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凯停飞:中国民营航空业不能承受之重(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6日 16:38  《中国商界》杂志

  对此,均瑶集团发言人王忠表示不予评论。“刘捷音已经不再是奥凯航空的总裁。”他反复强调。

  争夺控制权

  奥凯航空技术部负责人表示,在安全之争的背后,实际上是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层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

  2004年,民航局第一次提出鼓励与支持非公有制主体投资民航业。当时56岁的新华航空公司副总经理刘捷音与几位在新华航空的同事一起出来创办了奥凯航空。在民航界有27年从业经验的刘捷音曾担任过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司长,参与了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和新华航空的创建。

  在奥凯航空3亿元的注册资本金中,北京奥凯交能投资有限公司现金出资1.89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63%;大地桥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20%;深圳市环宇物流有限公司、自然人翟莹和邓启华各出资1500万元人民币,分别占注册资本的5%;张洪出资6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2%。

  据奥凯航空管理层介绍,2006年,与大韩航空合资谈判失败的奥凯航空为解决资金难题,与有意入股的均瑶集团展开谈判。最终均瑶集团收购了奥凯交能71.43%的股权,从而间接控股奥凯航空。

  记者在奥凯航空总部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刘捷音在民航界的资历和经验,奥凯航空成立后其在管理团队中声望很高,同时也被另外4家股东所信任,将股东决策权委托给其执行。而作为主要出资方,均瑶集团旗下的奥凯交能尽管持有奥凯航空63%的股权,但一直无法“在管理层落实决策权”。

  “他们现在还欠缴公司股本金9732万元,等于只实际出资9168万元,其他4家股东的出资额已经超过了均瑶,所以其他股东认为均瑶不是控股股东,因此作为奥凯交能大股东的均瑶集团也就没有完全的决策权。”刘捷音说。

  理性看待停飞

  从奥凯2004年的申请成立到开航,再到今天遭遇停飞,短短4年间,奥凯的股东经历了数次变化,让外人感觉有些眼花缭乱。在民营资本大举进入的初期,即2005、2006、2007年,正是中国民航调整发展时期,无论是市场需求,还是市场价格,都处在一个较好的水平。

  等到2008年,由于自然灾害加上经济危机,中国民航一下子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寒冬”。之前,那些民营航空原本就存在,却被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所掩盖的矛盾与冲突,在这时就一下子暴发了出来。因此,有人说民营航空,在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上,存在着先天性的不足,难以抵抗外部环境的巨变。所以,在奥凯之后,还可能会有其它民营航空公司的矛盾暴发出来,还会有其它民营航空停飞,甚至是破产。

  对于航空公司而言,在内部矛盾冲突不断,且管理难以协调一致的情况下,申请停飞,不失为明智之举,毕竟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一家民营航空公司,一旦出现重大安全问题,那就不是市场恢复问题,而是要考虑是否会存在的问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