产业的升级和产品换代要求,鼓励和支持钢铁产业与上述重点用钢产业战略合作。这也是站在经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钢铁产业的发展,可谓高瞻远瞩。

  沿海大钢铁厂项目建设正当时

  《中国投资》:有人觉得,目前我国钢铁产能已经过剩,如果再多上马大型项目岂不是更加过剩?

  陈子琦:现在我国钢铁产能的确存在过剩情况,其本质是结构性过剩,主要表现为落后产能过剩,一般水平产能过大,而先进产能不足。过剩的不是亟待建设的几个沿海精品钢铁基地所代表的先进产能,而是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

  2000年以来,钢铁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8年时间内,钢铁产量翻了两番,但高水平的、先进产能增加的比例并没有凸显出来,这样导致了产能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我国钢铁产业落后和一般水平的冶炼产能占到总产能的2/3左右。钢铁行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产品档次和质量不高、竞争能力不强、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这些非先进产能既缺乏国际竞争力,又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目标要求。

  而真正具有先进水平装备的产能只占1/3左右,产能过剩并不是先进产能过剩,扣除落后和一般水平产能后,先进产能严重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现有30几座高炉,大部分在4000立方米以上,更有多座是5000立方米以上,美国、德国的几十座高炉也全部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而我国现有的一千多座高炉,绝大部分是1000立方米以下的。所以,我国过剩的绝不是先进装备产能,反而亟待采用先进装备代替落后和一般水平装备。因此在市场好的情况下无法完全依靠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在现在靠市场就可以彻底淘汰,关键是要及时决策上马建设代表先进产能的大型项目,使其占领市场挤出小钢厂,不让它们死灰复燃。

  而且,我国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华北等内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而钢材需求旺盛的南部沿海地区产能不足,导致大量铁矿石和钢材长距离往复运输,既增加物流成本,又加剧铁路运力紧张的矛盾。建设沿海钢铁基地等大型项目正是解决布局不合理问题的最佳途径。

  《中国投资》:建设这些项目对当前经济发展有哪些好处?《规划》提出“适时”建设,您如何看待?

  陈子琦: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抓紧启动建设湛江、防城港钢铁基地等一批大项目,有拉动经济、优化结构等多重功效。一是大项目对经济发展有较好的带动作用,不仅自身投资大,每个项目投资高达数百亿元,而且钢铁产业链长、需要配套条件多,可带动社会投资达1:3,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相关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例如曹妃甸首钢京唐钢铁项目,极大带动了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这样的先例不胜枚举。二是有利于优化结构和布局,用先进装备代替落后装备,从根本上挤压落后装备的市场空间,防止死灰复燃。三是在当前钢铁行业不景气、市场信心不足、钢铁投资受抑制的情况下,国家支持一批大项目建设,有利于提升钢铁行业振兴和发展的信心。

  《规划》明确指出:到2011年,我国沿海沿江钢铁产能达到40%以上,产业布局和重点中心城市钢厂污染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所以说,湛江、防城港钢铁基地是迟早都要建设的重大项目,否则,钢铁行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落后面貌无法得到根本转变,也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现在建设投资成本是最低的,从开工到产能发挥作用也需要3-5年的时间,到那时市场也需要,回收投资也快。既然是迟早都要建设,那么晚建不如早建,目前正是实施这些重大项目的恰当时机。

  联合重组机遇期

  《中国投资》:对于《规划》重点之一“抓住时机推进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您有何建议?

  陈子琦: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当前钢铁行业不景气,正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好时机。应抓住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联合重组。建议国家支持宝钢、鞍钢、武钢等大企业为龙头,主要通过跨省市联合重组,培育形成几个5000万吨乃至1亿吨级特大型钢铁集团,力争未来国内排名前4位的钢铁集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例达到50%左右。这是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钢铁强国的重要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实施联合重组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能力,实现做强做大目标,能否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优化配置是关键。因此,应大力推进跨省市、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不宜提倡以行政区划为界的简单联合重组,更不宜提倡联而不合的非实质性联合重组,这样的联合重组意义不大。

  节能减排一举三得

  《中国投资》:在产业危机到来时,您认为国家和企业还有精力和必要来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么?

