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五大电企借进口煤逼宫难以奏效

  ⊙本报记者 于祥明

  在国内煤炭企业限产保价之下,五大电企欲撇开国内煤市转而全球大采购,逼迫煤企在价格上让步。对此,煤炭专家指出,国际煤炭市场供应能力仅为国内的2%左右,难成气候,国内煤电僵局仍要靠双方妥协来化解。

  “价格倒挂,特别是南方港口地区国内外煤炭差价近百元,使得目前低价进口煤炭成为影响煤炭合同价的第三方力量,而且有消息称五大电企撇开国内煤市全球大采购,逼迫煤企让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说,这一态势有扩大的可能性。

  但是,一些煤炭专家却对进口煤搅局能力不以为然。“中国电力企业离开国内煤炭市场供应将不可能生存,五大电企想撇开国内煤市必将成为空谈。”煤炭市场网研究员李朝林直言。

  他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2008年世界煤炭贸易总量大约在9亿吨,这意味着“就是国际市场的电煤全部供应中国,也不足中国电煤消耗量的一半”。

  此前记者获悉,日本电力企业(包括东京电力公司等)与澳洲煤炭公司签署了续约一个月合同,即1月份煤炭合同,价格稳定在70美元/吨-80美元/吨(离岸价),远低于国内煤炭价格,由此海外煤企有意“抢滩”中国市场。

  记者注意到,受市场需求拉动影响,春节期间主要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炭价格曾一度反弹至88美元/吨,但加上6美元/吨左右的运费,这一价格仍较国内南方港口(如广州港6000大卡优混煤710元/吨)煤价低50元/吨左右。

  “海外煤炭能进入中国的唯一优势就是价格,目前价格倒挂,恰恰给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甚至于俄罗斯、美国等海外煤炭企业可乘之机。”煤炭资深专家、北京长贸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腾说。

  据分析,由于国际市场煤炭资源有限,国际煤炭市场供应能力微不足道,仅为国内市场供应能力2%左右,约5000多万吨。

    相关报道:

    1100亿货币资金:三大煤炭巨头最可能倾巢而动

    全国煤炭订货会草草收兵 合同签量不签价

    煤炭会不欢而散 五大电企“零单”收队

    煤炭订货会今日闭幕 五大电力集团可能零合同

    五大电企未签合同致煤炭会合同量减半

    全国煤炭会闭幕 五大电企未签致合同量不足一半

    相关评论:

    煤运会福州现场直击煤炭大亨电力巨头二人转

    煤炭订货会结束 五大电企或上书发改委

    行业报道:

    煤炭板块早盘回暖 行业或已处于最坏时期

    煤炭行业:煤电博弈三种结果与一个事实

    相关专题:

    2009煤炭订货会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