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度疯狂之后必然是极度风险,只有多元化才能平衡风险。”蓝光地产总裁杨晓初曾对媒体如是说。动辄上千亩的片区开发需要资本的支持。蓝光的资本从哪里来?上市!当然是上市!
2008年6月19日,蓝光集团通过竞拍方式,以每股6.14元的价格,拍得5251万股ST迪康限售流通股,总代价超过3.22亿元,持有这29.9%股权成为ST迪康第一大股东,蓝光的人马也全面入主ST迪康的董事会。但此时的股市,比楼市还要糟糕。
多家证券公司分析师认为,按目前ST迪康跌到2.9元左右的价格来看,蓝光很有可能做了一笔不划算的买卖。当然,也不排除蓝光此举是一种长期行为,短期的巨额损失可以暂且不计。接下来,蓝光将向上市公司注入什么资产还是未知数,“毕竟地产资产的吸引力已经今不如昔了。”
掌门人的成功往事
尽管贵为“成都一哥”,蓝光仍旧被成都地产圈称为“四川最低调也最诡秘”的公司。所以当记者遍访成都媒体人,希望能对蓝光现状进行征询时,所得寥寥。履历简单得近乎于空白,一笔带过的创业历史,更处处显示着蓝光掌门人杨铿的低调。
早前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上,杨铿以70亿元总财富居第76位。与之相比,2006年杨铿在百富榜上居185位,总财富为18亿元,一年时间财富增长4倍,排名上升109位,是四川唯一上榜的开发商。
圈内人绝少有与杨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们只能通过词汇的重组,来勾勒杨铿的奋斗历程:早年以生产汽车配件起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成都开发大型电子电器市场——五块石电子电器市场发迹,并成为地产大亨。蓝光实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集房地产、国际贸易、连锁百货和项目投资于一体的大型集团。
而蓝光员工则向记者透露,部队出身的杨铿,做事大气果断,雄心勃勃,有着十分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过人的学习研究能力。据说,他最爱看成功企业的案例,从中获取经营之道,失败的案例也是他研究的重点。杨铿心气很高,在蓝光,几乎每一次涉及管理方针的内部会议上,杨铿都会把沃尔玛与中国的杂货铺,肯德基与中国卖卤鸡腿的做比较。
成都地产圈更惊羡蓝光与政府良好的联系,业界盛传蓝光多位管理层系出身官宦世家。蓝光能够延迟交付土地出让金,似乎也印证了人们的猜测。
10月22日,北京绵世股份发布第三季度报告称,该公司在成都成华区从事的一幅土地一级开发项目,仅在2007年10月17日收到土地出让金3亿元,剩余款项13亿一直未能收到。该项目即为蓝光去年9月以17亿元拍得的东方新城内项目,市场上一直有蓝光退让该地块的传闻。而同样在三圣乡区域,今年3月28日的拍卖会上,一幅70亩的地块被成都一家小开发商以484万元/亩的价格拿下,不到半年时间,该区域地价已跌去大半。
能够在国资背景的成都工投公司即将入主ST迪康之时,突然杀出并迅速介入乃至主导ST迪康重组,更证明了蓝光的政府公关能力——早在2004年,蓝光就被四川省有关部门确定为2004年改制上市重点培育企业,这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地产企业。
“蓝光应该不至于破产,其资金链紧张是事实,这也是目前全国5万家开发商都面临的问题。”成都世家机构市场研究总监唐骏向记者透露,此次成都秋交会蓝光正式成交为307套,仅次于恒大的324套,居秋交会成交套数第二位,前9个月蓝光销售也卖得较为可观,“尽管去年蓝光对大势判断有误,但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多元化开发以平衡风险,与政府的良好关系更让蓝光在银行信贷上较成都其他本土开发商更有优势。”
令人担忧的是正成地产这样的成都本土中小开发商,他们的拿地方式、开发节奏甚至是紧绷的资金链都极其类似蓝光,据正成地产相关人士回应:“在成都的13块地全部来自拍卖市场,总共耗资10多个亿。”毫无疑问,他们将是楼市调整的最大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