  陈子琦:目前,我国钢铁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重点大中型企业能耗高15%左右,吨钢烟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等指标更是高1-3倍,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力推进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措施,一举三得,既可拉动钢铁投资增长,又有利于优化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还可规避西方国家对我国补贴钢铁业的指责。

  《中国投资》:您觉得目前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是什么?

  陈子琦:钢铁行业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是落后和一般水平产能占很大比重。与现代化的4000-5000立方米级大高炉、300吨级大转炉相比,落后的300立方米及以下小高炉、20吨及以下小转炉的能耗高20%以上,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高5-10倍;一般水平的301-500立方米高炉、21-30吨转炉的能耗高15%以上,吨钢烟粉尘排放量高2-5倍。这意味着一个由落后和一般水平装备组成的100-200万吨小钢铁厂,其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一个1000万吨级大钢铁厂,而这种小钢铁厂全国有上百个。因此,最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就是淘汰落后装备。

  《中国投资》:与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相比,在提高淘汰落后标准、环保节能减排指标等方面有哪些具体变化?

  陈子琦:本次《规划》将修改完善原有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了淘汰落后标准,增加了环保节能减排指标。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炼铁、炼钢淘汰落后标准。其中,吨钢综合能耗从700公斤标准煤降低到620公斤,吨钢耗新水从6吨降低到小于5吨。另外,在当前已有6亿吨钢产能的基础上,第一步将原淘汰300立方米以下高炉修改为400立方米以下,原淘汰公称容量20吨以下转炉、电炉修改为30吨以下。将来再视情况逐步提高淘汰落后标准,最终全部淘汰一般水平装备。

  二是增加环保节能减排指标,包括COD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粉尘排放、可燃气体回收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保指标等。

  《规划》目标,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从目前的1.97千克降到低于1千克,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千克降到低于1.8千克。

  钢铁新政力促产业可持续发展

  专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

  文/本刊记者  朱娅琼

  “与以往钢铁相关产业政策不同的是,这次《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最大的特点是稳和准。所谓稳,是指这次政策能够保证钢铁产业的平稳运行,相关落实办法也非常具有可执行性;准,则是指针对性很强,既可以缓解钢铁产业当前所遇到的危机,又可以解决产业的深层次矛盾”。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迟京东在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

  他还认为,由于《规划》在制订中充分考虑到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将有助于确保钢铁产业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同时,《规划》对行业具有很强的矫正作用,可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然,再好的规划也重在落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要发挥好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协助规划的执行落实”。

  新政看点多

  《中国投资》:这次《规划》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您认为会对钢铁产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迟京东:这次《规划》是在世界性金融危机这种特定的时期里制订,有别于以前在平稳条件下的发展思路。同时该《规划》也是在与其他产业进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制订的,同时国家制订的工业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9个。政策制订既要应对当前危机,同时又考虑长远发展。

  最大的特点应该说是稳和准。所谓稳是指既能够保证钢铁产业平稳运行,相关产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办法比较具有可执行性。准是指既要应对钢铁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又要解决钢铁产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既要保增长又调结构,两个方面都非常具有针对性。相对于过去一些规划落实的时间段都比较长,这个《规划》措施要求能够尽快落实。而且《规划》所提出的政策措施是比较细致的,此前搞《规划》的时候,一般都没有指明相关政策由哪个部门进行落实,但是这次《规划》已经明确指出由哪个部门在什么时间进行相关细则的制定落实,有了具体时间表,从而更大程度保证政策的落实。

  对于钢铁产业而言,以前的规划强调的是如何提高钢材的数量与品种,而这次重在提高质量与效率;以前只单从产业入手、从局部考虑,而这次《规划》能够站在行业内外、国内外及整个发展全局的角度,对各产业发展进行协调思考。因此,《规划》对矫正钢铁产业当前无序发展的状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而且,由于钢铁是基础原材料,产业链条上到铁矿采选业,下至钢材深加工及配送以及加强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其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因此,如果《规划》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可以较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投资》:该《规划》在政策措施上有哪些新的亮点?

