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本土成长型广告公司的基本出路(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15:48  《现代广告》

  [方法]

  中小广告公司要向蟑螂学习

  最适合中小广告公司过冬的方法就是向“蟑螂”学习,一是“无性繁殖”,二是“能爬会飞”

  赵为民

  不久前,应一家手机互联网公司邀请,主讲“逆流营销,赢在无线”。前来听课的大多是中小企业老板,我问大家现在如何“过冬”?一位制造业的王老板提出了“三不主义”:一不加班了,二不送礼了,三不做广告了。

  我想,这位王老板的“三不主义”代表了大多数企业的“过冬论”——做减法,做除法,砍掉多余的“动作”,瘦身强体,过冬迎春。从王老板的发言中不难发现,宏观经济不景气,大多数老板首先考虑砍掉的花钱项目就是停止做广告,做公关,就给依附于行业、企业而成长的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带动巨大的震荡,业务不稳定,收入不稳定,人心不稳定。这就给广告界提出一个课题:企业停广告,我们怎么办?

  华为老板任正非是“过冬论”的始作俑者,按任老板的思想,冬天来了,我们要提前备好“棉衣”,多穿几件衣服,就可以抵御寒冷。

  互联网巨头马云提出“过冬”的解决方案是,内部整合,收缩业务,现金为王,不做“范跑跑”,要学“朱健强”,减少体能消耗,等待救援。

  无论是做“加法”穿棉衣;还是做“减法”少消耗,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美好,明天很美好,后天更美好,但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难道大部分广告公司“都要死在明天晚上”吗?做加法,中小广告公司本来就家底薄,没有过多的资源去加“棉衣”;做减法,中小广告公司大都是四两拨千斤轻资产运作,也没有多余的“脂肪”去减。任老板的思想,马大帅的玩法,都不是广告公司的活法。

  我想,最适合中小广告公司过冬的方法就是向“蟑螂”学习。蟑螂习性独特:一是繁殖快,一只受精的雌性蟑螂在食料充足下,一年内可演化成数十万只,且可无性繁殖三代以上;二是生存能力强,善于爬行,会游泳,危机时也可飞行。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如果条件不好,较长时间内不吃不喝也不会死亡。蟑螂如上的特点,使其数量与日俱增,分布范围日趋扩大。据悉,蟑螂在最困难之时,它可以吃掉自己的内脏,等环境好转时,又会长出新的内脏。

  目前,大环境不好,在逆境中生存,广告公司要生存,一是“无性繁殖”——逆向思维,反常规操作。比如,在珠三角,大批制造业从出口转内销,但是做惯了外销的企业,面对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既充满渴望,又心存恐惧,不敢下手。对于熟悉国内市场的广告公司就可以大胆尝试,充当“马前卒”,“好帮手”,拿出自己的绝活,帮助外销公司打开局面,实现内销的突破,但前提是“先下金蛋”,再拿银子,确保出业绩,出成果。二是“能爬会飞”——逆境中淘汰对手。广告公司有二种,能爬的——做低端的活,做客户不愿做的活;会飞的——做高端的活,做客户想做做不了的活,但高低结合,内外兼修的全能性公司少之又少,现在恰恰就到了广告公司转型的“关键时刻”,既要能爬,又要会飞,才能适者生存,否则“会飞”放不下架子,老是端着,会被饿死;“能爬”上不了档次,总是哈着,会被拖死。闽南人爱唱一首歌《爱拼才会赢》,广告人就要学会唱《蟑螂小强》才能“过冬”:

  霓虹擦亮玻璃橱窗/路灯在街旁排排站/在街角的暗巷/一家不起眼的小酒馆/那个是我兼差上班的地方/那里有各种临时突发的状况/想在那里生存身体要很棒/有时在吵杂声中会飞来一个烟灰缸。

  有时候想要低调却很难/因为我有某种的不平凡/像在角落等待机会的小强/我们一只打不死的蟑螂/有时候想要低调却很难/因为我有某种的不平凡/像在角落等待机会的小强/我们一只打不死的蟑螂/我喜欢那里的装潢/生锈的消防栓/有种斑驳特殊的美感/倒垃圾时你可以顺便欣赏/我窝在小厨房洗碗筷拖地板/昏睡躺在地板我逮住机会就上场。

  (作者为深圳蓝博营销传播机构首席顾问、中国冠军企业研究中心研究员)

  [反调]

  卖公司也是一种发展模式

  当行业“观察员”纷纷为所谓“本土公司”阵地的失守痛心疾呼时,不妨再看看现在依然活跃在全球的世界前几大广告集团,哪一个没有被卖过几次,越卖越大,越卖越值钱呢?

