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规划助力宝钢做大做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1:32  《中国投资》
规划助力宝钢做大做强
《中国投资》2009年第3期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规划》助力宝钢做大做强

  专访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钢)自2003年起就已跻身世界500强之列,是我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之一。其钢铁主业立足于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铁精品,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宝钢年产钢能力在3000万吨左右,并正在向年产钢5000万吨以上的特大型钢铁集团迈进。

  “国家适时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抓住市场变化的机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上台阶、上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徐乐江接受《中国投资》专访时表示,“宝钢将充分利用规划中的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积极主动参与加大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推进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等重点调整工作”。

  相信借助该《规划》实施的东风,宝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将化危为机,继续做大做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产业新政利好多

  《中国投资》:您对该《规划》有何看法?对于宝钢而言,具体有何利好?

  徐乐江: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钢铁产业遇到极大困难情况下,国家适时出台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充分体现了国家抓住市场变化的机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上台阶、上水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虽然规划期为3年,但立足当前又兼顾长远,从短期看,有利于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从长期看将会积极促进钢铁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模式,提升综合竞争力。

  《规划》明确了“保重点、促发展、调结构”的原则和产业振兴重点,将有力促进钢铁业健康发展。宝钢作为钢铁业大家庭中的一员,将会充分利用《规划》中的政策措施及保障条件,积极主动参与加大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推进兼并重组、优化产业布局等重点调整工作,为钢铁业早日摆脱困境及长远可持续发展尽绵薄之力。

  《中国投资》:此次《规划》强调实施技术进步专项,宝钢在高磁感取向硅钢等项目自主研发上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该《规划》将对宝钢的技术研发产生哪些促进作用?对于自主创新,宝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徐乐江:2008年中国进口了1543万吨的钢材,过去几年我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水平。这些进口的钢材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的质量还达不到要求,不得不依赖进口。加大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是《规划》两个重点,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宝钢历来重视自主研发,例如,1997-2008年,宝钢历经10年艰辛,突破了国内外技术封锁,掌握了代表钢铁业顶级制造能力的取向硅钢工艺技术。《规划》出台更加坚定了宝钢走自主集成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宝钢将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尤其加强对国家急需的、能代替进口的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及相关配套技术装备的研发。

  在宝钢建设之初邓小平同志对宝钢提出了“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的殷切期望。宝钢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路径和自主创新体系。经过30年的发展,形成了以研究院为主体、产销研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生产、研发、设计和制造“四位一体”的工程集成体系;以生产现场为重点,以稳定提高和精益运营为特征的持续改进体系,构建起“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体系”。从“引进、消化、跟踪、创新”到“开放式自主集成创新”,宝钢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宝钢特色、以知识产权为驱动力的技术创新道路。

  截至2007年底,宝钢累计申请专利3257件,专利授权1832件,拥有企业技术秘密69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宝钢高等级汽车板品种生产以及使用技术”的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5月15日,宝钢的取向硅钢技术顺利生产出了第一卷合格取向硅钢卷。这一成果充分说明宝钢已经具备了现代钢铁工业顶级产品制造能力,也具备了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技术基础。

  《中国投资》:推进宝钢的跨地区重组,是本次《规划》关于促进兼并重组的重要部分。目前,宝钢有哪些可以透露的战略部署?有消息称,宝钢将对宁波钢铁、包钢进行联合重组等。

  徐乐江:产业集中度偏低也是我国钢铁业突出问题之一。《规划》旗帜鲜明提出了促进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的调整重点。过去几年宝钢积极参与了钢铁业重组,1998年,按照中央抓大放小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实现了与上海冶金、梅山三钢联合,完成了上海地区的钢铁产业重组。新世纪以来,宝钢适应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重组了新疆八一钢厂,整合了广东省钢铁工业成立广东钢铁公司,实现了企业规模与布局的跨越式发展。宝钢从中积累、总结了丰富的经验,这对宝钢未来参与钢铁业兼并重组是不可多得的财富。《规划》中对推进兼并重组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宝钢将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参与钢铁业的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目前,宝钢相关部门正积极研究,一旦落实将会通过公司的信息平台对外正式发布。