  迟京东:与以往相比,这次《规划》增加了很多新要求、新标准,也增加了指导钢铁产业发展的新政策措施。比如,这次特别强调技术进步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改造,强调联合重组重点突出了要进行实质性联合重组,强调提高质量效率而不片面追求数量、品种,以及强调优化布局而还要考虑我国布局的现状。而且在如何实施方面规划说得非常详细,比如联合重组,这次就非常具体地指出如何进行重组,哪个企业重组哪个企业,重组到什么程度才算是真正的联合重组,就是强调实效。

  《规划》同时特别强调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问题。钢铁产业要支持下游行业的产业升级,产品升级换代。鼓励钢铁产业与下游行业加强战略合作。在这方面,日本、韩国、欧洲的一些钢铁企业做得非常好,他们与下游用户的联系非常紧密,途径也非常多,比如通过投资、交叉持股等形式,这样就保证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对于钢铁企业而言,通过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也能够尽快了解下游企业对钢材的需求,从而推进钢铁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确保两个市场

  《中国投资》:您如何理解《规划》提出的“保住两个市场”?

  迟京东:目前我国直接和间接(不含国内为外贸出口配套消费)约占当年钢产量的比重为1/4,比例可能不如日本大,但数量已超过日本等发达国家,应该说对外依存度相当高,也就是说国外市场的波动已经对国内钢铁行业生产运行产生着影响。直接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占30%;南亚和中东市场,占17%;间接出口主要是欧美及东南亚市场。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国内市场消费结构是,建筑49.5%、机械制造18%、汽车5.6%、交通运输5.4%、五金制造3.4%、家电2.3%、造船2.3%、石化1.3%、集装箱1.3%、电力1.1%,其他9.8%。

  那么,保市场稳定,必须要统筹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所以《规划》提出了对内通过能源、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建设及地震灾后重建,稳定国内市场份额50%左右的建筑用钢需求。对外,采取灵活的进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一定比例的直接出口,鼓励和扩大间接出口。

  《中国投资》:在外需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保住出口市场?

  迟京东:在目前情况下,保住国外市场是不易的。首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我国钢材出口目标市场的消费现状和潜力,找出应对的策略,一些生产能力强势的区域,供大于求严重,出口到这些市场必定面临激烈竞争,甚至是贸易摩擦增加,而一些生产能力弱势的区域,钢铁产品对外的依存度比较高,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消费也在回落甚至下降,但其经济发展仍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钢铁产品,而自身又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要靠进口,这是我国钢铁出口目标市场调整的方向,当然,《规划》积极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以提升竞争水平。《规划》还提出了要通过调整相关的产品出口税率,鼓励高附加值钢材的出口,从而保证海外的市场。预计今年全年直接净出口粗钢可能在3000万吨以下,间接出口与直接出口总量努力保障控制在7000万吨以上。

  今年1月出口钢材折算成粗钢不到200万吨,而往年高峰达到了600到700万吨的规模,从今年1月的出口量看,全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打破联合重组障碍

  《中国投资》:大力推动联合重组是本次《规划》重点内容之一,您对此怎样评价?

  迟京东:联合重组是关乎钢铁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钢铁产业存在的布局不合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过度进口矿石、环保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新技术开发薄弱等问题,都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大力推进联合重组,就是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实现我国钢铁产业跨越式发展,既对企业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问题有帮助,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有益,又对今后长远发展有利,有助于大力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为什么每次危机之后,一些大的集团公司都能够有所发展,一些小的企业则被迫淘汰,就是因为大集团抗风险能力较强。联合重组目的就是要提高抗击风险的能力。当然在重组的过程中更要强调集团内部包括技术等在内的各种有效资源的整合,通过整合让资源得到合理科学的配置。

  也有人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联合重组的结果导致行业集中度高,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又形成了新的垄断。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我国钢铁企业本来就分散,集中度还没有提高到像国外那样,有的国家1-2家企业集团钢产量几乎占全国的80%-90%,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做到只有1-2家钢铁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规划》中提出的目标是清楚的。我国钢铁产业搞联合重组主要目的是提高整合能力,形成科学的资源配置,而不是像国外那样,目标就是为了赚钱。国内钢铁企业不仅是为了赚钱,还有一个社会责任问题。内涵和意义与国外钢铁企业都是不同的。比如这次金融危机,许多外资公司和民营企业都采取了裁员措施,但是国有企业不仅不裁员,还要招聘员工。

  《中国投资》:联合重组是钢铁产业这些年来一直提倡的,但事实上却很少看见真正意义上的联合重组。其障碍在哪里,您有何建议?