  陆斌

  一次聚会,一个公司的老总带着他留学海外的宝贝女儿一起吃饭,那份疼爱溢于言表。饭局闲聊时他说,不做老总后,他希望能继续讲学。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我在想,他退下来,谁更适合接手他的公司呢?

  “企业要当儿子一样养,要当猪一样卖”,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中,朱新礼的这句话一时成为企业界广为流传的名言。朱新礼有一子一女对接班汇源都没有兴趣,同样,大中电器也因为后继无人一卖了之。

  出售企业对企业经营来说,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企业被卖无非有两种情形:一个是发展得很好,那时身价最值钱,这个时候卖企业的企业家还算是思维敏锐有发展远见,像统一石化卖给壳牌、乐百氏出售给达能、大宝出售给强生、小护士卖给欧莱雅;另外一种情形,就是发展很差,到处求人收购。看看现在华尔街上那些曾经很牛的金融公司,像雷曼兄弟这会儿谁敢接受。在中国,也不乏有1元出售负债累累的企业,还无人问津。

  当然,把企业当儿子养的创业家们卖自己的“儿子”心里都会非常非常难受,不过,这是明智的选择。从整个产业发展来说,从以卖产品为核心的企业经营阶段,到以卖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这是产业发展升级的必由之路;从企业个体来说,任何一家企业都要经历创业、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做百年企业不是看在哪个老总、董事长手里掌控企业,而是要看这个企业品牌是不是能延续百年,即使“百年”老字号品牌也是说倒就倒啊。因此,大企业家李嘉诚在投资某个企业的时候,就已经提前考虑到以后怎么实现这个企业卖出去。

  经营企业,说白了,就是让这家企业在企业家手中实现增值,本土广告公司靠什么做大、做强,仅仅靠一两个老总的个人聪明才智,能让一家企业不断增值,蛋生鸡、鸡生蛋,永远做大?这似乎听起来就像是个天方夜谭。在这个以“吃脑”为生的行业里,“老大”的脑子能超越年龄的增长永远保持年轻态吗?经历了更年期之后,一个老总的衰老,会不会引发一个企业的衰老?

  广告公司除了“人”值钱外,还有什么产品能够持续热销,还有什么经营模式能够不断复制,想一想,做广告公司的老板,如果你的广告公司找不到长生不老的“诀窍”,不如尝试一下买卖公司,作一些资本运作层面的业务。如果真舍不得广告行业,你完全可以再另起炉灶,再养大一家新公司,而后择良机再卖了。其实,在欧美,不少创业者的创业目的就是要把公司做起来,然后倒手卖掉来赚钱。

  也许,做本土广告公司的老总,你还有很高远的胸怀和远见,你想把公司从中型企业发展到大型企业,进而成长为国际公司,且不说,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注定要失败,企业家面临的风险很可能是所有的努力都将化为泡沫。就算你下定决心要搏一把,那你也一定要把跳出“家族式”的小公司构架,不断地扩充股份、不断地调整管理架构,从而扩充中小公司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出售”还是一条必经之路,只不过是出售多少股权的问题。

  广告公司作为经营实体,实在太微不足道。试想,中国的国有银行有国家给撑腰,当初为了能够上市,还不惜降低身段,海内外四处找“大款”来收购自己的股份,广告公司也可以去尝试。至于出售多少股份、以什么形式出售,这就看广告公司老总玩转市场的脑瓜能有多灵光。话有说回来,连自家的“猪”都不晓得该如何卖的老总,还能指望把公司做成多大啊!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