  《中国投资》:宝钢将如何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徐乐江:《规划》明确提出“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落实扩大内需措施,拉动国内钢材消费。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这对我国钢材出口和部分钢铁原料的进口,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钢材也不可能不出口。只有出口参与国际交流,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这点很重要。通过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赞同和鼓励高附加值、高质量的钢铁产品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同时,利用国外的钢铁原料资源,有效缓解国内市场部分资源紧缺的钢铁原料供需矛盾,如铁矿石、废钢等,通过“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取得更多更好的进口资源,这对国内市场的稳定是有利的。 

  把握沿海项目建设时机

  《中国投资》:《规划》提出:“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您如何理解“适时”二字?

  徐乐江:应该说在当前推进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建设有相对较为有利因素:一是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信心。通过推进沿海大厂的建设,有利于带动国内码头、交通、电力、冶金装备、机械、城建、化工、耐材、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信心,稳定市场。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本低,成效明显。由于建设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等要素价格大幅下降,结构调整项目建设成本下降,初步框算可节约10%-20%的总投资,且产品结构调整会更加理智,工程质量会更有保障。三是储备先进产能,防止落后产能死灰复燃。危机影响下相当一部分落后产能主动限产,停产、如果不以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一旦市场反弹,落后产能又将死灰复燃,给结构调整带来困难。沿海钢铁项目建设周期需要3-4年,项目投产时正逢我经济全面复苏,先进产能投产可以达到遏制落后产能死灰复燃的目的。

  中国钢铁业主要问题之一是产能过剩,尤其落后产能严重过多。因此《规划》中提出“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项目”与《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淘汰落后并不矛盾,相反,沿海钢铁精品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当然,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单纯增加产能。宝钢目前正在抓紧落实淘汰广钢、韶钢的落后产能,相信湛江项目将会获得国家认可和批复。

  建立“倒逼机制”

  《中国投资》:宝钢已有或将有哪些应对金融危机、抓住机遇进行产业升级的措施?

  徐乐江:危机面前,宝钢全体员工迅速行动起来。以市场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驱动,建立“倒逼机制”以适应市场和发展战略的需求。“倒逼”就是以市场的压力来促进宝钢管理体系的迅速改进,建立“全天候”的管理体系,更加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

  一是倒逼营销、采购体系和生产体系的协同。建立以用户价值为导向的营销、采购体系和完善适应多品种、多基地要求的生产组织体系。

  二是倒逼产品成本的竞争力。降低成本是一个全员、全面、全流程的系统工作,从采购、生产、营销及各个管理环节,包括生产服务业,也包括贸易、延伸加工等多元产业,都要想办法,动脑筋,降低各项费用,提升产品的成本竞争力。  

  三是倒逼技术创新、新品研发的市场适配性。要特别注重用户的需求,倾听用户的声音。研发人员要密切关注市场,深入了解用户今天需要什么,了解我们的竞争对手能生产什么,不能生产什么,不能在实验室里闭门造车,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要有市场适配性。

  四是倒逼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项目投资的约束机制,严格从用户、市场出发,强化对未来市场的调研和预测,并回到市场经受检验,确保投入产出达到预期目标。

  五是以推进宝钢“二次创业”为战略导向,倒逼兼并重组模式和路径方式的调整。《规划》明确了“保重点、促发展、调结构”的基本原则,这在政策环境上有利于宝钢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扩大先进产能,为宝钢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契机。宝钢坚持钢铁主业发展的战略不会变。在过去兼并重组工作的基础上,宝钢将调整参与模式和运作方式,更加谨慎地思考和选择适应宝钢的兼并重组实施路径和举措,并加大力度培养兼并重组的能力。

  权威解读汽车振兴规划

  专访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

  文/本刊记者  杨海霞

  2009年1月14日,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措施力度之大,令业界为之震动。

  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去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国际汽车市场严重下滑,国内汽车市场也受到很大冲击,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

  然而,当前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有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可抗拒的外因,另一方面,也有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组织结构不合理、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竞争力不强、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过分依赖引进的深层次矛盾的内因。

  此次《规划》的制定,就是基于一个判断: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必然要有一次大的调整,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的诸多矛盾,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

  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却没有改变。我国汽车市场仍然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购车意愿和能力,因此,无论从应对金融危机,保经济增长,还是从巩固支柱产业地位,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看,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是当前最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提升信心的经济信号,而且意味着将启动一个较长时期的产业深层次调整和振兴的过程。

  为此,本刊专访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陈建国,针对该《规划》的细则进行权威解读。

  力促汽车消费

  《中国投资》:如何理解《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调整”和“振兴”的含义?