  迟京东:当前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但是这次《规划》指出了到什么情况下才能算是联合重组,这是一个进步。我认为联合重组只有通过在技术、人员、采购、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后才能称得上真正的重组。比如,技术和人才的优化配置问题,现在国内每个钢厂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许多技术人员,为什么不能把这些人员在一个集团内进行优化配置呢?日本JFE钢铁公司通过人员、技术、文化等的整合,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公司,实现了真正的联合重组。

  为了提高整合能力,在推进企业重组提高集中度方面,这次《规划》提出将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集团的带动作用,实现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的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同时进一步推进鞍本集团与攀钢等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5000万吨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集团;若干个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

  我认为国家要尽快制定细则,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障碍。目前,主要钢铁企业基本仍是国有控股,因此,建议一是改变传统的企业领导任免体制,解决“帽子指挥位子”问题。二是解决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在财税和国资收益方面分配问题,实现不同层级、不同地区国资委共同持股,按股分红,建议税收也要按股分配。三是各级政府要承担并协助解决因企业重组导致的分离辅业和人员分流问题。

  加强下游战略合作

  《中国投资》:您认为应该怎样加大钢铁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力度?

  迟京东:钢铁企业通过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首先是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稳定目标市场,同时通过与下游企业的技术进步挂钩,比如造船材料、汽车材料等,能够保证企业的研发跟进,达到不断满足下游用户产业升级、产品换代对钢铁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并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能力。

  作为钢铁行业协会,我们也组织了下游用户与钢铁企业之间的座谈会,比如组织了中石油、中石化与钢铁企业进行座谈,让用户来介绍即将开展的项目对钢材的要求,通过这种形式,钢材企业可以迅速了解下游用户的用钢需求,及时进行研究。而过去,只有到下游用户去市场上采购时,钢铁企业才知道用户到底需要哪种钢材,这种效率是非常低的,不能及时跟踪下游用户不断提高的要求,也造成了被动,这边是总量供大于求,那边又需要进口高档次的钢材品种,而其中一些钢材品种国内完全有能力研究开发出来满足需要。

  以汽车产业为例,现在汽车产业提出来要生产节能汽车,这对钢材就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汽车要求减轻钢材的重量,这就要求钢铁企业要生产更高强度钢材品种,才能够让汽车整体重量减轻,这样既保证汽车安全又能实现汽车节能的目标要求。多年来,宝钢在这方面做得是非常好的,与用户的合作走得比其他企业远。宝钢的技术研究部门专门去研究汽车部件怎么做出来,从而研究出汽车对钢材的各种要求,使产品能够及时升级。

  再以船舶为例,造船行业的产品结构在不停调整,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LNG、LPG船等对钢材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一条船所需钢材品种规格是多样的,有的甚至一个规格就需要1-2张,钢厂生产组织是困难的,成本很高,所以一个钢厂与一个造船厂对接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必须是多个钢厂或大型集团公司与一个船厂进行对接。

  总之,钢铁企业要想办法满足下游用户不断变化的要求,甚至还要有超前的眼光。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也要转变观念,要从满足下游需求角度进行创新。

  《中国投资》:在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具体合作方面,国外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迟京东:现在宝钢、武钢、鞍钢等大钢厂也意识到与下游用户的战略合作,但是他们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与国外一些竞争力更强的钢铁企业相比还是有很多差距,没有一个非常系统的、如何占领目标市场、如何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规划。这方面特别需要国内钢铁企业补课。

  韩国浦项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浦项中国投资公司在中国也就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开展了非常多的业务,建立起很多分公司。实际上它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就已经有一整套的发展战略,而且根据在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国外这些钢铁企业与下游用户的合作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而且关联度高,紧密性强。通过投资、交叉持股等各种各样的办法,以达到深度了解下游用户需求、占有市场的目的。

  在具体如何与下游合作上,各个国家的做法是不一样的。日本是商社性质,钢材企业的钢材绝大部分都要进入商社,通过商社进行销售,而商社与下游用户是进行紧密合作的;欧洲多是钢材企业通过直接与下游用户、中间商,建立很稳定的加工配送中心。虽然方式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