  陈建国:《规划》中的“调整”是指针对汽车产业本身所面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进行调整,实际上是指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调整。

  《规划》中的“振兴”是指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冲击造成产销下降,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处境艰难等问题出台临时措施来振兴汽车产业。通过调整汽车车辆购置税、开展汽车下乡以及提高报废车更新补贴额度等政策措施在3年内振兴汽车产业,扩大汽车市场需求。

  《中国投资》: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汽车消费大国,此次规划中,有不少措施是拉动汽车消费的,如减税、汽车下乡、促进消费信贷等,应该如何看待汽车消费在拉动内需中的作用?

  陈建国:汽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超过930万辆,占全球的比例超过13%。2007年,汽车工业实现增加值5488亿元,占GDP比重为2.1%。汽车工业直接就业人员达到265万,与间接就业人员比为1:11,带动间接就业人员达3000多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1.2%。私人购置轿车比例已经超过80%,成为汽车消费的主体。汽车产业对众多上游产业和下游服务行业表现出巨大的带动效应。由此可见,汽车消费特别是私人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出于拉动汽车消费进而拉动内需的目的,规划提出了减税、汽车下乡、促进消费信贷等直接措施和改善汽车消费环境的诸多间接措施。

  国家资金支持技术进步

  《中国投资》:我国汽车产业一直存在着产品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关键技术和零部件过分依赖引进的问题,此次规划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哪些要求和措施?对于汽车企业有哪些实质性的利好?

  陈建国:这些问题确实客观存在。为此,在《规划》的重点任务中,我们提出了实施技术改造专项等两项任务。提出这些任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国家的资金支持,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调整的步伐。

  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方面,《规划》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振动、噪声、平顺性)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安全技术水平。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提高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用自动换档机械变速器等关键技术研发。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在实施技术改造专项方面,《规划》提出了制定《汽车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及结构调整,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内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产业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独立的公共检测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悬架控制、驱动防化控制、电子液压制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以及6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

  为落实好以上任务,《规划》中提出了“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的实施措施。今后3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检测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

  通过国家的投资,可带动汽车生产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关键项目的投入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投资》:如何促使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

  陈建国:在公务车的采购中,自主品牌所占比例较低。为此,我们在《规划》中提出政府公务用车向自主品牌倾斜,具体内容包括:1。调整政府公务用车配备标准,使有关排量和价格的规定更有利于采购节能环保和自主品牌产品;2。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务用车,自主品牌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3。对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

  例如,可适当降低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当前的公务用车标准仍是1999年制定的。但是,当年25万元左右的车型,如今已经降到15万元以下,但是配车标准没有相应下调,可根据目前汽车市场销售价格修订现行的配备标准以鼓励采购自主品牌汽车。对排量配备也可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配备小一些的车型,也将有利于采购自主品牌乘用车。

  扶持“绿色”汽车

  《中国投资》:我们看到在促进汽车消费的同时,也兼顾了环境要求,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具体而言,在调整汽车产品结构方面提出了哪些要求?

  陈建国: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汽车产业虽然产销量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产品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我国汽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落后于发达国家,排放标准实施时间落后欧洲5年,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势单力薄。

  为此,我们在规划目标中提出了市场需求结构优化和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的重大战略目标。在目标中,提出,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达到15%以上,重型车占载货车的比例达到25%以上。通过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同时提出201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的目标;并要求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在2011年应具有通过认证的,也就是说已经通过《公告》的、具备上市销售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同时,在重点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将采取措施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要求企业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形成10亿安时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中国投资》:新能源汽车是国内汽车企业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的一个新起点,但是技术和成本是其商业化的两大瓶颈,规划如何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使用?如何完善其外部发展环境如充电站等基础设施?

  陈建国: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些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初步具备了产业化推广的条件。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抓住当前机遇、大力发展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

  但是,因为研发、生产成本以及基础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原因,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推广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为实现上述目标和重点任务,在《规划》中,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有:1。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2。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3。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4。同时还要求在政府采购中,对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实施政府优先采购;5。并将在加大新增中央投资的100亿专项资金中重点支持研发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等。

  “内外”双重并购的时机

  《中国投资》:国外汽车产业调整的同时,也给国内企业提供了一个获取国外资源的机会,如何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陈建国: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发展减速,整个世界经济增速已经大幅放缓。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蔓延,各国股市在2008年以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尽管各国纷纷推出经济刺激措施,但是经济前景悲观仍然使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股市遭遇重挫。2008年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汽车市场纷纷出现负增长,新兴市场国家汽车市场增速也大幅放缓。受经济形势和汽车市场快速下滑的影响,主要汽车和零部件跨国公司经营情况日益恶化,现金流频频告急,不少企业不得不寻求政府救助以渡过难关。

  在这种情况下,国外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价值往往被低估,许多企业的市值甚至大大低于净资产。不少企业希望外来资本介入,以改善现金流和提振市场信心,部分企业甚至选择出售生产线和子公司。

  总体上看,金融危机对汽车产业“走出去”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首先,在汽车出口方面,虽带来较大挑战,但也面临一定的机遇。国外市场增速下滑甚至萎缩对我股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扩大出口带来很大挑战。我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地区如中东、非洲、中南美、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大幅下降,汽车市场增速也明显放缓,汽车进口数量锐减,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汽车出口。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出口汽车产品主要是自主品牌轿车、皮卡、轻卡以及重卡,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汽车产品比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中低收入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低端市场优势凸显。

  其次,此次金融危机也为国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欧美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普遍陷入资金困境的时候,国内企业可以低成本收购或参股欧美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一方面可以在海外建立生产体系并帮助这些企业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可以低成本获取对方的技术、品牌、人才以及成熟的销售网络。

  因此,《规划》将“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作为8大重点任务之一,并提出了2011年“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的目标。在具体措施上,《规划》提出要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汽车出口信息、产品认证、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设境外营销服务网络,利用援外方式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出口。

  《中国投资》:在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方面,将有哪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陈建国:加速促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促进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兼并重组,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多年来,由于体制、政策、市场等多种原因,造成汽车行业联合重组进度缓慢。

  《规划》针对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涉及财税、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政策措施,以促进强强联合,力争在3年内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企业集团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在措施方面,《规划》提出了3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制定支持汽车企业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

  (二)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产品资源,开发新产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开发和制作《汽车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内的汽车新产品和关键总成。

  (三)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说必须采用减法,在不增加新厂点的条件下进行。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

  《中国投资》:汽车制造业利润已经逐渐让位于汽车服务业,我国的汽车服务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那么在政策法规上,如何来促进和引导汽车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陈建国:当前,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汽车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为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相关的法规、规章、管理制度。譬如,针对汽车消费信贷购车比例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的问题,国家将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成立汽车金融公司,以强化生产与金融服务的纽带联系,并将研究制订《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对资信调查、信贷办理、车辆抵押、贷款担保、违约处置等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实施法制化管理,以最大限度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中国投资》:未来还将出台哪些相关的政策和细则?

  陈建国:为保证《规划》的贯彻落实,《规划》附有“有关部门工作分工及进度安排表”,对有关任务、措施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分工和时间要求。国务院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实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3年目标。各地区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并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取得实效。

  《规划》所提出的政策措施基本上都是原则性规定,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来加以落实。根据《规划》,下一步各部门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的工作主要有:

  组织开展实施“汽车下乡”专项、清理取消和停止实施限购的各种不合理规定,加快推动老旧汽车报废更新工作,制定基于车辆燃料消耗量现值标准的税收奖惩办法,研究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支持政策,规范二手车市场秩序,修订政府公务用车配备更新管理办法,组织制订促进汽车生产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等等。

  上述实施文件将陆续在2009年内出台。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