  国内钢铁企业还应该学习日本、韩国、欧洲一些钢铁企业,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比如日本的建筑钢材,都是钢铁企业与用户一起合作开发的,不是钢铁企业自己闭门造车。当然在技术合作这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我们这几年做的比较好的管线钢研发,在两三年时间里,管线钢就成为了全世界生产量最多的国家。而我们建西气东输一线的时候,还要从韩国、日本进口管线钢,结果过了两年,我们就能够净出口管线钢,就是因为钢铁企业与用户的战略合作,加强了应用技术研究。

  有一组数字值得玩味:2008年,我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平均单价为4526美元/吨,但是出口的却只有1333美元/吨。从这个数就可以看出差距有多大。为什么我们的高档钢材生产不出来,实际上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与下游用户的合作不够紧密。

  另外,钢铁企业之间也要进行战略合作,要突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完善的东西。从销售、配售、加工到用户的使用,国内钢铁企业与国外公司差距是非常大的,不像国外那样有体系。

  整顿铁矿石及钢材销售市场

  《中国投资》:《规划》对铁矿石市场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意见,即统一国内市场价格,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迟京东: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国从国外进口铁矿石损失非常大,去年进口铁矿石4亿多吨,平均进口矿价每吨136.2美元,如果与当前的七八十美元一吨价格相比,一吨铁矿石大概多付出50-60美元以上,这就相当于去年全年总共多支付给外国1845亿元人民币。而去年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利润只有846个亿。

  所以,《规划》特意强调了钢铁协会要牵头组织钢铁企业统一对外谈判,建立代理制,统一进口矿价格,形成互惠互利的铁矿进口价格定价机制,维护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要整顿进口铁矿流通市场,重新核准进口企业资质,减少企业数量。实行铁矿石进口流向信息上报登记制度。力争2009年进口矿价格有明显回落,以降低钢铁生产成本。

  今年中国要求形成一个中国价格,所以铁矿石进口就要实行代理制,关于这个问题,有的商贸企业是有看法的,但是从国家利益上看,钢铁行业要坚持,不能在国内有两种铁矿价格,这对国家利益是十分不利的。

  《中国投资》:总体上来说,中国在国际上掌握的铁矿石资源还是非常少,在这方面《规划》提出加大海外资源的投资力度,您如何评价?

  迟京东:一方面国家将加大对国内铁矿资源地址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并增加资源储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投资矿山勘探和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另一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大型国企的境外投资。沿海钢铁企业要充分利用区位和运输优势,所需铁矿石、煤等原燃料要尽可能利用境外资源。

  对于海外资源的投资,如果国家适当给予一些措施,可能会走得更快一些。现在国家启动了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专项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如果把这3个专项资金落实好,对于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战略资源,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国投资》:这次《规划》为何将钢材销售市场列为重点整顿内容?

  迟京东:我国60%钢铁产品由具有投机性经营倾向的经销商代销,总数超过15万家,他们对国内钢材市场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集中抛售,就会加剧市场供求失衡,不仅影响了生产企业正常流通,也造成市场的过度反应,他们对市场稳定的“蓄水池”作用十分明显,不能忽视。所以,政策明确要整顿钢材销售市场,特别是要求提高经销商的资质条件,并要求钢铁企业扩大直供比例。这些对稳定市场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大力支持技术进步

  《中国投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规划》在支持企业技术研发方面有哪些政策?

  迟京东:创新能力不强是我国与世界钢铁强国的主要差距之一。在当前钢铁产业不景气时期,国家应该支持技术创新,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生产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这是促进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措施,更是确保危机过后钢铁产业能够实现重大飞跃非常重要的一环。

  《规划》表示,为了确保企业技术研发的顺利实施,在中央投资资金中安排技术进步专项,将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钢铁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不包括节能技术改造)。同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这次技改投入将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鼓励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支持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炼铁矿等技术。如宝钢和武钢的高磁感取向硅钢,攀钢、鞍钢和马钢的铁道用材等研发就属于这个范畴。

  技术进步专项资金将主要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标准或备案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联合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关键材料生产企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